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偷偷站到最后一排,黎筝趁着老师不注意的时候躺躺平,摸摸鱼。
一边偷懒,黎筝还一边在心中振振有词。
年幼时过度习武,可是会影响青春期时的身高的!
再想想自己还要攻略扶苏,显然也不能锻炼成一个肌肉虬扎,粗犷霸气的模样。
扶苏倒是危言正色的舞剑,一比一划皆是认真与竭力。
想起后世对扶苏的评价——“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显然,他在武艺与领军方面也是个不落于人的强者。
而强者的具体表现方式,就在于即便已经下课了,他还在给自己加练。
实际上黎筝曾经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现在嘛——她跑到大树底下的阴影里乘凉,背脊整个靠在树干上,身体最大力度的借力休息。
脑子里,则思索着关于韩非的事。
黎筝蝴蝶翅膀的扇动,导致了韩非提前进入秦国。
*
嬴政翘首以盼,等待着韩非的到来。
而另一边,韩非则一封信又一封信的寄往韩国,以期能换来韩王的重视和回国的希望。
他出生的国家,是士兵勇武,以一敌百的韩国!
是天下坚兵利甲尽由其出的韩国!
是在人才储备方面,比起其他国家只强不弱的韩国!
但究竟从什么时候起,韩国走到了如此濒临崩坏,在灭国线上来回徘徊的境地了呢?
是因为稀少的土地?
还是周围环强窝虎,几面包抄,多方夹击的地理位置?
即便如此,韩非心中依然怀抱着报效祖国,跟商鞅一样变法强国的想法。
只要他能回国,只要他得到大王的重用,只要他成功变法,韩国就一定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可惜,口齿不清的他无论心中有着怎样的雄心壮志,始终都被朝廷排斥在权力之外。
而唯一欣赏他的人,竟是驱狼逐虎,强大到韩国没有任何还手余地的秦国的王——嬴政!
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伯乐,韩非却连呆在国内继续寻找机会让大王启用自己的机会都没了。
他被送上前往秦国的马车,远离故都,远离国土,远离他报效国家的心愿。
秦王是懂得他思想的人。
韩非一下车,第一个见到的,冲上来握住他双手的人就是秦王嬴政。
他急迫的想要与韩非谈论注重实用,变革国家的法家而撇弃弘扬华丽无实的娱乐艺术,过度讲究礼仪的儒家。
嬴政有心当求贤纳才知人善用的秦孝公,也把身负大才的韩非当做自己的商鞅。
只可惜,韩非人在秦国心在韩,无论嬴政组织了几次学习法家思想的大臣前来,韩非都只是一边敷衍,一边往韩国寄信。
“大王呐!快把我接回去吧!”
而就在此时,出于对韩非这位师出同门,却出生比自己尊贵,才华比自己横溢,就连顶头上司,都更加看重被强抢豪夺过来的他而非真心诚意,千里迢迢赶来效忠的自己的李斯。
终于忍不住了。
不论是从私人角度来说,还是从秦朝的角度来说。
第一个该被灭掉的国家,都该是韩国!
否则,凭!什!么!
天道不公!
李斯一递灭韩的奏折,韩非就坐不住了!
什么灭韩!他要存韩!
然而,无论韩非如何下笔如有神,在辩驳和口才这方面,患有口吃的他,是始终没办法胜过李斯的。
李斯,赢在了该赢的地方。
当然,纵使嬴政站在了李斯那边,韩非还是没有心灰意冷。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秦国有一个秦王非常倚重,名声远传的神童在!
这个人,就是赵黎!
带着自己所有的著作,带上自己所有的身家,也带上对方发明的神童纸和毛笔,韩非登门拜访!
只求对方能够帮助自己,救韩国于水火之中。
只要赵黎愿意去劝说秦王,秦王便一定会听从这位神童的意见,暂放韩国,率先攻打赵国。
*
黎筝思考着韩非的时候,并不知道韩非也正思考着自己。
并且,比起她想要让对方给扶苏多讲点法家思想来说,韩非对她的欲求更为急迫的多。
“非,见过神童小公子。”
原以为要到下午的课程上才能与之相见,黎筝却在树荫下躲懒之际被韩非逮了个正着。
这是一位与李斯同龄的中年人。
他目光坚毅,背脊笔挺,上来就邀请黎筝到他寒舍一聚。
黎筝自然是同意了。
但身为扶苏的伴读,要离开课堂外出,还得与扶苏说上一声才行。
躲懒的伴读溜溜达达的跑到挥汗如雨的少年身边,告知他下午要上课的韩非老师找自己有事,也许需要她去帮忙准备下午的课程教材什么的,就先走一步了。
扶苏忙着给自己加练,再听黎筝的告假,用的也是名正言顺的理由。
这位小少年立时就答应了下来,顺道还暖心的问有没有记住回他宫殿的路,到时候要不要他派人去接。
讲真,扶苏小少年不愧是被评为仁善宽厚,夸了几千年的秦国继承人,若不是韩非还在身后等着自己,黎筝都想抓紧机会往上再刷点好感度了。
可惜,韩非的叫唤一下下响起。
“神童小公子。”
黎筝不舍的看了眼还在勤奋练剑的扶苏,忍痛离去:“来了。”
第19章
君王的宠爱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荣华富贵,也可以带来弥天大祸。
韩非的居所为嬴政所赐,建筑摆设皆可说是富丽堂皇。
嬴政对这位“商鞅”的用心,可见一斑。
走到厅堂,黎筝立即发现,这里比外头要简约很多,不少名贵物品都被搬移离开,中央只剩下一张用于书写的案几,上头呈着薄薄一张白纸,顶端写着“存韩”二字。
黎筝轻扫一眼,暂且当做没有看见。
在韩非说明来意之前,她不准备提起这“存韩”。
就是这篇文章,惹怒了向来喜爱韩非的秦始皇,成为了韩非后来的死因之一。
若是他贸然聊到这篇文章,黎筝还有些不好接口。
两人在案几前后跪坐下来,黎筝的膝盖才刚触地,韩非便俯身大拜:“请小先生救韩国于水火之中!”
黎筝吓了一跳,差点膝跳反应直接站起来,不过也多亏了这一动,让她直接避开了韩非下拜的方向。
“韩非公子快快请起,如此大礼,在下如何受得?”
韩非在小孩的搀扶下起身,没有第一时间就说出请求,反而先给黎筝戴了几顶高帽子:“小公子贤能之名远扬海内,在短短时间中制造白纸、毛笔、文能开口“江山代有才人出”、武能杀虎救火、智能下棋成圣,乃是当今秦国年轻一辈中的第一人也!”
黎筝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韩非睨了她一眼,只觉黎筝过于谦虚。
黎筝心中却在想,能把她凸显出来,只是因为年轻一辈真正的领头人还未出头。
如今萧何二十左右,还未遇上未来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项羽和韩信更是一个还没出生,一个才刚一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