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这些是他才打听出来的消息,之前他也不知道边关的守将那麽有手段。
大宋的军制有问题,自开国之後就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他以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没想到西北那边会有祖祖辈辈镇守同一个城池的武将家族,还不只一家。
比如西北种家军,以前只听说杨家将满门忠烈七狼八虎出幽州,西北种家军还真没怎麽听过。
当年西夏李元昊崛起,大宋的军队抵挡不住西夏的劫掠,西北百姓惊惧万分,甚至不少人迁到秦岭去躲避。
种世衡种老将军在延州东北两百里的地方建起青涧城,挑选精壮青年数千人训练射骑,杀的西夏闻风不敢进犯,短短几年就在西北边疆建起了一座抗击西夏的新屏障,种老将军屡建奇功,调任到环庆、麟延一带也是走哪儿打哪儿。
种将军去世後,他的八个儿子皆在西北守边关,种家军赫赫威名,在边关没比狄青狄大元帅低调多少。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简直生猛的不符合大宋的风格。
大宋那麽怂,怎麽可能有那麽猛的军队嘛?
别说,还真有。
有汉人出身的种家军,还有鲜卑出身的折家军,折家军甚至比种家军还要出名。
据说折家从从唐代初年就人才辈出,南北朝时期徙居府州,之後内屏中国外攘夷狄,五代诸国和大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世代相袭。
种家人在西北四路轮着驻守,折家是死守府州,历任府州知州全是折家人。
别的州的知州三五年就走,府州不一样,人家的知州世袭。
果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他还没行万里路,但是他现在已经能体会到行万里路的好处。
他以为他看的书不少,对朝中事务也不是一无所知,但是具体到某些事情还是两眼一抹黑,不像他爹,问什麽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姜还是老的辣,古人诚不欺我也。
所以啊,他们西北有那麽多能打的将士,西夏脑子抽了吧还要打仗?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小小苏把他最近听来的西北种家军和西北折家军的事情讲给小金大腿听,对大宋踏平西夏又多了几分信心。
粮草不够就慢慢攒,总有能攒够的那一天,没准儿不用他们主动打,西夏乱到一定程度直接自己就散了。
绥州都能自己长腿重回大宋的怀抱,灵州、银州那些州为什麽不可以?
只要活的足够久,什麽离谱的事情都能见到,他们还年轻等得起,只能灵州、银州那些州自己长腿跑回来。
小金大腿,你是不是也很期待?
赵仲针:……
比他还能幻想,不愧是能写话本子的人。
“小郎,西北的守将不只狄将军一个,那些家夥为什麽只盯着狄将军弹劾?”赵仲针又想到个问题,于是歪着脑袋想里面的弯弯绕绕,“折家军我没怎麽听说过,种家军我听过啊,种家还有小辈在京城呢。难道因为他们有家族而狄将军只有一个人,所以那些家夥欺软怕硬只弹劾狄将军?”
苏景殊若有所思,“有可能。”
有个词叫人多势衆,种老将军足足八个儿子,八个儿子再生儿子,他们家的人口有多兴旺可想而知。
欺负一个人就是欺负一大家子,只要一大家子里有一个暴脾气,出门就得担心被套麻袋。
挨了打之後还不一定能找出罪魁祸首,对面那麽多人,麻袋一套谁知道动手的是谁?
弹劾狄青就不一样了,狄青只有一个,被套麻袋了嫌疑人也只有一个,挨打就再弹劾,弹劾就继续挨打,额……
反正大概就是这样,他又不是那些文臣,哪里能猜出来他们是怎麽想的?
赵仲针拍拍手站起来,“我想着年後去西北一趟,我爹在京城轻易不能动弹,我这个当儿子总能替他去前线鼓舞士气,当年真宗皇帝就是这麽被寇相公强行拽到前线才让前线士气大振守住了城池,我觉得我也行。”
苏景殊愣了一下,“啊?”
赵仲针遗憾不已,“然後就被我爹骂了一顿,差点连我出门的资格都给剥夺了。”
苏景殊松了口气,“就说官家不可能让你去冒险。”
真宗皇帝当年为什麽会被寇相公强行拽去前线?因为大宋再守不住边关的话契丹人就打到汴京了!
西夏这才哪儿到哪儿,他们应该担心大宋打到兴庆府才对。
大宋这边知道打到兴庆府得不偿失不会轻易派兵远征,西夏不知道啊,要亲政也是西夏亲政。
那个四五岁的小狼主出现在战场上,没准儿还能卖个惨让将士们继续给他卖命,按照现在这种情况,西夏的军队不用和大宋打自己就能散个七七八八。
赵仲针的督战建议被驳回了也不气馁,这次不行还有下一次,下一次不行还有下下一次,西北四路去不了,赶明儿去大名府、真定府也一样。
真定府是祖母的老家,他去真定府代替祖母溜达溜达总没问题吧?
不知道朝廷下次和辽国谈判是什麽时候,能不能带上他一起,他保证他不随便插嘴,一定不给使节团找麻烦,遇到事儿了还能以皇子的身份给使节团撑腰。
小小苏兴致勃勃,“带上我带上我,殿下,带上我去和契丹人吵架,我可擅长吵架了。”
过等几年等他身上有了功名再去,他们现在去根本插不上嘴,有功名了才能以使臣的身份理直气壮的开喷。
不是说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吗?那就试试能不能舌战三军。
小光国公大手一挥,“好嘞,到时候我当正使你当副使,咱们俩靠嘴收回燕云十六州。”
两个少年郎畅想未来,仿佛已经能看到将来的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荡漾的大冬天都能开出花来。
不远处,公孙策收拾好今年的卷宗封箱,手里的活儿告一段落终于能松口气,等差役把装满卷宗的箱子擡下去才抿口茶活动活动筋骨。
“展护卫。”公孙先生擡头,把躺在房顶上晒太阳的展猫猫喊下来,指指蹲在院子里的两个少年郎,“景哥儿和光国公说了什麽?怎麽看上去这麽、这麽高兴?”
公孙策感觉“高兴”这个词儿不太合适,但是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其他合适的形容词,只能凑活着用用。
展昭伸了个懒腰,江湖高手耳聪目明,躺在房顶上也能将院子里的悄悄话听的一清二楚,“殿下说要带着景哥儿出使辽国,他当正使景哥儿当副使,舌战群雄兵不血刃收回燕云十六州,然後让辽国百姓带着地盘当投名状主动来降,让大宋一兵不发笑纳整个辽国。”
公孙策:???
“景哥儿又在琢磨写话本子?”
展昭忍笑忍的艰难,“没有,他们俩真的想这麽干。”
最开始说的是西夏,说完西夏然後转到辽国,要是没人打扰的话,接下来可能就是北边的无尽大草原。
公孙策摇摇头,小家夥们异想天开,这麽离奇的想法能凑到一块儿也是难得,“看时间包大人应该快回来了,不知道官家这次要商议的是什麽。”
年底事儿多,他们包大人最近天天往别院跑,府衙的活儿基本让他一个人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