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这不,不光贪官愁,嫉恶如仇的好官也愁。
包拯当然知道苏景殊清清白白,人是他带出京城的,要是再不清楚这小子的本性他这些年的官就白当了。
之所以这麽问,就是想知道这小子到底是怎麽让那些见多识广的老臣都觉得他是个贪官。
到了退休荣养年纪的老臣各个都是人精,想骗他们可不容易,还是说这小子真的有当贪官的天赋,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他是个贪官?
小小苏冤枉的不要不要的,别人不知道他是什麽情况,包大人还不知道吗?
他就是稍微演了一下,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不入戏怎麽忽悠程元?
冤枉,天大的冤枉,再多看一眼信上写的东西外头就能下起鹅毛大雪的那种冤枉。
公孙先生再继续看热闹的话,他待会儿真的能和窦娥一起弄出六月飞雪,不光有六月飞雪,还有血溅白练和大旱三年。
青天大老爷,看在大旱三年的份儿上也不能草率给清白的好官定罪啊。
“景哥儿自己惹出来的事情,怎麽还能怪别人看热闹?”公孙策将几封信收好放回桌上,眸中笑意更深,“景哥儿此计有风险,却也有用。可惜只能用一次,下一次就不好用了。”
办案时能打入敌营再好不过,不过想混进去却不容易,这小子能让登州上下都觉得他是个贪官也是有本事。
“我那是将计就计。”苏景殊撇撇嘴,他能想出这麽个主意都怪程元,“庞衙内知道我要来登州後给程元寄了封信让他照顾我,谁知道程元因为那封信笃定我是个纨绔子弟,我看上去像纨绔吗?”
觉得他是个什麽都不会干的纨绔也就算了,还觉得他的状元来路不正,这能忍?
既然觉得他是个预备役贪官,那他就顺势而为看看贪官阵营是什麽样,不然白听了那麽多风言风语。
而且他打入敌营的计划也不是万无一失,要不是李坤察觉到不对劲派严冬来刺杀他,包大人还得在军营里多转悠几天。
程元说他去安抚李坤,李坤也说了要设宴给他赔罪,不打不相识,然後才是真正的打入敌营。
可惜赔罪宴还没开始就先等来了严冬的刺杀,李坤已经发现他们不可信,打入敌营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好在证据已经搜集的差不多,敌营进不进都不影响他们办案,被发现不对劲也没关系。
千算万算,没想到会漏算那些退休的老臣。
也是,那些退休老臣能和前任通判一起搜集证据状告程元和李坤,肯定都不怕被打击报复。
之前送信拜托京城旧识告御状後没有消息,如今包大人来到登州,他们肯定会尝试找包大人告状。
京中老友不敢掺和进这件事,包青天铁面无私,世上没有他不敢管的案子,直接找包大人可能比告御状还管用。
登州这些退休的老臣都那麽大岁数了,当年在朝中为官的时候可能还和包大人共事过,程元和李坤防备他们进京告状,却防不住他们找同在登州的包大人。
老大人们,误伤误伤,咱都是自己人。
苏景殊将这些天城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交代清楚,坚信包大人能明察秋毫,要是能在那些老大人面前为他说几句好话就更好了。
老大人们不信也没关系,反正他接下来还要继续待在登州,且看他用行动证明他的清白。
自证清白而已,天底下没有什麽事情能难得到他小小苏。
包拯站起身来,语重心长的说道,“官场上尔虞我诈不能不防,但是还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心里知道轻重就好。”
苏景殊重重点头,“包大人放心,我肯定不当贪官。”
他爹他哥在後世名气那麽大,要是因为有个名气更大的贪官儿子弟弟,将来死了都得掀开棺材板揍他。
看到书架上摆着的《刑统》了吗?那是他後半辈子的行事禁区!
坚决不违法犯罪,争做大宋好青年。
虽然他经常有些奇奇怪怪的小想法,但是他的心绝对是红不是黑,包大人要是不信的话那就只能让时间来作证了。
反正他对他的节操很有信心。
包拯听他这麽说,拍拍他的肩膀叹道,“绝大部分人进入官场时都是这麽想的,然而见多了官场的欺上瞒下捧高踩低,最後能保持初心的寥寥无几。”
“那是人的问题,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苏景殊笑嘻嘻回道,“大宋有包大人这样的青天大老爷,我和大人学了那麽多当官小技巧,不当个青天小老爷多对不起大人的教导。”
包拯失笑出声,知道这小子心里有一杆秤,不需要他耳提面命的提醒,“天亮了,本官去州衙开堂审案,你是去休息还是随本官去州衙?”
苏景殊一晚上没睡也不累,当即像模像样的说道,“大人审登州之案,下官身为登州通判没有不到场的道理。”
包拯无奈,“走吧。”
李坤贿赂的官员太多,州衙大部分官员都在他的账本之上,禁军将士抓人抓了一晚上,直到天亮都没能把名单上的人抓完。
城门已经关上,禁军指挥胡方练接管厢军职务率领一营兵力进城帮忙,城门一关没人能逃出去,抓人不急于一时。
只要把程元和李坤这两个毒瘤给控制住,其他的相关案犯就算暂时没被抓也只是多在外面过几天提心吊胆的日子,早晚得进大牢和其他人团聚。
州城中最难抓的不是程元这个知州,而是四海钱庄的庄主李坤。
李坤身边不只严冬一个江湖人,展昭和白玉堂怕禁军将士到李府会吃亏都去李府帮忙,也幸好他们去了,不然李坤那些亲信也抓不齐全。
事情发生的太快,案犯们都没有反应过来到底是怎麽回事人就已经到了大牢里,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直到包拯开堂问审,几人看到坐在包拯下方的苏景殊,这才意识到这新来的年轻通判只是个幌子,包拯来登州也不是巡视海防,而是来查登州内政。
程元想明白後当堂破口大骂,亏他还觉得这小子是个可以相交之人,没想到都是假象。
庞昱啊庞昱,你真是害苦了表哥我!
程知州脸色憋成猪肝,恨不得把前些天的自己掐死。
他就不该因为庞昱一封信就觉得这人能处,能处个屁的能处,能在包拯身边跑来跑去的肯定不是简单人,包黑子的眼光能出错吗?
是他的错,他不该自以为是的觉得他的眼光比包拯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身为包拯放在城里的幌子,苏通判这些天和他称兄道弟真是委屈大发了。
苏景殊:???
什麽叫身为包大人放在城里的幌子?他是正儿八经的通判好不好?!
要不是身在公堂不好吵架,他能让这家夥当场感受一下什麽叫三元及第的口才。
幌子?见鬼的幌子!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不说话没人把他们当哑巴。
苏通判木着脸听程某人骂他,苦中作乐想着:骂吧骂吧,越骂越能证明他是个清白的好官。
等着,他现在就派人去请城里的退休老臣来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