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反正五爷有钱。
  旁边人:盯——
  虽然五爷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话以後还是别说了,太拉仇恨,容易让他们这些穷鬼心里不舒服。
  多贴心啊,揍人的麻袋都给他们准备好了。
  展昭接过赵虎递过来的麻袋,叠好之後放到马车上,转身之前还依依不舍的拍了两下。
  好麻袋,希望不要派上用场。
  白玉堂:……
  什麽意思什麽意思?他不说了还不行吗!
  苏景殊期待的看着面前的大西瓜,他是个不懂武功的读书人,不参与可能出现的打架斗殴事件,只想知道到底什麽时候能杀西瓜。
  然後,白五爷的刀就派上了用场。
  这里唰唰唰几下,包大人跟前唰唰唰几下,其他西瓜面前唰唰唰唰好几下。
  刀光剑影寒光闪烁,再睁开眼睛西瓜就变成了整整齐齐的西瓜块。
  所有人:……
  五爷,杀人的刀是用来切西瓜的吗?
  白玉堂拿出绢布淡定的擦刀,“放心吃,五爷的刀是新铸的,还没见过血。”
  宝刀不杀人先杀西瓜,他的刀还没委屈呢。
  “见过血也没关系,我们没那麽多讲究。”马汉咧嘴笑道,举起西瓜喊道,“兄弟们,快谢谢五爷的瓜。”
  随行人员举起西瓜,“谢谢五爷的瓜——”
  一群人开开心心的吃西瓜,只有苏景殊看着皮厚肉薄还有丝络的西瓜下不去嘴。
  他看到西瓜只能想到皮薄肉厚饱满多汁的大西瓜,忘了这年头的西瓜品种还没有改良,倒不是不能吃,就是心理落差有点大。
  登州适合种西瓜吗?他要是种出来皮薄肉厚饱满多汁的红瓤西瓜会被抓起来吗?
  西瓜能卖吗?
  是个好问题。
  白玉堂在旁边坐下,戳戳拿着西瓜发愣的某人,“想什麽呢?”
  “在想能不能卖西瓜致富。”苏景殊一本正经的说道,“包大人说登州莱州密州一带的良田都不多,不适合种稻米,大部分都用来种麦豆。既然能种麦豆,应该也能种西瓜吧?”
  “种这玩意儿干什麽?”白玉堂吃完放下瓜皮,擦擦嘴擦擦手收拾干净,然後才说道,“这东西的味道也就那样,买它只是图新鲜,真要好吃的话大宋肯定有人种,还能轮得到契丹人大老远的往这儿送?”
  契丹人懂个屁的种田,他们汉人才是种田的祖宗。
  苏景殊哑口无言。
  怎麽说呢,的确是这个道理。
  他们是登上月球关注的都是月球上能不能种地的民族,种田是隐藏在血脉里的天赋技能,契丹是游牧民族,在种地这方面还真比不过他们。
  如果辽国的西瓜是後世改良过的品种,就算那边严防死守不让种子外传,神通广大的商人也能把西瓜籽弄回中原然後让大宋的农人进行改良。
  以汉人的种田水平,他们种出来的西瓜肯定比契丹人好吃。
  现在大宋境内没种西瓜就说明这玩意儿的确不怎麽好吃,有机会尝尝鲜就尝两口,没机会就算,反正也不怎麽好吃。
  这麽说的话,种西瓜的确不能带领登州百姓脱贫致富,但是如果他有改良後的西瓜品种呢?
  初夏时适合种西瓜,今年已经来不及了,明年初夏他们已经在登州稳定下来,到时候再想想怎麽把西瓜种子拿出来种下。
  只有一次性的种子不太行,还得有经验丰富的老农种地留种才行。
  问题来了,他过年之前能把西瓜解锁出来吗?
  卑微.jpg
  以前功课没那麽紧张的时候每天晚上都种种地收收菜喂喂牛养养鸡,到京城後能干的事情太多,他就把没多大用处的金手指放一边儿了。
  比起种地,他更喜欢时不时掉落的炸药管。
  看来今後需要把种地的技能捡起来了,让他看看还有几个才解锁到西瓜。
  小小苏一边啃西瓜一边分心去游戏里看一眼,亮着的图标是已经解锁的,有小麦、白萝卜、甘蔗、白菜和一大堆常见的农作物,灰着的是没有解锁的,有胡萝卜、西红柿、西瓜、棉花、水稻和一大堆见过的没见过的农作物。
  还行,只剩下两个,能接受。
  就算朝廷依旧不让登州百姓出海经商,他也能想办法让登州百姓不那麽穷。
  打赢脱贫攻坚战,我辈义不容辞。
  衆人在树荫下歇息,过了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才继续正前进。
  路上走走停停,傍晚在官道旁边安营紮寨,第二天中午就到了板桥镇。
  密州和莱州以河为界,板桥镇就在大河的入海口处。
  板桥镇只是个镇,却比密州州城都要热闹。
  白玉堂在赶路的时候已经往返多次,早已将板桥镇里里外外摸的清清楚楚,才一到镇上就迫不及待当起引路人带其他人进市舶司的衙门。
  随行的差役去驿馆放东西,有空去逛市舶司的只有老组合开封府铁三角和新成立的登州三人冲锋队,还有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位身强体壮的护卫。
  市舶司衙门很热闹,因为来往的商贾多,占地也非常广,很多海商直接找块空地摆地摊,珍珠、珊瑚之类的名贵之物随意放在地上,到处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
  在大宋的地界儿交易要说汉话,外族商人大多通晓多种语言,翻译不靠谱的话可能被翻译里外通吃,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不比官场少,想在汉人的地界儿挣钱就得学汉话,不然被坑了也是活该。
  白五爷熟练的带他们绕过门口的摊位,一边走一边介绍,“这些都是些小商人,他们船小货物也少,好东西都在衙门内院。,那些有数十上百船的大海商,都是在衙门的内院交易,走走走,我们进去看看。”
  朝廷的官船动不动数十上百艘,海商中也不乏有上百艘大船的大户,船多装的货物就多,真正的好东西还得从那些大海商的货物里找。
  北方只有密州一个市舶司,南方却有广州、泉州、明州三个市舶司,白家是金华府的大户,自然也有海上的生意。
  白玉堂没管过家里的生意,但是耳濡目染也知道其中的门道。
  衙门内院是宽阔的平地,大海商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说闲话,都是经常来密州交易的海商,大部分都是旧相识,就算不认识,说几句话後也认识了。
  内院和外面一样都是地摊,只是货物的种类比外面更多,价格也比外面更高。
  “海商带来的东西大部分都会在市舶司卖出去,外邦海商之间也会相互交易,这个市舶司不管。”白玉堂指指不远处正在交易的商人,“大食商人多卖香料,辽东商人多卖貂皮、鹿茸、老参,其实不用看人,只看他们带来的货物就知道他们是哪儿来的。”
  前在京城见过有卖海东青的,可惜他这两天逛了好几圈也没见着,估计卖海东青的商人不走海路只走陆路,人家直接从大名府去汴京卖。
  还有那些西瓜,普通人不会到市舶司来买东西,从辽东运来的西瓜分出一部分送去京城给皇帝当礼物,剩下的大部分都让这些商人内部消化了。
  海上风险大,赚钱就是用来花的,商人在做生意时奸诈贪财,花钱的时候也毫不吝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