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就算王才人冲撞过庞贵妃,以庞贵妃的性子肯定当场报复回去了,堂堂贵妃不至于连个才人都对付不了,可听庞昱的意思,庞贵妃竟然是吃亏的那一方。
  怎麽可能?
  快快快,快和他们一起分析分析到底是什麽情况。
  失败是成功之母,多总结吃亏的经验才能努力不吃亏。
  庞昱:……
  仁宗皇帝都没了还有什麽好争的?
  当年他姐姐吃亏是因为仁宗皇帝护着王才人,现在没了仁宗皇帝,宫妃要麽回家要麽找个别院奉养,他姐姐是贵妃,是当朝太师之女,王才人疯了才会继续给他姐姐找不痛快。
  好歹是後宫出来的人,真傻的话能让他姐姐吃闷亏?
  既然小夥伴想听,那他就先说说王才人有多讨人厌,说完之後再继续骂王伦。
  其实王才人进宫的时候年纪很小,才十几岁,仁宗皇帝图新鲜对她甚是宠爱。
  自从王才人进宫,仁宗皇帝就疏于朝政,上朝的次数减少,奏疏也批的少了,召见臣子的次数那就更少了,甚至一度把奏疏都搬到王才人那儿处理,说是没有王才人在身边他就没法安心批阅奏疏。
  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朝政主要是政事堂的相公们处理,皇帝看不看关系不大,可那王才人恃宠而骄欺负他姐姐就不能忍了。
  她姐姐进宫多少年,王才人才进宫几天,轮得到她在仁宗皇帝面前指手画脚吗?
  小小才人在贵妃面前炫耀显摆,怎麽着,她想当正宫娘娘啊?
  她姐姐那麽好的性子都被逼出了火气,可见那王才人有多过分。
  苏景殊和赵清对庞昱口中“那麽好的性子”保持怀疑,他们对仁宗皇帝的宫妃不太了解,但是也知道庞贵妃不好惹。
  “真的很过分,因为她在仁宗皇帝面前胡说八道,仁宗皇帝甚至对我姐姐动粗。”庞昱咬牙切齿,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气,“我姐姐娇生惯养长大,我爹都没动过她一根手指头。”
  皇帝怎麽了?皇帝就能随便打人了吗?
  苏景殊战术後仰,“仁宗皇帝?动粗?”
  这说的是仁宗皇帝?看上去不太像啊。
  赵清也不太相信,“会不会是你姐姐先动的手,仁宗皇帝躲避时不慎下手重了些?”
  庞昱撇撇嘴,“我姐姐是傻子吗?”
  仁宗皇帝的第一任皇後就是因为和皇帝动手才被废的,她姐姐要进宫肯定提前打听过宫里的各种事情,怎麽可能和皇帝动手?
  就仁宗皇帝那些天对王才人的宠爱,真要是他姐姐先动的手,王才人没准儿就是王贵妃了。
  贵妃之位只有一人,王才人翻身当了贵妃,他姐姐当然是被剥夺封号赶出皇宫。
  忍不了!
  仁宗皇帝不能骂,还不能骂罪魁祸首王才人吗?
  不对,俩人都是罪魁祸首。
  两位听衆和小夥伴同仇敌忾,“就是,不能忍。”
  吵架归吵架,动手算怎麽回事?
  不看僧面看佛面,庞太师知道闺女在宫里挨打肯定有意见,人家娘家人就在京城,仁宗皇帝怎麽想的?
  庞贵妃活这麽大可能也就挨过那麽一次打,王才人被她记恨不亏。
  没办法,皇帝记恨了也没用,可不就只能记恨能报复的吗。
  “官家继位後另找地方安置仁宗皇帝的後妃,王才人只有王伦一个哥哥,也没打算去投奔王伦,所以一直在其他别院住着。”庞昱继续说,“我姐姐在家住的很开心,没事儿到别院找太後娘娘说说话,还能约闺中密友出门玩,早就把王才人忘的一干二净。王才人挑的时间不好,昨天我姐姐正好在别院和太後娘娘聊天,上赶着找骂总不能放过,于是我姐姐就把她骂的哭着跑走了。”
  苏景殊:……
  赵清:……
  这才是他们印象中的庞贵妃。
  “太後娘娘不参与朝政,王才人到她面前给王伦喊冤,难不成想让太後去官家面前给王伦求情?”赵清想了想,又摇摇头,“那是他哥,又不是太後的哥,太後娘娘肯定不会掺和这事儿。”
  “就是就是。”庞昱重重点头,“所以我姐说她是仁宗皇帝驾崩之後没人捧着了迫不及待出来让人知道她还活着。”
  “王伦远在荆州,王才人应该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苏景殊不太确定,“还是说王伦在她面前一直是好哥哥,他们兄妹俩感情好到没法说,她坚信王伦不会干坏事,所以就算可能被责罚也要为兄长喊冤?”
  王才人和王伦是兄妹,和兄弟还不一样,兄弟之间有什麽事情会商量着来,兄妹的话妹妹一般都是被瞒在鼓里的那一个。
  不只妹妹,朝堂之事基本上女眷都不会掺和。
  虽然这麽说不太好,但是事实的确是这样。
  不光女眷,就拿前几天帮他们发传单、咳咳、发小报的那些纨绔子弟来说,他们对家中长辈在朝中是什麽情况也都是两眼一抹黑。
  倒不是故意瞒着,而是觉得没有必要让他们知道。
  唔,根据庞昱的说辞,他觉得庞贵妃那句话不全是私人情绪,王才人这时候冒出来可能真的只是找存在感。
  “王才人觉得王伦是无辜的没用,为了让她认清她哥哥的真面目,我姐姐就帮了她一个小忙。”庞昱说着说着没忍住笑了出来,“我姐、我姐让人把咱们印的小报送去王才人的住处,还找了说书先生给她讲王伦在荆州究竟造了多少孽。”
  从早说到晚,除了吃饭睡觉不休息,除非王才人是聋子,不然她肯定没脸再给王伦喊冤。
  “也不一定。”苏景殊想起後世的八点档狗血剧,不排除有王才人捂着耳朵大喊“不可能不可能你们都是骗我的”的可能。
  王才人什麽反应不重要,曹太後无意干政,她再怎麽哭诉也没用。
  如果王伦明天就能抵达京城,那他们得赶紧和包大人打声招呼,明天人多事杂,到时候再说包大人可能顾不上他们。
  庞昱和赵清反应极其一致,“我们在家等着,你去和包大人说。”
  虽然他们被包大人夸了一次,但是能不见包大人还是不见好。
  瑟瑟发抖.jpg
  苏景殊知道他们俩听到包大人的名号跟老鼠见了猫似的,也没非要他们一起去,“行,我去问问明天能不能旁听。”
  旁听自然是可以旁听的,三个人还在琢磨能不能借用府衙後堂的时候,赵大郎已经把光明正大旁听的位置给他们安排好了。
  王伦好歹是地方大员,官商勾结导致大坝决堤不是小事儿,此案由开封府和刑部公审,官家也要亲自到场。
  比起事後听开封府和刑部的回话,他更乐意直接到公堂上听王伦如何狡辩。
  官家都到了,太子殿下自然也不能少。
  四人小分队上去了一个,其他三个人还愁没处去吗?
  苏景殊:不愧是他的小金大腿!
  王伦的事情不是单纯的贪赃枉法,还和襄阳王造反之事有关,公审时不光有开封府和刑部,韩琦、富弼、文彦博还有枢密院的几个枢密使能来的都来了。
  狄青已经率兵前往荆湖两路,之後真的打起来的话,枢密院不能什麽都不知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