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开封府的龙头铡还没生锈,要他的脑袋跟砍瓜切菜一样容易的很。
冲霄楼是吧?让他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麽见不得人的东西。
“那冲霄楼可能有古怪,五爷去探的时候务必小心。”展昭提醒道,“先看看公孙先生和景哥儿能不能在襄阳王府立住脚,如果可以的话,到时我和五爷一起去探冲霄楼。”
包拯听到这里打断他们的计划,“冲霄楼在襄阳王府之中,公孙先生会去查探,展护卫和白护卫不可擅自行动。”
“大人,我们感觉公孙先生去查的话更危险。”白玉堂小声说道,“我和展昭会武功,楼里有古怪我们还能跑,公孙先生遇到危险他连跑都没法跑。”
包大人三思,这事儿真不是公孙先生能干的,让景哥儿干都比找公孙先生强,至少景哥儿年纪小跑的快。
事实证明,在襄阳王府中,什麽离谱的事情都能发生。
襄阳王派人去大名府调查大名府有没有出过孙嘉德这号人物,派出去的人刚离开王府,连襄阳地界儿都没出,在他心里孙先生师徒就已经是他们王府招揽的贤才了。
调查结果?不,调查的人派出去这事儿就结束了。
他的想法就是结果,真正的结果不重要。
于是乎,第二天一早,襄阳王便邀请孙先生和他去冲霄楼,他要给他的盟单兰谱再加个名字。
下人提到冲霄楼,苏景殊隐约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冲霄楼具体是怎麽情况他不知道,但是这地方好像和白吱吱有点关系。
可惜待会儿人多不好藏人,只能委屈白五爷在松竹院等他们的好消息。
天蒙蒙亮才回来的白玉堂:???
这也行?
大道士和小道士衣着整齐跟着王府的下人去见襄阳王,留下白五爷在风中淩乱。
早知如此他也和景哥儿一起扮成道士给公孙先生当徒弟,光明正大的混进王府,襄阳王主动邀请他们去冲霄楼,这不比他和展昭偷偷查安全?
第126章
*
冲霄楼是襄阳王府守卫最多的地方,高楼直冲霄汉,走的越近越觉得壮观。
襄阳王的想法异于常人,正常计划在他这里根本不管用,苏景殊看着看似淡定其实已经很不淡定的公孙先生,再看看丝毫没有意识到带一个昨天刚到王府的算命先生去藏秘密的地方有什麽不妥的襄阳王,其实也有点绷不住。
是襄阳王对他们太不防备还是公孙先生看上去太可靠,冲霄楼是他们这种初来乍到的人能去的地方?
都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他们这马上就把老虎的洞穴给摸透了,老虎还觉得他们俩是自己人,怎麽想都感觉不对劲。
事出反常必有妖,难道襄阳王已经知道他们的来历不对劲,带他们去冲霄楼不是分享秘密而是要除掉他们?
唔,听上去合理多了。
等等!合理的同时也不安全了啊!
小小苏快走几步追上他们家公孙先生,试图用脑电波让公孙先生知道他刚刚猜到了哪儿。
先生,冲霄楼里情况不明,襄阳王热情的有点过头,要不咱还是别进去了吧。
公孙策拍拍他的手臂示意他不要太紧张,以他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他觉得襄阳王没有要除掉他们的意思。
这里是襄阳王府,襄阳王要除掉他们不用多此一举,在松竹院同样可以动手。
白护卫昨天晚上已经和他说过,襄阳王想让他去大名府联络契丹人,既然已经想好怎麽用他,那就不会对他们下杀手。
他现在想的是,难道襄阳王派去打探消息的人一夜之间就从襄阳和大名府跑了个来回?
缩地成寸?腾云驾雾?
襄阳王走在最前方,瞧见他看好的贤才落到後面,猜到这师徒俩有点受宠若惊,于是笑眯眯的说道,“先生不必紧张,本王待自己人向来掏心掏肺,留先生在府上住下就是将先生视作自己人。”
真是的,他都不担心这师徒俩别有用心,这师徒俩还怀疑他居心不良,现在不该他更担心才对吗?
胆子小就这点不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事事谨慎还干什麽大事?
看他多豁得出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算是刚来投奔他的新人他也能放心的用,世上哪儿找他这麽好的主家?
苏景殊摸摸鼻子,小声朝肥头大耳的老胖子告罪。
是他胆小怕事没见识,王爷见多识广,肯定不会和他这种没见识的小道士计较。
话说他们都走了那麽久了,怎麽还没到地方?
之前明明觉得冲霄楼就在旁边,那楼看着的确直冲霄汉,但是高度还没王府的主殿高,只是造型显得高罢了。
毕竟是襄阳王的秘密,太惹眼了不太好。
再说了,建在王府里的楼能有多远?还能望山跑死马?
结果还真能望楼走死人。
穿过一堵又一堵墙,绕过一个又一个拐口,越过一个又一个月洞门,弯弯曲曲不知道走了多远,这才终于见到戒备森严的冲霄楼。
襄阳王满意的看着他精心打造出来的藏秘之处,离得越近越觉得楼高,冲霄楼这个名字取的甚合他心意,“先生,本王请你来冲霄楼有要事商议。”
“不敢不敢。”公孙策连忙回道,“王爷有事尽管吩咐,在下在所不辞。”
襄阳王挥退不重要的仆人,只留下几个亲信在身边,“本王欲同先生共谋大业,先生可愿助本王一臂之力?”
公孙策顿了一下,後退一步诚惶诚恐道,“在下手无缚鸡之力,如何能助王爷成就大业?”
“孙先生何必如此谦虚?”襄阳王不甚在意的摆摆手,“本王已经知晓你流落到襄阳的缘由,只要跟了本王,报仇雪耻不在话下,先生难道愿意一辈子都无法安定只能云游四方?”
这话已经说的非常明显,足以让公孙策判断出他到底是怎麽想的,但是为了显得不那麽上赶着,他还是得多拒绝几次。
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襄阳王怎麽着也得问他三次他才能答应。
然而这次公孙先生又失策了,他才婉拒了第二次,襄阳王就不耐烦的指着楼外垛口上闪烁着寒光的尖刀威胁道,“先生,本王的耐心有限,你到底愿不愿意为本王所用?”
他也不是什麽好脾气的人,愿意有愿意的活法,不愿意有不愿意的死法,大男人磨磨唧唧的不像话,赶紧给个准话。
公孙策:……
“在下愿意。”
苏景殊听着他们公孙先生从牙缝里蹦出来的几个字,低头忍笑忍的艰难。
他知道公孙先生是什麽意思,也知道襄阳王是怎麽想的,不是他定力不够,而是这场面真的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襄阳王成功得一贤才,这才推门进入冲霄楼,“本王麾下贤才无数,为了让衆位贤才齐心协力,特意立下盟单兰谱放在冲霄楼中,今日得先生相助,也要将先生之名添到盟单兰谱之中。”
盟单兰谱中都是他的亲信,一般手下想进还没那个资格。
公孙策眸光微闪,再看向悬在房梁下面的盟单兰谱时心情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