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白五爷抱着手臂嘀嘀咕咕,“仁宗皇帝封他是御猫,他还真把自个儿当猫了?”
  展昭坐起来,笑的开心极了,“五爷,上来说?”
  白玉堂白了他一眼,懒得和他说话,拉着苏景殊回书房继续琢磨这事儿官家会怎麽处理。
  臭猫一个江湖人懂什麽,要请教也得请教包大人和公孙先生。
  他把景哥儿压在府衙帮包大人和公孙先生整理文书,劳烦二位腾出点时间给他掰开了讲讲,不然他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
  说真的,他感觉他现在对朝政的关心完全不像个江湖人,回头官家高低得给他封个官儿,他要求不高,待遇不能比展昭待遇差就行。
  展昭:……
  行吧,他好猫不和坏老鼠斗。
  正好公孙策手里的活儿告一段落,于是很愉快的接受了白五爷的交易。
  苏景殊挠挠头,他就这麽被抵押出去了?
  青天大老爷,您不能光听着不说话啊!
  在青天包大人的默许之下,开封府中的非法交易进行的非常顺利。
  公孙先生找出西北的舆图,带上纸笔去外间,准备好好给他们上一课。
  苏景殊想了想,于是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本和炭笔做笔记。
  公孙先生都拿出了讲课的架势,他这个当学生的肯定不能让先生讲的不尽兴。
  机会难得,他爹从来不会这麽教他,只会“啊?这还需要讲?”然後嫌弃他是个笨小孩儿。
  哼,能让他请教的老师多的很,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人缘而已,他人缘比老苏还好!
  小小苏端端正正坐好,两眼亮晶晶的等着老师开始讲课。
  白玉堂:???
  那什麽,他是不是也要准备纸笔?这麽严肃的吗?
  白五爷身上没有功名,但也是读过书的人,四书五经不说本本精通,反正出门在外从来没有因为文化水平不够吃亏。
  他出师後好多年都没坐这麽端正过了,还真有点不习惯。
  公孙策挂好舆图,回过头看到两个人端端正正坐在那里颇有些忍俊不禁,“不用那麽紧张,就是和你们说说西北的局势而已。”
  形式瞬息万变,可能今天是这样,明天就变成了另一种情况。
  他不敢说他说的都对,凑活着听一听吧。
  大宋武力疲弱不是近些年的问题,而是开国时就留下的顽疾。
  盛唐太过耀眼,周边各个部族都沐浴在天可汗的荣光之下,万邦来朝何其辉煌。
  但是安史之乱之後,朝廷无力掌控周边那些部族,边疆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如此才有唐末五代的乱象。
  太祖皇帝建立大宋後逐渐平定各方,只是当时平定的还不够,北方、西北、西南各个地方都处在动乱之中,虽然大宋占据了中原,但是却称不上稳定。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宋的朝臣都不觉得他们的王朝能维持百年,也不敢那麽觉得。
  他们觉得大宋可能会步前头那些王朝的後尘,短短几年或者十几年就会消亡。
  昙花一现般的王朝,自然不用在制度上过多上心,没准儿後面就能出个唐太宗那样的天纵之才一统河山,大宋只是後来者的垫脚石,有什麽问题都留给後面那位可能出现的开国之君。
  但是出乎意料,大宋撑下来了,还一撑就到了现在,如此一来,那些开国时留下来的问题就很要命。
  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据,中原彻底暴露在辽国的铁蹄之下,西北有西夏崛起,大宋同样失去了历代中原王朝都能依赖的天然屏障。
  北方的情况暂且不提,他们今天只说西北。
  西北有河西走廊,那片土地自汉唐以来就是和西域外族交往的必经之路,即便如今经济上不再繁荣,在边防而言也不能掉以轻心。
  河西走廊在大宋的掌控之下,中原应对西北外族入侵时就能从容不迫,可那块地方被外族占据,外族就会对中原産生极大的威胁。
  西夏抢走了银、夏、绥、宥等州,大宋和他们就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
  党项人人皆兵,骑兵的战斗力相当强悍,只要他们占据银、夏、绥、宥各州,之後不管是入侵大宋还是抵抗大宋都占尽优势。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盘丢出去的轻轻松松,再想打下来难于上青天。
  苏景殊唉声叹气,“难于上青天。”
  要是能空投物资就好了,只靠人力来运粮草,大宋什麽时候才打得起仗?
  他前几天还试着去算大宋的军队攻打西夏的最优解,算着算着就算自闭了。
  哪儿有什麽最优解,所有的解都不行。
  游牧民族南下打谷草在士气上就远胜守城的一方,他们不用管输赢,冲进城池村寨抢了就跑,完全不用管被他们抢掠的那些人要怎麽活,没有後顾之忧,抢多少都是他们的,士气自然旺盛。
  反观大宋,军队战斗力相对弱不说,整体的军队制度就有各种问题。
  大宋贯彻落实的是“外虚内实”的军事政策,所有精兵悍将全部收入中央,地方上仅留老弱,且人数不多。
  这就导致地方发生叛乱必须要依靠中央朝廷派兵平定,而一旦边关受到入侵,驻守边关的军队根本抵挡不住,只能依靠朝廷派遣军队前来。
  朝廷防备边军拥兵自重,有利有弊,边军无法拥兵自重,同时也无力抵挡外族入侵。
  大宋开国那麽多年的确没出过武将造反的案例,但是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北方对战契丹屡战屡败,西北对战西夏也是屡战屡败。
  武将连该打的仗都打不好,不该打的仗就更没法指望了。
  就拿西北军来说,除了那少数几个世代镇守西陲的武将世家,其他都是从京城派过去的。
  中央禁军前往西北很麻烦,长途跋涉赶到边地後没法立刻打仗,军队得先修整然後再开始作战,从大後方运送粮草过去也是个问题,因为朝廷为了防止边疆出乱子,根本不给边地留太多粮食。
  中原到西北那麽长的补给线,光路上的损耗就算的他想喝墨水自杀。
  打仗的时候由三司调度往边疆运粮,不打仗的时候就凑活着过吧,粮草运送的不及时饿几顿也没关系,反正饿的不是他们。
  朝中还重文轻武,一群不懂打仗的文臣远程遥控,十成的战斗力能发挥出来三成都是难得,这仗怎麽打?
  西夏那边攻打大宋百利而无一害,劫掠大宋城池富了他们的腰包还坑了大宋。
  禁军到边疆之後要从收复失地开始打,对面主要是劫掠粮食人口不是占地盘,人家打不过立刻就跑,大宋这边只能吃闷亏。
  要不是这些年大宋这边出了几个能打的将领,西夏李元昊又及时的魂归西天,天知道西夏能嚣张成什麽程度。
  朝中那些文臣也是,想勾心斗角玩谋略可以和辽国西夏一起玩,没法兵不血刃就玩三国鼎立,外交上的制衡筹谋才能显出他们的本事,只窝里斗算什麽?
  每日一感叹,还好这不是正史,不然他得气死。
  公孙策:……
  他有预感,等他们景哥儿将来入朝为官,朝中那些主和的大臣将会迎来他们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