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老天给了他们聪明的脑袋瓜,还给了他们可以撑腰的大腿,这样的资本不到地方作威作福(划掉)为民做主实在浪费。
反正官场上什麽垃圾人都有,他们又没有作奸犯科的想法,妥妥的替天行道圣体。
不要气馁,不要迷茫,他们能行!
庞昱半死不活的掀起眼皮,“你睡觉的时候制置三司条例司发了诏令,让各州府着手推行均输法。”
苏景殊:……
偶尔气馁一下也不是不行。
“不过这个法子只针对东南六路,暂时和咱们没有关系。”
诏令说京城和东南六路严重脱节导致商贾囤积居奇趁机牟利,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特意加强发运使司的权利,命薛向薛大人为淮南、两浙、江南东西、荆湖南北六路发运使全面主持均输法。
茶、盐、酒、矾税收和坑冶、市舶等各项收入都交给发运使管,大大加强了发运使司的权利。
苏景殊深吸一口气,“衙内,说话不要大喘气儿。”
庞昱抹了把脸,一脸麻木,“官家还从内藏库中拨出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给薛大人,说是让发运使司根据地方情况来购买物资。京城直接和发运使司对接,不让商人赚差价。”
苏景殊:???
这麽有钱?
第174章
*
京城人口过百万,只靠开封府周边根本养不活那麽多人口,虽然不至于後世说的那样“一国养一城”,但是也的确是大宋各地的物资来供应。
不是说百姓缺什麽就让人去采买什麽,而是地方有什麽就供应什麽,别管有用没用都运到京城再说。
朝廷规定他们每年必须送多少东西过去,种类数目列的清清楚楚,想不送也不行。
这样一来那些畅销的货物运到京城就会被一抢而空,京城百姓用不上的就都落入了那些囤货的大商人手里。
京城卖不出去不代表其他地方卖不出去,一来一回一转手就是好几倍的利润,当然,那些利润官府拿不到一点,百姓也拿不到一点,全都落到商人的口袋里了。
其中最惨的就是东南六路的百姓,那边粮食産量高,京城的粮食供应大部分都是从那儿采买。
问题是,朝廷买粮不管丰年灾年都是那个数目,丰年不会多买,灾年也不会少买。
丰年还好,粮食多了就自家留着或者卖给民间的粮商,要是遇到灾年,很有可能连自家的口粮都留不够,粮食交不上去?卖地当佃农。
粮食産量不高的地方也没好哪儿去,再穷的地方也有特産,有特産就得供应京城,东西实在不方便运输也没关系,地方官还有折变、支移等各种手段,算下来比直接交粮还可怕。
这事儿朝廷以前不是没管过,只是里头的水太深,官员商贾都能从中牟利,其中不少商人背後都有高官撑腰,所以每次都是刚开始就被叫停。
反对的人太多,皇帝摇摆不定的话的确容易被拿捏住。
这回主持推行新法的是当今官家,以官家和老王的脾气被商贾拿捏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只能委屈那些赚差价的中间商大出血了。
仁宗朝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许元提出“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法子,地方遇到灾年的话就不收粮改收钱,然後用收来的钱去没有灾荒的地方买粮。
虽然征收的数额没有变少,但是运输成本减少了,也省得商贾在其中赚差价。
除此之外,官家任命的东南六路转运使薛向薛大人是有名的理财能臣,让薛大人全面主持均输法算是用对人了。
苏景殊没见过薛大人,对薛大人的了解仅限于听说。
衆所周知,大宋的读书人清高的毛病很严重,恨不得把清正廉洁四个字写在脸上的那种。
虽然实际上没几个人能做到。
但是吧,就算实际上做不到,表面功夫也得有。
钱?噫,都是铜臭味儿,拿走拿走拿走。
文臣清贵,要当就要当不染尘俗的官。
薛大人的理财能力强到什麽程度呢,朝中清流想起来他就弹劾他是聚敛之臣,骂他欺压百姓对百姓敲骨吸髓,身为读书人却没有丝毫读书人的风骨整个人都掉钱眼里去了云云。
只听朝臣的评价,薛大人那是罪大恶极罄竹难书,没点能耐都招不来那麽多骂名。
如果薛大人真的掉进钱眼里欺压百姓那骂他是应该的,问题是人家没怎麽欺压百姓,就是天赋点在了赚钱上,到哪儿哪儿的府库都有盈余,因为人家会赚钱看上去不那麽符合大宋读书人的刻板印象就骂也是没谁了。
反向安利,不愧是大宋。
官家和老王能把薛大人拉出来主持均输法,这部分的任务大概率稳了。
可惜均输法目前只在东南六路施行,不然他还挺想看看薛大人办差是何等风采。
庞昱掰着手指头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说完,然後郑重其事的说道,“接下来有什麽难办的差事都没关系,我已经做好得罪人的准备了。”
苏景殊叹气,“偶尔还是要低调点的,能不得罪人就尽量不得罪。”
庞昱:???
好话坏话都让你说完了是吧?
“咱俩还是有点区别的。”苏景殊摸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爹没有被我连累的机会,你多少还是得顾忌一下太师的处境。”
庞昱想想京城里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老苏,一脸怜悯的拍拍可怜的小夥伴,“没关系,虽然你不能连累你爹,但是你爹可以连累你。”
苏景殊:白眼.jpg
说是这麽说,其实也不用那麽紧张。
他家没有高官,就算老苏能喷也只是嘴炮而已,民间的嘴炮强者多的很,他爹除了文采好了那麽亿点点外没什麽惹人注目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他们家老苏是白身,就算儿子得罪人找他也没用,见过弹劾官员的没见过弹劾白身的,咋滴,还能因为他教子不严把他关进大牢?
至于兄弟间那就更没关系了,二哥被贬遍全中国也没耽误三哥青云直上一路干到宰相。
庞衙内不一样,庞太师在朝中政敌多的数不过来,他们玩过火了让庞太师被政敌扣上个治家不严教子不当的罪名那是真的能影响仕途的。
怎麽说呢,偶尔也要考虑一下身後靠山的死活,争取不当猪队友。
话说回来,官家现在真的好大方啊,这是抄家抄出了灵感,准备一旦国库的钱不够用就去砍几个贪官?
也不是不行。
很快,小小苏大人就意识到官家现在不光是有钱那麽简单。
不知道官家受了什麽刺激,现在跟天降横财的暴发户完全没有区别,生怕别人不知道国库有钱一样。
条例司颁布均输法的具体条例不过两个月,青苗法就紧随其後下达到河北、京东、淮南三路。
东南六路推行均输法给薛向拨了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粮当本钱,河北、京东、淮南三路推行青苗法又让诸路以存在常平、广惠仓的一千五百万钱当本钱,如果常平、广惠仓里存的是粮谷,还能去转运司兑换成现钱。
一路一千五百万,三路就是四千五百万,天上掉金山也不能这麽豪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