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狄青:……
  得,不问了,一说又想起来当年被姑母催着找对象的日子。
  苏景殊不着急,他们家人丁兴旺,远不到需要他开枝散叶的时候,“元帅,过些天还要不要去绥州看看?”
  种谔和折继世放弃了修筑罗兀城不假,但是俩人将火气发到了过来阻挠他们建城的梁乙埋身上。
  就算他们不能建城,看到梁乙埋该打还是打。
  要不是梁乙埋带兵骚扰,他们怎麽会不能建城?
  可以说是相当的不讲理。
  不过边疆地区本来也不是什麽讲理的地方,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理。
  梁乙埋从兴庆府出兵粮草不继,种谔带兵应战根本没准备粮草,随身带的干粮吃完就冲进敌军大营抢,来去如风颇有马匪之风。
  虽然没能成功筑城,但是此番用兵同样让西夏损失惨重。
  种谔和折继世所到之处愿意投降的部落就跟他们走,不愿意投降的部落就地焚毁,党项人被打怕了,为了避开大宋的兵锋直接後退了两百多里。
  纸面上的边境线没有变,但是西夏人不敢在大宋边境两百里内活动,实际上的边境线就能往前推两百里。
  ——种地!屯田!筑营寨!
  基建搞起来!
  种将军和折将军打仗太猛,苏景殊有点担心他们对愿意投降的党项部落太强硬导致人心不稳。
  当年他们俩招降嵬名山的手段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幸好是成功了,要是嵬名山死活不愿降,种将军怕是已经去地府见他爹种老将军了。
  种老将军招抚番邦能让对方心服口服,种将军和他爹相比还是差了点儿。
  狄青有气无力的打了个哈欠,“不用,那边有赵卨盯着。”
  赵机宜在西北这些年不是白干的,读书人带兵打仗容易出问题,让他们给番邦部衆讲道理还是可以的。
  西北的读书人大部分都很正常,鼻孔朝天目中无人的比例比京城小很多。
  王韶招抚青唐番邦时知道带个精通佛法的老和尚,赵卨在鄜延路也会用各种手段让来到大宋境内的番邦部落真心愿意留下。
  还有他们苏机宜时不时冒出来的新点子,沿边各州的文臣觉得有用的话都学的有模有样。
  大宋文臣干别的不行,嘴皮子功夫绝对没得说。
  种谔和折继世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等他们在梁乙埋那儿发泄完火气冷静下来就好,不用特意再往绥州跑一趟。
  过完年蔡大人开始全面推行将兵法,这次和先前不太一样,连番兵、乡兵中的精锐也要考核编入将中,各路经略司都忙的脚不沾地,实在闲着没事干可以接手本职工作。
  西北本就重视番兵、乡兵,如此加上番兵、乡兵他们的总兵力能翻一番。
  昨天各路才把最新消息送来,鄜延路如今共有九个将,环庆路八个,秦凤路五个,泾原路十一个,算总兵力的话西北兵力已经占到大宋的三分之一。
  足足三分之一的兵力,要是再干不出点成绩怎麽对得起历代守边重臣将领的努力?
  狄将军很焦虑,当年被西夏游骑折腾的连着几个月都不敢睡囫囵觉的时候都没现在这麽焦虑。
  再看看王韶在秦凤路的功绩,回过神来更觉得焦虑。
  苏景殊张了张嘴,想说点什麽缓解一下他们家元帅的焦虑心情,但是想想隔壁王机宜的最新战绩又实在不知道该怎麽安慰。
  自从好脾气的王珪到秦州换了李师中,王韶就开始了他所向披靡的大动作。
  招抚番邦不是只让他们迁到汉地,还得让他们安心留下,不然来了再叛逃等于白来。
  西北这边崇尚佛法,不光番邦部落信佛,这边的汉人也信佛。
  王韶先前在西北待了好几年,知道这这边讲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如念几句阿弥陀佛,所以这次上任时就带了个高僧过来。
  高僧智缘,一个神奇的老和尚。
  智缘大师以医术闻名,嘉佑年间被召至京城为仁宗皇帝治病,没想到仁宗皇帝走的太急,大师刚到京城他就驾崩了。
  正好他们官家的身体也不咋好,于是就继续把这位医术超群的大师留在身边调理身体。
  看如今官家连着夜以继日批半个月的奏章也没累晕过去的情况就知道,大师的医术名不虚传。
  当朝大儒热衷于佛老学说的很多,比如大苏和老王,都是儒释道三家都精通的大家。
  智缘大师身为有名的大和尚,学识和忽悠能力自然不用说。
  大师是被赐予紫衣的大和尚,想让他到西北还得经过官家的同意。
  王子纯在老王那边磨破了嘴皮子才让他同意去说这事儿,好在结果是好的,老和尚被封为经略大师同到西北来招抚番邦。
  大师不愧是大师,带他真是带对了。
  番邦和汉地的文化不互通,短时间内让番邦部落打心底里认同汉家文化有点难,不如入乡随俗用佛法来征服他们。
  王韶可以靠嘴皮子拿下很多部落首领,等那些部落首领率部迁居汉地再有朝廷的封官赏赐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但是普通百姓拿不到赏赐,这时候就得换条路子。
  还有那些光靠官职封赏拿不下来的部落,派智缘大师过去聊聊佛法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用处。
  吐蕃的僧人地位极高,之前扶持唃厮啰的大军阀李立遵就是蕃僧。
  虽然他们喝酒吃肉娶妻生子,但是的的确确是和尚。
  如今青唐的确也有一个以僧人为首领的大部落,大和尚叫结吴叱腊,和李立遵一样是个野心勃勃的大和尚,他也不服如今唃厮啰选定的继任者董毡。
  结吴叱腊没有和其他部落一样投奔大宋或者西夏,他大概想走李立遵的老路,于是从唃厮啰的族人中选了个叫董容傀儡出来和董毡打擂台,甚至想让董容和西夏党项人联姻来达成一统青唐诸羌的目的。
  对一个想要一统诸羌的大和尚而言,之前招抚俞龙珂那套就不太好用了。
  这一个冬天加一个春天王韶和智缘都在忙活招抚结吴叱腊,精研佛法很有用,即便是番邦的大和尚在佛光的普照下也能改恶从善。
  结吴叱腊,势力和俞龙珂有一拼的番僧,扶持傀儡想要打败董毡一统青唐的大军阀之一,在智缘大师的劝导下,终于放弃了他的雄心壮志。
  他决定臣服大宋,从此唯大宋马首是瞻。
  苏景殊:???
  苏景殊和他的同僚们再次发出“啊?这也行?”的声音。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强大到这个程度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那什麽,真的没有用粮食武器官职爵位来当诱饵吗?
  不是,就算有诱饵也过于离谱了吧!
  苏景殊不太清楚王韶和智缘劝降一个势力庞大的番僧付出了多少努力,那家夥喜欢报喜不报忧,挨打的时候死要面子不准属下说,只有招抚成功才会简简单单几句话通知其他几路让他们准备好接纳新来的番邦部衆。
  某些蹭不上功劳的人会暗戳戳骂他装模作样,但是这种轻描淡写的样子比敲锣打鼓显得更厉害更威风更让人羡慕。
  元帅焦虑、额、元帅焦虑也不是不能理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