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小兵抹了把眼泪,他爹五年前被征走,之後就再也没有音信,家里只有他和他娘相依为命,这次他也被强拉走当兵,他怕他娘一个人在家根本活不下去。
姚古吸吸鼻子,“我也想我娘了。她不想让我跟着我爹上战场,但是我想和我爹我哥一样守家卫国所以偷偷跑了出来,我爹发现後还揍了我一顿,我求了好久才让他同意带上我。”
战场上生生死死太常见,他想和父兄一样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不该不和娘亲打招呼就走,也不知道娘亲发现他不见了之後急成什麽样。
姚兕:磨牙.jpg
臭小子现在才想起来和不和家里打招呼就走不对?等他意识到错黄花菜都凉了。
半大少年离家之後想娘亲令人心酸,其他人的话匣子慢慢打开,年岁大的士兵也各有各的心酸。
有征兵时刚成亲半年妻子刚怀孕的,有部落里只剩下他一个壮劳力其他全是老弱妇孺的,有离开时家里已经揭不开锅的,还有好不容易从战场上回家还没过两年安稳日子就又被强征来的。
苏大人听的眼眶发红,不知道是他运气不好还是西夏军队中大部分都是这种出身,这麽一对比甚至感觉他们大宋的兵制也还行。
苏景殊!清醒一点!不要比烂!
姚古泪眼婆娑的和衆人介绍大宋对降兵的政策,不管家里怎麽样,至少在大宋军中不用担心被饿死,实在放不下家里的话就想法子把家里人也接过来,苏大人说了,只要走正规流程军营绝对不会拦。
西夏降兵闻言惊疑不定,虽然这位小哥说的很像真的,但是他们还是不敢相信。
他们是降兵,军营不阻拦他们离开难道不怕他们一去不回?
苏景殊没有过多解释,在这边唠了一会儿便拉着控制不住情绪的姚古转移阵地,将领那边有专人看管,他们多在士兵群体里转转。
姚兕看着他们这儿停停那儿坐坐,要不是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西夏降兵的嘴巴能这麽不把门。
不过再一想也是,寻常士兵没那麽多想法,当兵还有被强拉来的,心里有怨气也正常。
若是大宋的士兵被俘虏到西夏营中,气氛到了也会说些家里的情况。
问题来了,苏机宜和降兵聊这些干什麽?策反西夏降兵让他们反攻西夏?
应该不是,降兵再怎麽有怨气也还是西夏人,除了少部分为了前途什麽都不管的人,正常人都不会到那种程度。
而那种为了前途什麽都不管的人在他们这儿一般叫小人、奸佞、乱臣贼子。
忙起来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又到日头偏西,小姚同学以为他在边州长大见多识广,没想到在真正的人间疾苦还是见识少了。
姚兕站在营门口,看俩人忙完准备喊他们去吃饭,结果胳膊还没擡起来就先被他儿子一嗓子“爹”给吓的浑身起鸡皮疙瘩。
降兵们刚回忆完自己的悲惨人生,猛不丁听到有人喊爹都擡起头,一双双通红的眼睛唰的一下看过来,饶是姚将军这种猛将一瞬间也感觉头皮发麻。
苏景殊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等姚将军手忙脚乱撕开忽然黏人的小姚同学才开口问道,“姚将军,河对面的西夏堡寨是什麽情况?”
“那个寨子叫礓砟寨,去年年底才建成,守寨的将领叫香都,里面没多少人。”姚兕回道,“西夏夺绥州不成才学大宋在边地修筑堡寨,可惜学的不伦不类,连选址都不会选。”
选哪儿不好非得选大顺城和柔远寨正中间,再往南一点就是荔原堡,要不是礓砟寨太小打下来也没什麽用,就寨子里那两百多个守军估计连柔远寨都打不过。
嗯,柔远寨是庆州沿边最早修建的堡寨,很小、很老、很破、很旧,至今没被西夏攻破过不是因为位置多险要或者守军多难打,而是攻打小寨子得不偿失。
苏景殊点点头,又问道,“如果能让对面举寨来投呢?”
姚兕愣了一下,“还有这种好事儿?”
苏景殊回头看看暮色下越发安静的降兵营,“也不是没有可能。”
战场上拼杀他帮不上忙,敌後工作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
堡寨的守将大多会把家眷接到身边,长期驻守堡寨的士兵也会选择就近成家,让堡寨举寨来降的难度比西夏腹地的百姓迁居大宋低很多。
姚兕後知後觉反应过来,“机宜想去寨子里招降?”
苏景殊挑了挑眉,“试试又不亏。”
礓砟寨离他们很近,荔原堡又刚拿下那麽多降兵,这时候不来一出“四面楚歌”更待何时?
第228章
*
简单又迅速的晚饭之後,苏景殊去找狄大元帅询问能不能拿河对面的礓砟寨试试手。
白天的降兵诉苦大会给他带来了少许灵感,西夏内部已经拉胯到没有基层士兵愿意为他们说话的地步,这时候不招抚还等什麽?
但凡降兵里有三成以上对朝廷抱有希望他都不敢拿河对面的寨子练手,奈何他走遍了整个降兵营,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在诉说家里的日子有多难过。
出来前他又去将领那边转了转,将领的反应比基层士兵好点,但是也没好哪儿去。
西夏的士兵没有军饷,贵族出身的将领有,只是即便发军饷也发不了多少,军中上下的主要收入还是战利品的分配。
之前几十年西夏忙于对外扩张,上头的大贵族拿了战利品的大头还能漏点给底下的将士,将士们有战利品可拿才乐意打仗。
如今的西夏一日不如一日,对外作战败多胜少,能活着回营都不容易更别提战利品。
让士兵闻战则喜是有条件的,很明显,如今的西夏没有这个条件。
军中士兵是强行征召的,中层将领是勉强糊口度日的,上层的贵族是不管底下人死活的,这时候再没有起义就不正常了。
西夏境内的部族遇到天灾人祸无法生存时首选就是归顺大宋,正常情况下大宋也会对请求内附的部落进行安抚,内附的部落首领还可以加官进爵。
大宋的招抚政策从西夏没建国的时候就一直进行着,有之前那麽多年打下的信誉撑着,後面的招抚工作可能会比预想中的更好做。
元帅,要不要试试?
狄青听完之後觉得招抚河对面堡寨的成功率不低,但是他不太放心让这小子一个人过去,“梁乙埋接连战败,这次三万兵马只剩下寥寥数骑,接下来很有可能收拢大军往一处打,现在出去不安全。”
派人护送也不行,真要倒霉催的撞上梁乙埋的主力军,再多护卫都没用。
计划可行,但是得过些天才能尝试,至少等梁乙埋的大军撤走。
苏景殊应道,“那我回去先拟个章程。”
荔原堡刚接收那麽多降兵他一时半会儿也走不开,先把这边安顿好再去河对面。
近两万的降兵不能都留在荔原堡,这边後勤撑不住,得赶紧将降兵打散编进其他军队,免得他们在梁乙埋再次发动进攻时生乱。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两万将士乱起来也挺要命的。
荔原堡巡检司也怕这麽多降兵闹出事端,连夜将两万人分成二十个小队送去周边各城寨,一个地儿分两百个人,後勤压力不大也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