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不过他可以给狄大元帅透个消息,朝廷准备改军制,按照韩琦韩相公的设想,今後军中不会再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士兵也不用再隔几年就天南海北的换驻地,但是有一点不能改,军中依旧得有监军。
  狄将军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大宋武将那麽多,谁能保证别的武将也忠心耿耿没有二心?
  过度打压武将不好,放纵武将掌权更不好,唐末五代的教训近在眼前,狄将军就是哭死在官家面前也没有取消监军的可能。
  监军不是大宋独有,早在汉朝就有类似的制度,最初是御史监军,到唐玄宗时啓用宦官监军,此後宦官监军就成了定制。
  比起文官,宦官更容易掌控。
  宦官监军可以避免御史职务过低无法监督高级将领的弊端,以卑制尊的法子听上去非常完美,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难有效的实行监察。
  御史也是大臣,也有和将领勾结叛乱的可能,而太监效忠的对象只有皇帝一人,一般情况下不用担心他们和将领勾结。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是人就有私心,开始时看不出坏处,时间长了就能看出来了。
  皇帝觉得太监不会背叛他,殊不知宦官专权乱政的时候甚至能废立皇帝。
  大宋部分的继承了唐朝的制度,但也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本朝不光有宦官监军、文官监军,还有都监、走马承受、兵马都钤辖等其他名目的监军,不管怎麽说,朝廷绝对不会放松对武将的控制。
  太祖皇帝在平定天下的时候就已经啓用宦官监军,很多宦官不仅能随军监视将领还能上阵杀敌,带兵出征的本事并不比正经武将差多少。
  唐朝後期宦官专权乱政废立皇帝,前车之鉴後事之师,大宋为了不重蹈覆辙,从太祖皇帝时就严防宦官乱政的局面。
  宫中宦官数量不得超过五十人,被派去军中充任监军也是临时的差事,平时州县有都监、走马承受、兵马都钤辖等常驻的监军,仗一打完宦官监军的权利就没有了。
  文臣监军也是如此,多是打仗时临时加派的差事,平时的监军另有其人。
  北边和辽国接壤的州县几十年没有开战,也就几十年没有再派宦官和文臣充当监军,西北这些年战事未停,所以朝廷派去的监军一直没断过。
  都是文臣,没有宦官。
  大宋的宦官没法专权,因为他们上头还压着朝中衆臣,当然,主要是文臣。
  宦官专权和武将拥兵自重都是大忌,文臣除了压制武将,也不会让宦官蹦跶的太厉害。
  政事堂有权过问内廷事务,包括宦官的任用和升迁。
  前些年朝廷对战西夏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连败,监军宦官黄德和临阵脱逃,当时仁宗皇帝就犹豫要不要禁止宦官监军,问到政事堂的时候,吕夷简吕相公直接一步以退为进直接让宦官主动请求不再出任监军。
  吕相公回曰:官家不需要特意取消宦官的监军资格,只要下令宦官监军出现问题宦官首领与之同罪即可。
  类似于朝中大臣贪污受贿宰相连坐受罚,一旦牵扯到上头的人,宦官首领自己就会不要这个权利。
  果不其然,吕相公的建议刚被采纳,宫里的宦官首领就自请取消宦官监军的资格。
  人都怕死,将领都能出现临阵脱逃的情况,监军临阵脱逃太正常了,政事堂的相公们怎麽不说文臣监军临阵脱逃让宰相跟着连坐?
  不对,按照吕相公的意思,应该是朝中所有官员犯错宰相都得跟着连坐。
  凭什麽只拿捏宦官,文臣不应该更要以身作则吗?
  当然,朝中到现在也没有大臣犯错宰相连坐的规矩。
  宦官只有区区几十人,让宦官首领连坐能说是首领御下不严,朝中官员成千上万,要是所有人犯事儿都要连累宰相,政事堂的相公们一天能换三轮。
  政事堂可以干涉内廷任命,内廷却无法干涉政事堂,宦官有意见也没用,自然无法越过文臣专权。
  所以狄大元帅清醒一点,官家可以改军制,但是绝不可能不设监军,往前看几百年也没有完全放任武将的道理,放在大宋自然更不可能。
  “监军不监军的不重要,包大人,官家真的准备不再让将士们奔波轮戍?”狄青的重点全部放在韩相公的设想上,如果朝廷真的能那麽改,那还管什麽监军?
  但凡武将能带自己的兵,监军就是个屁!
  咳咳,这麽一想武将掌权的确挺危险,将军真有本事也就罢了,要是个半吊子将军带兵,打仗的时候会变成什麽样子他都不敢想。
  行吧行吧,只要监军别那麽死板,他也不是非得把军中的文人踢走。
  将军打仗需要谋士,脑子不够谋士来凑,他懂。
  官家先前和他说过要动军制,具体怎麽动却没说,只说几位相公吵完架就能定下来。
  老天保佑,希望包大人说的能成真。
  韩相公加把劲儿,为了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一定要突破文相公的防线将政策落实下去。
  就算不能让固定的将军带固定的兵,能停止轮戍也是天大的好事儿。
  南方的兵来北方还好,北方的兵去南方真的要命啊!
  北方人狄大元帅如是道。
  狄青满怀期待的和包拯探讨改变军制的必要性,恨不得把他的脑子挖出来安到包大人头上让包大人知道他是怎麽想的。
  虽然他是个将军,但是改动军制之类的话他说不管用,得包大人这样的文臣才有资格去提议去讨论。
  没办法,武将没有议事的权利。
  枢密院主管军事,但是纵观枢密院也找不到一个武将,更别说政事堂了,那都是文臣专属的衙门,武将碰那些位子就是居心不良。
  看看他就知道了,他都那麽低调了还是有文臣看他不顺眼,身上战功多能光赖他自己吗?
  西夏不犯边,他能挣那麽多军功?
  一群神经病不去谴责西夏年年犯边侵扰百姓,反而怪他这个平西大元帅势头太大,一个个的切开脑袋都能倒出来一缸水,凑一块儿去直接成海了。
  他没有在说包大人,朝中脑子里有水的官员很多,像包大人一样不偏不倚的好官也很多,他骂的只有那些满脑子“武将专权”“大宋要完”的糟心玩意儿。
  继续继续,刚才说到哪儿来着?
  嗷!韩相公提议要停止轮戍!
  旁边,展昭听他们讨论军制听的头疼,索性出门吹风凉快凉快。
  他是个江湖人,就算现在为包大人所用,内里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江湖人,不要让他听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听不懂听不懂听不懂。
  好在里头没有讨论太久,派去公主府传话的衙役很快回来,不光他自己回到开封府,还把乐平公主给带来了。
  公主殿下打扮的花枝招展,听说有西夏郡主看上狄青後好奇的很,她要看看到底是什麽样的人脑子抽了会看上敌国大元帅,“包大人,本宫可否一同前去审讯?”
  包拯看着一身华服的乐平公主无奈道,“牢房脏乱,稍後狄将军在公堂审讯,请公主移步後堂。”
  乐平公主受宠若惊,“包大人不必如此,本宫不介意牢房脏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