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庞昱落到他手里,嘶,惨啊。
幸好那不是他亲哥,不然天天被压着读书,庞小衙内怕是撞墙的心都有了。
苏景殊一边走一边感慨,今儿天气很好,走进府衙擡头就能看到一袭红衣的展猫猫在房顶上眯着眼睛晒太阳。
年底忙的是文职,不用整理文书的衙役和护卫巡逻完就能歇着,展猫猫官职高,巡逻的活儿也不用天天干,有案子的时候他跟着忙,没有案子的时候就各种躲闲。
开封府最清闲的人,没有之一。
和什麽事情都要管的公孙先生简直是两个极端。
展猫猫啊展猫猫,你再这麽吸引仇恨下去,开封府铁三角可能就不铁了。
苏景殊摇头晃脑的走过长廊,然後屁颠屁颠去给公孙先生帮忙,他不要润笔费,先生让他干慢点就行。
展昭舒舒服服的躺在房顶,看着苏小郎进来之後直奔书房掩唇打了个哈欠,歪歪脑袋看着紧随其後落在院子里的白玉堂,伸了个懒腰只当没看见。
他在房顶上不是单纯的偷懒晒太阳,而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宵小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白五爷是熟客,不算宵小不用管。
白玉堂瞪了一眼房顶上的臭猫,转身也直奔书房而去。
哼,他又不是为了臭猫而来,爱理不理。
“五爷!”苏景殊对他的八卦源头白五爷报以热烈的欢迎,立刻放下笔将人迎进来,“五爷,是不是西北又有动静了?”
别看这是开封府,开封府的消息还没有白五爷来的灵通。
“有点小道消息。”白五爷规规矩矩的朝包大人打招呼,然後神神秘秘的说道,“包大人您知道陆诜吗?听说西北有个叫陆诜的官要弹劾西北军的将领不听指挥擅自行动,弹劾的奏疏有没有送到京城不知道,反正人已经被狄将军给控制起来了,估摸着得等到打完仗才会把人放出来。”
“可是延州守帅陆诜陆介夫?和种谔种将军一同镇守青涧城的陆诜?”包拯皱起眉头,等到白玉堂点头眉头皱的更紧,“果然……”
苏景殊不明所以,“包大人,那人怎麽了?”
包拯沉声解释道,“陆介夫为官清廉,但是在对外政事上一直主张议和,甚至在辽国大军压境时仍反对劳师屯戍,生怕激怒敌国导致两国开战。”
苏景殊:???
白玉堂:???
白五爷脱口而出,“那他当哪门子的守帅啊?”
第104章
*
和西北的战事相比,礼官被贬谏官上奏全都不是事儿。
白玉堂看热闹只去城里的各个衙门,从来不往城外别院跑。公主身边都有人能发现他的踪迹,皇帝身边的能人肯定更多,他不去皇帝跟前找麻烦。
虽然西北那次是他自己没在意,以为元帅府和京城的将军府一样可以直接翻墙,忘了现在的元帅府不只有狄青还有乐平公主,所以才弄得刚翻进去就被堵个正着。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干的事情往小了说是四处看热闹,往大了说就是探听朝廷机密,万一皇帝和他较真,他下半辈子就只能亡命天涯了。
他想光明正大的看热闹,不想进个城都跟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白五爷自认为很小心,不该去的地方绝对不去,听也只听不那麽重要的消息。
反正没有他开封府也会知道,他只是把这个时间稍微提前了一点儿,四舍五入相当于什麽都没干。
完美。
白玉堂干什麽都有他的歪理,有时候还拉着展昭一起胡闹,包拯听了他几次狡辩後便没有多管,年轻人办事有分寸,不用他在旁边絮叨。
自从多了白五爷这个爱看热闹的邻居,开封府的消息的确比以前灵通了许多。
这次的消息是从兵部衙门听来的,西北的战报送到京城首先要送去枢密院,然後再由枢密院商议後续安排。
按理说军事主要由兵部和户部管,两个部门一个管前头打仗一个管後头後勤,有需要其他几部配合的再说,反正上头有皇帝盯着,需要配合的时候没有哪个部门会拒绝。
但是大宋是个不合常理的朝代,军事不光由兵部管,兵部上头还有枢密院,因为枢密院的品级更高,所以兵部名存实亡,遇到战事也只能给枢密院打下手。
兵部衙门的活儿让枢密院干了,不过不耽误他们最先知道西北的战况,要是连战报都没法看,那还叫什麽兵部,直接把兵部衙门解散得了。
白五爷自从发现兵部衙门里的大臣消息灵通还有空闲谈就三五不时的去那儿溜达,没办法,户部、礼部说的听不懂,吏部官员升迁黜落倒是能听懂,但是对不上名字,刑部的案子还没开封府有意思,工部、工部衙门的活儿大部分都是外派,衙门里白天根本看不到几个人。
政事堂和枢密院?他不太想去听那群老头儿吵架。
就算他想去,包拯也会在他去之前把他劝下来。
开封府和六部衙门任他溜达就算了,政事堂和枢密院乃是朝堂的重中之重,开封府中有展昭这种江湖人士为官,朝中更多还是看到江湖人就皱眉的大臣。
侠以武犯禁,白五爷这到处看热闹的性子直接将那几个字演绎的活灵活现。
包大人有他的考量,苏景殊却不管那麽多,听完白五爷的最新消息後越发觉得某些文臣脑子有坑,“包大人,绥州不是种谔种将军费劲儿吧啦劝降的吗?现在仗还没打完陆大人就要弹劾他,朝廷该不会真的把种将军召回京城问罪吧?”
陆诜是延州守帅,和他接触最多的武将就是种世衡种老将军的儿子种谔。
当年种谔种将军镇守青涧城还是他推荐的,怎麽一开始打仗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包拯摇摇头,“战事正紧,官家不会在这个时候召将领回京。”
但是战事结束後会是什麽情况他也说不准,狄青都能在形势紧张的情况下被召回京城,要是朝中弹劾种谔的人太多,那就只能看官家到底站哪边。
至于陆诜,陆大人是个好官,但是不适合在边关做官。
包大人摇头感叹,公孙先生看苏景殊和白玉堂没听明白,于是耐心给他们介绍那位陆大人的为人。
陆大人推荐种将军镇守青涧城,军中之事皆由种将军掌管,但是遇到战事还是得听陆大人的。
先前有西夏部落的酋长想归降大宋,陆大人怕惹出事端不愿意接纳,种将军劝了好久才让他松口。後来西夏那边派人来索要那个归降的部落,陆大人遇到这种事情就慌,最後还是种将军出面把西夏人呵斥回去。
就连这次绥州归降,陆大人的意思也是不想接纳。
苏景殊:……
真有这种大傻子啊?
主动送上门来的地盘为什麽不要?非得地盘归西夏才开心?
而且绥州还不是毫无缘由的主动来降,那是种将军筹谋已久连哄带骗又恰逢西夏换成梁太後掌权才骗过来的胜利,花那麽大的力气要回来的地盘,怎麽能说不要就不要?
这次天时地利人和俱全,鬼知道什麽时候才能等到第二次这麽好的机会?
包大人说的没错,那位陆大人的确不适合去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