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小小苏大人对行程很是期待,大名府那半个使节团里有他三哥苏辙,他们兄弟俩一起出使辽国,将来写到史书上也是美谈。
嘿,美滋滋。
苏颂不是第一次出使辽国,老油条看着使节团中精神饱满的年轻人,回想前些年一说要出使辽国就面如土色生怕选到自己的朝臣,不由感慨一句风水轮流转。
如今不是他们大宋害怕和辽国交涉,而是辽国害怕和他们大宋交涉。
大宋军队锐意十足,契丹铁骑却早已不复当年英勇,这是几十年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真要开啓国战大宋未必会输。
如今不说开战是大宋没有准备好,一旦辽国那边先犯贱,到时候就不是认输服软那麽简单了。
火器的威力在西北战场上尽显无疑,谁都不知道军器监里有没有藏着威力更大的武器,契丹人不服只管来试。
大宋君臣几代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真要能在他们这一代拿回来,史书上能把他们这一代君臣夸成什麽样子简直不敢想。
为了成为後世眼中生时瑞气环绕死时百凤朝天的神仙人物,为国捐躯根本不是事儿。
苏景殊也想着去幽州探探情况,但是他还没想到为国捐躯的地步,吊唁又不是谈判,怎麽着也不能有生命危险。
然而同行几日发现上到苏正使下到赶车小卒都有种活着挺好死了赚翻的心态,小小苏大人震惊的发现他竟然开始不合群了。
怎麽可以?
坚决不能不合群!
区区为国捐躯,带他一个!
于是乎,使节团的氛围越发诡异,弄得负责沿途接待的地方官员心里都开始发毛。
那什麽,这次出使辽国是为了给辽太後吊唁,不是去自杀式袭击吧?
豪情万丈的使节团:吼吼哈嘿!
衆人离开京城一路北上,走京城-大名府-沧州到白沟,大名府的官员早早在城里等候,看气氛比京城使节团这些官员还要热烈。
苏景殊好几年没见他哥,这次见到激动的不得了,临行前哥儿俩直接住在一起秉烛夜谈。
反正路上没什麽事儿,在马车上补觉就行。
苏辙见到小弟也高兴的很,西军平定西夏振奋人心,他远在大名府也为弟弟感到自豪。
大名府和契丹人接触多,他在这儿两年多长了不少见识,如果朝廷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他觉得他可以请命去燕云做官。
燕云十六州毕竟是汉家土地,百姓以汉人居多,说话用汉话,写字用汉字,想来会比党项人占据的西北各州更好治理。
苏景殊:……
哥,你认真的?
虽然他历史学的不好,但是他隐约记得历史上大宋攻打幽州的时候遭到了幽州百姓的强烈抵抗,人家根本不愿意被大宋朝廷治理。
西北乱那是有番邦部落的首领不听话,燕云十六州那是百姓以辽国百姓自居,他们觉得大宋攻打是入侵,两边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当然,大宋肯定要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但是不能因为那地方曾经是中原的一部分就觉得里面的百姓对他们很友好。
大宋建国还不足百年,燕云十六州在辽国统治下已经一百多年,怎麽想百姓都不会大开城门夹道相迎。
兄弟俩意见不一致,还谁都说服不了谁,愣是坐在炕上争论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汇合完毕的使节团精神饱满的出发,苏家兄弟俩坐在马车里继续争论。
马车隔音不好,使节团的人听见动静都凑过来,很快也分成两派开始辩论。
苏景殊震惊的发现,支持他哥的人比支持他的多的多。
怎会如此?
百姓是会潜移默化的,西北边疆的汉人比番邦还彪悍,他们怎麽会觉得辽国统治下的汉人会和中原一样斯文?
再说了,辽国和西夏不一样,西夏学汉制学的不伦不类最後还改回了党项旧制,说白了就是个超大规模的部落社会,辽国却是正儿八经的有南北面官来系统管理治下百姓,那是和大宋一般无二的政权。
更何况辽国这些年一直暗戳戳和大宋争正统,从当今辽帝的爹辽兴宗开始,他们就认为他们是华夏正统,大宋才是那个偏居一隅的小政权。
早年契丹人对他们的起源有个青牛白马的传说,说是有个久居天宫的天女觉得天上的生活太无聊便乘云来到人间,坐着一头青牛拉的车顺水而下,这时有个神人骑着白马顺河向东,坐青牛车的天女和骑白马的神人在河流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一个赶走青牛一个松开白马,俩人就这麽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这就是契丹人关于他们祖先的传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对这个传说非常重视,还在木叶山建始祖庙年年祭祀岁岁供奉。
现在不一样,辽兴宗直接让史官在《实录》里写契丹人是炎黄後代,契丹人和汉人拥有共同的祖先,所以他们自称华夏正统完全没毛病。
唔,不知道辽太祖在地底下知道子孙直接给契丹族换了个先人後会不会给他几个大逼斗。
第270章
*
辽和宋争华夏正统,乍一听好像怪怪的。
都说唐宋元明清,没听过唐辽元明清,碰瓷的吧?
但是对历史了解的多一点就会发现,宋辽究竟哪个是正统或者都是地方割据政权还真没有定论,就连历史课本上这一章节的标题都是宋辽夏金并立。
後世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五个都是少数民族的情况下这个问题都争论不清,如今宋辽并立百年并且大部分时间是辽国占上风的情况下更是谁说都有理。
辽国为了争正统能让史官在史书上写契丹人是炎黄子孙,其他时候自诩华夏正统更是理直气壮。
宋承唐制,他们辽国的典章制度也是学的唐朝,他们辽国更强,所以辽国才是大唐王朝的合法继承人,你宋算老几?
不是说身为汉人就能理所当然的觉得中原是他们的,大唐皇帝是无数民族的天可汗,他们契丹强大起来继承大唐王朝的遗産有何不可?
辽国拿下燕云十六州後已经将中原视若囊中之物,燕云十六州原属汉地,契丹人的大一统意识觉醒之後便一发不可收拾。
儒家典籍说“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看看看看,人家先贤都说了“华夏”和“夷狄”的区别不在血缘,只要他们契丹进入中原并稳定下来,他们就是正儿八经的“中国”人。
苏景殊:……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都是中国人,契丹人的意识很超前。
那句话怎麽说来着,只要他们强大,自有大儒为他们辩经。
契丹人初入中原懂得不多,但是他们尊孔崇儒,治理汉人地区时用多用汉人,南面官的机构制度和中原一般无二,那少部分从中获益的汉人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自然也会维护辽国的统治。
为他们辩经的“大儒”这不就出来了?
还有就是,辽太宗攻打後晋时後晋投降奉上了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那会儿契丹人还没意识到正统是什麽,拿到传国玉玺也就是当个摆设,後来意识到成为华夏正统能理直气壮的南下占据大片良田沃土,再回头看看那不知真假的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