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黄全在乳山寨待了那麽多年,虽说没见过到他们这儿来巡视的州衙官员,但是以前没少和州衙打交道,所以看上去比刘蜀镇定的多,这时候还能主动插话,“大人和刘大人是旧相识?”
“并非旧相识,而是来之前曾看过二位的任命书。”苏景殊看了他一眼,直接回道,“黄大人英武依旧,刘大人却好似吃了大苦头。”
文知寨为正武知寨为副,整个大宋都是重文轻武,从来都是文臣欺负武将,没见过那个武将能欺负文臣。
他苏景殊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看到同为文臣的刘蜀好像被武将欺压的从胖子变成瘦子,对这儿的武知寨有所不满也是合情合理。
黄全不傻,当然能听出他话中的意思,当即抱拳喊冤,“大人,末将和刘大人情同兄弟,刘大人患病还是末将差家人照顾,大夫都说了他瘦是虚不受补,等养好身子就能补回去了。”
刘蜀听到这里很是尴尬,“大人,下官不曾吃苦头。”
可惜刘大人不知道有一种吃苦叫你上司觉得你吃苦了。
年轻气盛的通判大人见不得手底下的文臣受苦,从衙门口到待客的客房这一路上嘴巴都没停过,全部用来和黄知寨打机锋了。
试探结果:黄知寨很符合他对武人的刻板印象,是个没多少心眼的官儿。
不是受欺负被饿瘦的就行,不然他真要为乳山寨的其他官差捏把汗。
没心眼的人最适合套话,苏通判给同行的小诸葛使了个眼色,他要和刘大人一起检阅乳山寨近几年的文书案卷,武知寨可以不用跟着。
熟悉的环境能让人安心,刘蜀回到书房後看上去不像刚才那麽紧张,将近几年的文书案卷取出来交给通判大人查看。
文书案卷没有问题,他好歹当了那麽多年的官,处理公务的基本功还是有的,谁来查都查不出毛病,“衙门破败,让大人见笑了。”
不漏风不漏雨的好地方他也想住,就是住不上。
当年他刚上任的时候就和州衙说想重修衙门,奈何州衙不拨钱,乳山寨又没那麽多闲钱用来修房子,拖来拖去就拖延到了现在。
从前的乳山寨是个富庶的地方,但是那是从前,如今的乳山寨大人也见到了,怎麽看都和富庶两个字不沾边。
至于这儿是怎麽沦落到这种地步的,说来话长,就不说了。
“衙门是刘大人和乳山寨的官差兵丁在用,该本官向你们道辛苦才是。”苏景殊摇摇头,一边翻阅文书一边和他聊乳山寨的情况。
他昨天已经打听过了,乳山寨冷冷清清是因为老虎为患。
原因很离奇,说实话他并不怎麽相信。
比起山中老虎吃过往行人,他更觉得这像是驱逐行人而放出来的谣言。
宅子有了闹鬼的传闻後会成为凶宅,寨子有老虎吃人的传闻後会发生什麽?
昨天那些行商说□□山的老虎吃人很凶,如果真的有那麽多人死在老虎口中,周边几个县衙不可能坐视不管。
周边几个县来来往往都要经过乳山寨,官道上有老虎吃人还能得了?
苏通判琢磨了一晚上,断定所谓老虎拦路的传闻是谣言。
然而乳山寨是个能设卡收税的地方,驱逐过往行商就是自毁财路,乳山寨都穷成这样了,怎麽还放着到手的钱不要非把人往外赶?
刘蜀是乳山寨的文知寨,对寨子的情况了如指掌,问什麽都能答上来,只看现在的表现,应该是个心怀百姓的好官。
真是个好官?
书房里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黄知寨的怒喝,“老子就知道州衙全他娘的是贪官。”
第155章
*
乳山寨文武两知寨,文知寨看似紧张气虚,回话的时候却滴水不漏,武知寨看着坦然自若,却是个没多少心眼子的实诚人。
实诚人最适合套话,比如现在,刚唠了一会儿就开始掏心窝子的骂官府。
和同事一起骂领导多正常,骂就完事儿了。
刘蜀听到外面的动静後立刻变了脸色,心里将拖後腿的傻憨憨骂了个底儿朝天,同时还得绞尽脑汁想法子给那傻憨憨找补,“天气渐冷,黄大人心焦乳山寨上下的过冬事宜失了分寸,还请大人见谅。”
私底下和同僚一起骂官府很正常,他气急了也这麽骂,问题是现在来的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在顶头上司面前胡言乱语还想不想继续当官了?
乳山寨的日子本就艰难,混账玩意儿连一点警惕心都没有,气死他算了。
刘知寨捏捏拳头,“大人,下官出去看看。”
“刘大人且慢。”苏通判不准备让他出去打扰外头的热闹,气头上才容易什麽都往外说,他们出去的话就没法从黄知寨那儿套话了,“刘大人方才说黄大人心焦乳山寨的过冬事宜,可是乳山寨的军饷粮草没能按时发放?”
武知寨那儿有老沈在,他们小诸葛文武双全,动武也不会落下风。
文知寨这儿不太好套话,只能由他来拖延时间。
没办法,武知寨那五大三粗的样子看上去能打十个他,还是文知寨这儿更安全。
就算文知寨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他还有同样深藏不露的白五爷脚踏七彩祥云从天而降救他小命。
苏景殊将想出门提醒黄全的刘蜀拦住,武人性子急爱吵嚷,黄大人吵嚷就让他吵嚷,外面有人陪他嚷,他们读书人不去掺和,刘大人继续说乳山寨的冬天怎麽难熬。
刘蜀心急如焚,又不好不管不顾冲出去让黄全闭嘴,只能胆战心惊强作镇定回话,“乳山寨的粮饷由登州厢军代发,不瞒大人说,寨子的粮饷已有两年不曾发放。”
苏通判:???
还有这种事情?
苏景殊这下是真的惊了,“刘大人,这种事情可不敢乱说。”
登州境内的军饷都由厢军代发,禁军将士的待遇最为优厚,厢军的俸禄微薄,在堡寨要塞另设的寨按照厢军的标准来发,不过寨子可以设卡收税,所以有些寨中将士的待遇比禁军将士还要好。
料钱、月粮、春冬衣服等都包含在士兵的正俸之中,除此之外逢年过节还有各种赏赐,不过那些赏赐经常到不了士兵手里就被上面的官克扣完了,额外收入有等于没有。
不管待遇好还是不好,正俸肯定要发到士兵手里,官兵没有副业,没有俸禄军饷就没有收入,上头可以克扣他们的钱粮,但是不能一点儿都不发,不然等着朝廷的就是兵变。
大宋建国那麽多年兵变一直没少过,九成的兵变都是因为底层士兵受不了压迫愤而造反,朝廷吃一堑长一智,国库八成的银两都花在养兵上,再穷也不敢在军饷上省。
厢军的待遇的确比不过禁军,但也不至于连着两年都见不着粮饷。
连着两年见不着粮饷都没造反,也是够能忍的。
苏大人很震惊,旁边一直当透明人的白护卫也很震惊,两年见不着粮饷都没造反,有这忍耐力干什麽不行?
他知道了,乳山寨一定是收不到粮饷准备偷偷摸摸划地自治,直接造反会被朝廷镇压,偷偷摸摸不服朝廷管教,只要上头的官不上心,逍遥自在个三五年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