第161章

  韩相公,您问早了。
  小小苏:心累.jpg
  韩琦年轻时也是锋芒毕露的人,宦海沉浮几十年才练就如今的老成,少年郎就要有少年郎的棱角,若小小年纪就如他们一般圆滑反倒不美。
  身边的几位同僚提起这小郎君都赞不绝口,连向来只觉得他儿子天下第一好的庞籍都难得是夸赞之语,今日一见,果然是个有个性的少年郎。
  他有预感,这小子将来到了官场肯定不会吃亏。
  两拨人说了几句便分开,他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忙。
  韩琦等人的确不欲开战,但是火器却将另一个问题给提到了明面上。
  大宋冗官、冗兵、冗费这“三冗”问题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他们在庆历年间已经栽了个大跟头,这次必须慎之又慎。
  火器的威力上去,军中便可以不用留那麽多士兵,需得想办法裁撤兵员,而各地兵不知将将不识兵也是个大问题。
  朝廷要停止往辽国输送岁币,将来还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军队的战斗力必须提上去,可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就没法练兵。
  本朝打压武将打压的厉害,这种时候可以稍微放松一下。
  朝廷要防备武将藩镇割据,防备的前提是江山稳固。
  唐时藩镇割据严重,可是再怎麽严重那些藩镇名义上也是大唐的藩镇,哪像大宋,他们大宋的确没有藩镇割据,因为能割据的地盘已经成了隔壁辽国的。
  一个辽国一个西夏,都是他们的心腹大患,太祖太宗皇帝时没有完成的伟业他们要继续完成,要继续完成就得有强大的军队。
  收复失地和开疆拓土干的事情是一样的,没有强大的武力绝对不行。
  几位宰相回衙门商量对策,苏景殊掀开车帘往外看看,等马车驶入御街才小声问道,“包大人,您和韩相公关系好吗?”
  他们应该都和韩相公没仇吧?
  包拯:……
  他在朝中的人缘是不太好,但也没有不好到是个人都是仇人的地步。
  什麽叫好?什麽叫不好?
  让他来说,他和同僚们能平心静气的说话都叫关系好。
  包大人没法说他和当朝几位宰相关系好,但是也不承认他和宰相们关系不好,听到这个问题着实沉默了好一会儿,看到苏景殊那带着忐忑的小眼神儿到底还是说回,“韩相公最近听多了你的事迹,今日正巧见面便多说了几句,不是对你有意见。”
  “听多了我的事情?”苏景殊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所有的他都听了?”
  包拯点头,耐着性子回道,“富相公这几日和他一起处理接待辽国使臣之事,闲暇之余该提的都提过了。”
  从无忧洞到炸药,从京城疫病再到如今的火炮,还有那至今没能找到踪迹的唐门,韩相公已尽数知晓。
  苏景殊後怕的拍拍胸口,这会儿一点也不觉得韩琦咄咄逼人了。
  韩相公很好,所有不让他讲唐门故事的都是好人。
  “韩相公先前在北地军中直面契丹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军中弊端。”包拯继续说道,“火炮只是武器,行军打仗不能只靠武器,只要军队强不起来,武器强也只是一时,几位相公应是想借此推动军中变革。”
  先以火器来威慑契丹人,然後变革强军,最後再正式和辽国撕破脸。
  西夏?小地方不重要,解决辽国的时候顺带着就灭了。
  古有汉唐拓土开疆,到他们大宋不光没能拓土开疆反而偏安一隅,打开舆图甚至可以说是和辽国西夏三分天下。
  他们若不能将失去的土地收回来,後世子孙该如何评价他们?
  如果後辈子孙不争气,他们甚至可能连正统的地位都保不住。
  富国强兵都很重要,但所有问题堆在一起不是快刀斩乱麻那麽简单,他们只能慢慢把这一团乱麻给解开再处理,不是说有了强大的武器就立刻开战。
  开战後花费甚巨,一应开销都要从百姓身上获取,如今的赋税已经很重,要是再继续增加赋税,各地的造反就会增多。
  到时辽国那边没打完他们大宋内部先乱,就算有火炮也无济于事。
  苏景殊安静的听包拯给他开小竈,听完之後才犹豫的问道,“包大人,这些是我能听的吗?”
  包拯反问道,“你父亲在家不会和你讲?”
  苏景殊顿了一下,回道,“会讲,但是和大人讲的不一样。”
  包拯笑笑,“有何不同?”
  苏景殊悄悄往外看了一眼,确定离开封府还有一段距离才小声说道,“包大人,我爹没当过官。”
  言下之意,他爹是个愤青,虽然很多事情都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想当然的毛病很明显,有些想法连他都能听出问题,和包大人这种什麽事情都经历过的不太一样。
  “你父亲才华横溢,不做官是朝廷的损失。”包拯摇头叹道,“我最初做官时也是什麽都不懂只按照书上学的来,见多了经历多了才知道百姓真正的需求是什麽。”
  苏景殊受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包拯:“这话听着倒是有意思。”
  苏景殊赶紧回想刚才脱口而出的那句诗的出处,陆游是宋朝的,不过却是南宋的,现在还没出生,後面那句是说顺嘴了,让他想出处他还真想不出来。
  算了,开编。
  “之前在别处听到的句子,觉得有意思便记下来了。”小小苏一本正经的解释道,“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包大人您说是不是?”
  包拯擡眸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话。
  马车慢慢悠悠停在府衙门口,苏景殊在门口下去,不知道他爹他娘他姐有没有从樊楼回来。
  要不去府衙看看展猫猫闲不闲?
  高台上的百姓和阅兵台上的君臣各自离开,所有人心情都非常美妙,汴京城上上下下谈论的都是那门看上去奇奇怪怪却威力巨大的大炮。
  大宋的君臣百姓高兴了,回到驿馆的辽国使臣却没那麽好的心情。
  赵曙说到做到,明知道萧禧说身体不舒服是借口还依旧派了太医过去,整个使节团的人都憋屈的被太医把脉,想拒绝都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太医慢悠悠的诊脉,确定他们全都生龙活虎身体倍儿棒才慢悠悠的收拾药箱离开。
  护卫守在门外,使臣们坐在屋里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能说什麽,最终都将目光看向正使萧禧。
  萧禧脸色黑沉,“想办法把火器的技术配方弄出来。”
  旁边的副使小声回道,“林牙,安插在宋室的细作被小王爷捅出来後很多钉子都被拔了出来,咱们现在找不到能用的人。”
  萧禧的心态彻底崩了:该死的耶律梦龙!死了还不安生!
  第71章
  *
  宋辽两国多年为邻,彼此都没少在对方那边安插探子。
  防备了,但好像又没有防备。
  汴京这边有什麽动静辽国很快能知道,辽国有什麽动静汴京这边也能迅速得到消息。
  大宋这边刚编出来《武经总要》书就传到了辽国,辽国那边想陈兵边境过来勒索,汴京也能在辽使到来之前就先拿到辽国的勒索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