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67楼:不愧是苏相,就是与衆不同。
  68楼:英宗神宗: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69楼:英宗神宗:感谢上天馈赠。
  70楼:小小苏自个儿的确没多少诗词流传下来,但是他会催亲朋好友写,四舍五入也算为各家的作品集做贡献了。
  71楼:是的,离得近就每月一封信,离得远就半年一封信,不管能不能见面反正要常联系,後来大苏都跑到琼州了还月月给他写信汇报近况。
  71楼:琼州算什麽,老王家的王雱还跑去高昌国当了三年的大宋驻高昌国使臣,待在高昌国国都都挡不住他月月拜托商队往汴京送信送特産。
  72楼:知道知道,就是大苏和小王争差事的那回,大苏没抢过小王气的夜作诗篇三百首,篇篇都在diss小王,还督促俩弟弟赶紧当宰相好让他能走後门去出使他国。
  73楼:咱苏相还是个醋罐子,大苏给小苏写信就得给他写信,小苏给大苏写信也得给他写信,少一封都不行,让他发现哪个月来自各个的信少了立刻就开始卖惨装委屈。啧啧啧,比小孩儿都能闹。
  74楼:感觉小小苏後来不再满天下的跑而是回京老老实实当京官大苏居功甚伟。
  75楼:我觉得神宗皇帝功劳更大。
  76楼:废话,在京城当宰相比在地方当一把手干的活儿更多,苏相回京当宰相神宗比谁都开心。
  77楼:可不,先把人放去地方历练,有啥想法先在地方小规模试验,能行就当积累经验,不能行就当教训,老王当年就是这麽干的。
  78楼:王介甫年轻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方当官,苏子安年轻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北方当官,俩人脑袋瓜都活络,在地方执政的经验又正好互补,让他俩来主持变法真是选对人了。
  79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老王真乃一代奇人。
  80楼:治平变法能成功也有运气成分,之前看大佬的分析,但凡英宗和老王这俩人有一个撑不住开始犹豫变法都成不了。当时那情况阻力实在太大,前头庆历新政刚刚失败,韩琦富弼那些庆历年间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的也都被之前的失败吓怕了,只想稳住情况不敢再提变法,唉,就是可惜了范文正公。
  81楼:庆历新政失败固然有政策太急的缘故,但是仁宗摇摆不定肯定要担责,还有文臣之间的派系斗争,都脱不了干系。
  82楼:党争害人,摇头。
  83楼:治平年间的党争也没比庆历年间好哪儿去,还因为庆历新政失败平添了许多阻力,就那英宗都能抗住,说到底都是仁宗的错。
  84楼:让仁宗背所有的锅有点过分,但是说真的,封建社会想变法却是得有皇帝的鼎力支持,一旦皇帝开始慌後面大概率得栽跟头。
  85楼:变法能不能成确实得看运气,政策的初衷肯定都是好的,推行到地方会变成什麽样子全看地方官的水平。就拿王安石来说,他的那些政策在他手里能惠民,放到其他官员手里就可能变成害民,毕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和他一样洁身自好。
  86楼:也是,他推行政策的时候没出现问题也就想不到别人身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治平变法刚开始拿几年也是各种状况,朝堂都快吵翻天了,好些人因为变法和他绝交。
  87楼:不说朝堂了,就苏家父子四个都能分出四个意见,朝堂肯定乱成一锅粥。
  88楼:老王在京城主持变法,小小苏在地方打样板,别看咱小小苏年纪小,当起官来厉害着呢。
  89楼:登州三剑客出场,吼吼哈嘿,话说早些年拍的那版《苏相传奇》是真的好看,虽然名字有点俗,但是剧情一环扣一环,里面的苏通判和他的左青龙右白虎真的绝了,至今看古代剧都觉得主官身边要带两个副手才正常,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
  90楼:谁不想要一个武功高强的锦毛鼠和消息灵通的江湖百晓生呢?苏相混朝堂的同时为什麽不顺便闯个江湖呢?武林盟主也很威风!
  91楼:想必阁下喜欢看的是《大宋江湖风云录》。
  92楼:杀马特滚粗!!!
  93楼:讲真,你们真的觉得有人能一边当宰相一边当武林盟主?他一天三十六个时辰啊这麽能干?
  94楼:根据当时的记载,可以确定小小苏不会飞天遁地,和展昭白玉堂那些江湖出身的武官不一样。他要是能上天入地去地方当官的时候还带什麽侍卫?
  95楼:会武功和带侍卫又不冲突,狄元帅那麽厉害也不耽误他上任的时候带着副官好不好?
  96楼:狄王爷除了打仗就一直留在京城,而且文臣武将本来就不一样,咱苏相一直都是文官。
  97楼:说了多少遍了所谓的江湖是後世的六扇门发烧友编出来的,狄王爷战功彪炳,你们看哪个正经史料上说他会武功了?
  98楼:狄元帅这个确实没有找到证据,但是他又不是以江湖人的身份从军的,而六扇门里大部分都是本来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後来被朝廷招安的人,他们和正经武将又是两个系统。
  99楼:嗯嗯嗯嗯,六扇门是朝廷鹰犬帝王爪牙,和正经武将不一样[loopy撇嘴摆手]。
  100楼:朝廷鹰犬帝王爪牙是皇城司,六扇门是正儿八经的官府衙门,换个名字就是朝廷驻江湖办事处,正经的不能再正经。
  101楼:皇城司也是正儿八经的衙门,人家只是帝王心腹,不要说那麽难听,不然我们楚王半夜会给你托梦。
  102楼:楚王赵颢,大宋宗室中一朵亮眼的奇葩(此处奇葩是褒义词,信我)。
  103楼: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让大宋再次辉煌!!!
  104楼:能把神宗逼到想御驾亲征,除了咱们二殿下也没谁了。
  105楼:小小苏的话本子立大功、啊不、犯大错。
  106楼:只能说英宗太会养孩子,几个孩子各有各的风格哈哈哈哈哈。
  107楼:合理怀疑神宗让苏辙去楚王府兼任王府官员是为了膈应楚王,派别的古板过去楚王能想办法把人折腾走,派小苏过去看在小小苏的面子上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108楼:小苏:我谢谢你们。
  109楼:小苏就是太正经了,就得让他和楚王中和中和。
  110楼:nonono,大苏小小苏两个人都没能让他活泼起来,他去楚王府只能说是楚王的劫,对他没有半点影响。
  111楼:还是有影响的,多份兼职多份俸禄,在京城当官花销还是挺大的。
  112楼:别人怕花销大,苏家几位怕吗?他们家可是有财神在的好吧!
  113楼:#论程夫人和她的挂件们#
  114楼:#论八娘和她没用的弟弟们#
  115楼:请问麻麻还缺女儿吗?请问姐姐还缺妹妹吗?我肯定比那仨听话[乖巧]。
  116楼:请问麻麻还缺女儿吗?请问姐姐还缺妹妹吗?我肯定比那仨听话[乖巧]。
  117楼:请问麻麻还缺女儿吗?请问姐姐还缺妹妹吗?我肯定比那仨听话[乖巧]。
  ……
  145楼:投胎是个技术活儿,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麽好的运气。
  146楼:不说宋朝,就是现在都还有不少重男轻女不拿闺女当回事儿的,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闺女死在夫家都不管,好像闺女是给别人家生的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