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李府管家刁赞勾结厢军副指挥郑宏私铸铜钱,如果不是包大人到登州巡视,可能那些假钱已经出现在世面上。
苏景殊:!!!
“私铸铜钱?他们好大的胆子!”
私铸钱币是重罪,超过五贯就是绞刑,四海钱庄有足足一百零八个分号,别说是五贯,就是五万贯五十万贯也有可能。
严冬知道私铸钱币是重罪,不然也不会单独把这件事情拎出来讲,“参与私铸钱币的都是厢军里的工匠,钱范也在西郊的作坊里,趁他们不注意可以先去取证,等他们反应过来就来不及了。”
白玉堂面沉如水,“我去。”
私铸钱币闹大了足以动摇国本,和天下的安稳想比,小小的官商勾结根本不够看。
苏景殊揉揉额头,让展昭立刻出城找包大人调兵拿人。
银勾赌坊里找出来的账本不用看了,只要找到他们私铸钱币的钱范,这一条罪名就能将那些人全部送上铡刀。
白五爷刚还说要盯着严冬不让他自杀,现在也顾不得那麽多了,招呼着沈仲元出去说了几句,然後纵身一跃消失在夜色中。
苏景殊没注意他们的动静,缓缓心情继续问道,“李坤勾结的是厢军指挥,禁军马步军中有他们的人吗?”
禁军分马军步军水军,三军互不统属,一般来说马步军由同一个指挥使指挥,水军和步军马军的作战方式不一样,是单独一个指挥使。
李坤能不走陆路运送大量粮食到辽东,可见水师营里有他的同夥,要是马步军里也有他的同夥,那事情就大发了。
他说的没错,世上很少有不爱钱的官,大宋的武将兵卒身份低俸禄少,更容易被他用银钱贿赂。
苏大人忧心不已,感觉登州官场上没一处是安全的,哪哪儿都有坑在等着他们。
严冬摇摇头,“禁军中没有他的人。李坤是商人,掺和不了军务上的事情,运粮去辽东也是有大人物帮他安排船只,和登州水师营没有关系。”
登州海防是重中之重,一旦出问题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水师营是朝廷精锐,莫说是李坤,就算是程元也没法插手水师营的事。
不过他跟在李坤身边的时间太短,并不知道当年给他安排运粮船只的究竟是谁。
苏景殊心头一跳,李坤背後的大人物?谁?
襄阳王远在荆湖两路,京东路离得太远鞭长莫及,肯定不是襄阳王。
既然不是襄阳王,那有没有可能是躲在襄阳王身後的那位?
夭寿哦,该不会查到最後还是谋反一案吧?
苏通判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又问了严冬几个问题,等什麽都问不出来了才让沈仲元带他去休息。
究竟是不是同一件案子要查了才知道,包大人今晚就到州城,等见了包大人再说。
沈仲元将严冬带去客房休息,然後回来回话,“大人,展护卫调兵需要时间,您要不要先去休息一会儿?”
“不了,那麽多事情压着想睡也睡不着。”苏大人摇摇头,一拍脑袋想起来还要防着严冬以死谢罪,连忙让小诸葛再去客房看看,别刚才带过去的是个大活人再一看就成了屍体。
沈仲元笑笑,“大人放心,他没力气以死谢罪。”
白五爷临走时交代过,他把人带进房间後就下药给他迷晕了,药量足够大,药倒一头牛都没问题,别管武功多高都得趴下,到明天晚上都不一定能醒过来。
苏景殊松了一口气,“晕了好,晕了好。”
晕了总比死了强。
李坤干什麽都不瞒着严冬,怕是也没想让他活着回辽东。
连小诸葛这种生人都能轻易给他下药,李坤想要他的命简直是轻而易举。
夜色静谧,州城却是个不眠夜。
禁军深夜入城,先下令封锁州城四面城门,然後兵分两路围了李府和知州府,李坤和程元被从被窝里拉出来,直到和手下亲信一起被押进大牢都没反应过来到底是怎麽回事。
被围的不只程元和李坤府邸,还有严冬透露出来的厢军副指挥郑宏以及西郊的铁器作坊。
死心眼有死心眼的好处,严冬在李坤手底下待了两年多,李坤根本没想过他会弃暗投明。
铁器作坊里的工匠日夜赶工铸造假钱,禁军过去直接抓了个人赃俱获,工匠、钱范、假钱全都带回城当证据,证据确凿让那李坤想狡辩都没法狡辩。
白玉堂在作坊里蹲了半夜,他以为晚上作坊里没人,本来打算拿了钱范就走,没想到这作坊日夜不休,蹲了半夜愣是什麽都没碰到,反而蹲到了冲进去抓人的禁军。
白五爷:骂骂咧咧.jpg
通判府里,苏景殊跟着忙活了大半夜,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才有空喝口水缓口气。
包拯等人和禁军一起进的城,进城之後没有去州衙,而是直接到了通判府。
有包大人和公孙先生在,苏通判说话的底气都足了几分,忙活完回来也不消停,到书房把他这几天整理出来的证据都拿出来,连说带比划的说登州的官场有多黑暗。
可能所有的地方官场都那麽黑暗,但是他没去过别的地方,这辈子最了解的一个是眉州一个是登州,都他娘的骂八百遍都不够。
包拯哭笑不得的摇摇头,等他骂完才不紧不慢的拿出几封信,“景哥儿先歇歇,过来看看这些。”
小小苏吨吨吨喝了好几杯温水,润好嗓子打开一瞅,大惊失色赶紧喊冤。
“包大人您听我解释!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下官那麽做是有原因的!!!”
第148章
*
苏景殊以为那些退休官员中可能有他爹认识的人,生怕告状的信会在结案之前寄到京城让他有口难辩,万万没想到来自他爹的发难没等到先等到了他们包大人的“温和”问候。
不是,那些退休老臣给包大人写信告程元和李坤官商勾结也就算了,怎麽连他一起告?
他才来登州几天?眼见不一定为实啊老大人们!
小小苏欲哭无泪,要不是已经过了满地打滚的年纪,他能当场哭天抢地喊冤枉。
就算不能满地打滚,喊冤的流程也不能少。
不是他强词夺理,青天大老爷明鉴,他是真的冤枉啊!
公孙策站在旁边忍笑忍得艰难,看着这小子喊冤叫屈也不帮他说话。
他们这些天巡视军营不在城里,所有消息都是从别人口中得来,并不清楚州城里具体发生了什麽。
程元和地方商贾勾结,怎麽个勾结法?
按照他们以往的习惯,发现地方官场有问题後包大人就会着手去查。
这次身边跟了个初出茅庐的小辈,想着要让年轻人历练历练,索性便将事情都交出去,他们在旁边保驾护航。
新官上任三把火,以他们对这小子的了解,到任後上任肯定得搞出点动静来。
包大人在登州能看着点儿,等包大人离开,天知道他还能有多少奇思妙想。
就是没想到动静能这麽大,通判大人一来,登州的官员能被拉下去一大半。
不愧是他们包大人看好的年轻人,刚到地方就能成为不输包大人的官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