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走一步算一步吧。
  曹太後和高皇後低声商量如何叫停宫人裹足,说实话,她们也害怕裹足的风气愈演愈烈最後发展到要生生将脚掌掰断的地步。
  掰断脚掌听上去耸人听闻,但不是不能发生。
  古往今来为了变美失去性命的人数不胜数,只要男人喜欢,再痛苦也会有女子趋之若鹜。
  现在有部分女子通过裹脚讨得男人欢心,其他人看到难免会模仿,你的脚小她的就更小,裹住不够的话那就狠狠心掰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後半辈子能过上好日子,付出一双脚为代价也值得。
  最後的结果就是天下所有女子为了讨男人欢心都放弃双脚,即便有人不愿意也拗不过风气如此。
  大家都裹脚你为什麽不裹?那麽大的脚没人要,小心以後嫁不出去。
  更有甚者直接在女娃儿小时候把脚掌掰断,小小的娃儿反抗不了大人,再苦再痛也只能受着。
  听着不可思议,但是这种事情完全有可能发生在将来。
  曹太後认为天下男人都是一个样儿,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就算有例外也寥寥无几。
  就像官场上一样,不能指望所有官员都是包青天,同样的,也不能指望所有的男人都真心爱护女子。
  大哥儿说的不错,防患于未然,等到风气形成再制止的话就来不及了。
  现在是有她们可以操心,将来有没有人愿意操心此事还说不准。
  高皇後和曹太後越说心情越沉重,越想越觉得这世道对女子不公平。
  想的越多烦恼越多,俩人唉声叹气,不约而同将话题转到苏景殊身上。
  见过女子缠足的人不少,却从来没有人想过缠足会给女子带来怎样的痛苦,或许连裹足的女子自己都觉得为了往上爬吃点苦值得。
  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一早将所有缠过足的宫人召集到一起放脚,还要让她们知道这双脚不光是她们的脚,还关乎着大宋的未来。
  说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她们打心里认为裹脚是不对的,如此才能避免有人偷偷摸摸缠足。
  难为苏家小郎没见过缠足还能说的头头是道,这想法和正常人就不一样。
  那孩子长大之後必定大有所为,不怪他们家大哥儿成天想着找他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苏家文风昌盛,能把他们大哥儿这皮猴儿带的稳重些也好。
  高皇後看看说完之後就专心致志玩弟弟的大儿子,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她觉得稳重二字和他们家大哥儿不沾边,想要他稳重估计还得等几年。
  赵仲针对来自娘亲的评价一无所知,看着弟弟想反抗却反抗不了只能鼓着脸气哼哼的模样笑的贼开心。
  娘亲祖母这边已经敲响警钟,接下来就是他爹。
  缠足涉及到的人数不少,那麽大的事情爹爹不能不知道。
  正好让他再讲一讲听来的恐怖故事,不能他一个人担惊受怕。
  说来也怪,听的时候瑟瑟发抖感觉两只脚都不是自己的了,等到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又觉得还不够可怕,讲的时候只剩下兴奋,一点儿害怕的感觉都没有。
  难怪苏小郎讲那麽多也不害怕,原来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感觉差别那麽大。
  学到了学到了,从今往後他会努力做个讲故事的人。
  赵大郎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且行动力极强,把气鼓鼓的弟弟塞回母亲怀里然後立刻去书房找他爹。
  太阳已经落山了,爹爹要注意劳逸结合,快停下来休息休息,不能为了政务累坏了身子。
  前些天包大人去中牟县破了个大案,这几天祥符县也出了个匪夷所思的案子,祥符县送上来的卷宗应该刚到刑部,爹爹好奇的话可以听他来讲,他的消息可灵通了。
  小小少年郎风一般刮出去折腾官家,高皇後笑着的摇摇头,赶紧安抚怀里快要掉金豆子的二儿子。
  书房里的官家:……
  别院里其乐融融,赵大郎精力无限越讲越觉得他有讲故事的天赋,决定明天让宫人放脚的时候由他来做思想工作,一定能让那些宫人痛哭流涕後悔莫及以後再也不敢裹小脚。
  至于民间那些裹小脚的,还得找苏小郎帮忙才行。
  小郎会写话本子,让说书先生来帮忙替他们来对那些裹足的女子说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出半个月京城裹脚的女子就能减少一大半。
  只要小郎的话本子写的好。
  等会儿,他是不是忘了问小郎写过什麽话本子?和那些说书先生有过合作?写出来的戏在哪个勾栏瓦舍表演过?
  不行,改天有空还得去问问,他们要保证话本子上的内容足够有趣儿才行。
  全是说教的话百姓不爱听,可能一出戏没讲完底下的听衆就跑光了。
  想听说教可以去学堂,勾栏瓦舍是玩乐的地方,没人想在戏园子里听老夫子讲课。
  苏小郎还不知道赵大郎已经帮他想好了下一个故事要写什麽,等啊等啊等终于等到家里人回来,看到爹娘和姐姐後激动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
  咳咳,夸张手法,倒也没有真的掉眼泪。
  小小苏委屈巴巴的凑到爹娘跟前,感觉出去这些天他人都饿瘦了。
  在中牟县是忙的没空好好吃饭,在祥符县是恶心的吃不下饭,这几天在外面的经历简直比他来京城一年都、额、好像也比不过京城。
  天呐,他这跌宕起伏的人生是正常的吗?
  要不是他家正好在开封府旁边,他都要以为他是主角了。
  身为被包大人的主角光环波及到的周边邻居,他真是与有荣焉。
  苏洵让儿子叨叨的脑壳疼,虽然他看不出这小子出门一趟哪儿瘦了,但是既然说了那就先吃饭,免得臭小子以後说他这个当爹的不让儿子吃饱。
  臭小子自己不会胡说八道,架不住他的表现会让人産生误解,十几年来他不知道在这上面吃了多少亏,吃一堑长一智,臭小子别想再坑他。
  小小苏期期艾艾上前,“爹,这次是真的,不信的话等二伯进京述职让二伯亲自和你说。”
  他那麽贴心的好儿子怎麽会坑爹,他们家分明是爹坑儿子。
  一家人走到饭厅坐下,趁饭菜端上来的这点时间赶紧说会儿话,待会儿开始吃就顾不上说了。
  苏八娘被弟弟这着急忙慌的样子逗的笑的停不下来,“好了好了,景哥儿先吃饭,吃完之後再好好说。”
  苏景殊接过筷子,没说他已经提前在厨房悄悄吃了许多。
  他这些天的经历不适合吃饭的时候说,为了避免爹娘和姐姐都吃不下去,还是吃完再说吧。
  苏洵警惕的往旁边挪一挪,“景哥儿,中牟县的案子已经传遍京城,你要讲的可是那盘踞中牟欺压百姓的念奴娇?”
  苏景殊点点头,又摇摇头,“是,但不全是。”
  念奴娇涉及的受害者衆多,但是京城之前已经清剿过无忧洞,所以包大人去中牟铲除无忧洞中牟分洞并不会令人惊讶。
  铁钉杀人的案子不知道有没有在京城传开,不管有没有传开,那件案子也只是巧合居多,听衆叹一句“命运弄人”也就过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