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黎筝吃惊地差点连嘴都合不上,她脑子迟缓地消化了嬴政话里的意思,颤颤巍巍地道:“父、父王?”
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嬴政垂着纤长的眼睫,缓缓笑开:“好!”
他拍了拍自己面前的席子,示意黎筝坐过去。
虽然椅子已经被发明,但嬴政更多时候,还是更为习惯席地而坐。
所以此时也叫黎筝坐过去。
这头的红衣少年依从了嬴政的召唤,因为前头的那句“父王”,诚惶诚恐地坐了过去。
甚至还陷在那难以置信之中,怀疑面前突然转性的嬴政,会不会是个假?
否则怎么可能——
刚坐过去,一只温暖干燥的大手,就沉甸甸的落在了她的头上,轻轻拍抚,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叹息。
“好孩子,你受苦了。”
黎筝眨眨眼,十分的不明所以之中,又从脑海的缝隙里扒拉出了崔婆梁力两个人。
她瞬间猜到了君王的意思:“陛下这是查到那两骗子的来处了?”
又是一阵的拍抚,嬴政轻缓的动作像是在抚摸亲手豢养的小动物,他对待面前的孩子,是与扶苏之间也从未有过的亲和。
“是查到了····放心,寡人不会让你白白受苦!总有一天,会为你全部讨还回来!”
黎筝一愣。
这,这是在为她生气呢!
拘谨的身体开始放松,脑袋也自然的垂下任由嬴政抚摸,黎筝心下一片安定,被重视厚爱的喜悦慢慢升上来,浓厚的踏实感充斥心田。
这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亲口给予的承诺啊!
软化了眉眼,黎筝嘴角带了笑意,道了声“好”。
然而,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声“好”,没有丝毫要发怒追究的迹象,反而出乎了男人的预期。
嬴政动作一停:“怎得不问寡人,这两骗子从何处来?”
黎筝耸耸肩,轻快的“嗐”了一声:“那算是什么人物,也配叫黎知晓?就托给父王处理了,黎分身无术,手头上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忙呢!”
嬴政哑然。
如此害她声誉,陷她于不义之地的人,竟真的能放心托给他人去处理?
好生的洒脱!便是他也完全及不上!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半晌,君王喉中吐出一声“呵”笑。
停了片刻,见亲情也交流的差不多了,黎筝收敛了玩笑的神色,正襟危坐地说起正事:“陛下,臣有意见及其重要的事情,需要告知陛下。”
见小孩又将那声“父王”收了回去,嬴政有些扫兴的收回了放在她脑袋上的手:“什么事?说来听听。”
第78章
俗话说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都掌握在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手上。
想要收拢全国所有的粮食, 民众手里的只是小头,贵族手里的才是大头。
黎筝要问的,就是贵族手里的那些粮食, 动不动?
这话不好问,她还得小心的组织语言,寻找由头。
“陛下,想要推行粮票, 当务之急是建立详细的户口体系和人员登记书册, 避免重要的粮食物资等被人冒领。”
这是黎筝跟众大臣们说过的话,现在拿出来跟嬴政再说一遍,君王果然欣然批准。
只要是能帮助“粮票”推行的, 他都给予通行绿灯,大力支持。
男人懒散地垂耷着眼,视线在铺开于桌面上的那张舆图游走,颔首道:“书社一物还是商君变法, 秦孝公在位时所建立的,如今过了这么些年,也是时候该更新一下了。”
黎筝见君王答应,循序渐进地道:“民众那头对“粮票”还没有什么认知,在更新户口和人员信息的时候, 我们最好派人到乡间大力宣传这种政策对人民是有多么的有利,如此,才能在真正实行的时候,将阻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民众对政策的不理解,会增加推行的困难, 黎筝怕就怕在这一点被有心人利用,煽动不理解此举的百姓成群结队的反对。
嬴政也明白这一点,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同意了:“言之有理,等会儿寡人传命叫人照做!”
现在是只有君臣两人在场的密谈,传命还得再等上片刻。
黎筝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心道,该上正戏了。
收缴贵族粮食,换成粮票和别的物资,就是削藩。
而削藩的好处数不胜数,只要成功,那些手头没有半点食物,养不起私兵的贵族们便成了没有尖牙利爪的纸老虎,想造反,要跟君王唱反调,都没有半点底气,只能乖乖的向始皇大大嬴政低头。
如此一来,秦国境内太平安定,等到把六国全都攻打下来,也方便照葫芦画瓢的再度实施。
黎筝几乎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
国家推出新政策了,诸位大人反正一个人也吃不掉那么多粮食,不如跟朝廷换别的等价或者价值更高的东西。
而且国家这边也能帮您把粮食分发给民众,让大家都有粮可吃。
什么?不肯上缴粮食?
我们又不是要抢,只是为了供养百姓,让民众填饱肚子,并且已经按照您的官位等级,给予您高于民众数倍的粮票,如果只是正常养些仆从用人,也是完全足够了。
都讲成这样了,居然还不把粮食交出来,大人该不会是想养私兵,想要造反吧?
就如同那个削藩最为经典的戏码——逼反!
死活不肯交粮的贵族们都是有反叛概率的逆臣,嬴政完全可以以违抗君令的理由出兵,在他们于暗中积攒到足够谋反的势力前,一举拿下。
手指点了点膝盖,黎筝觉得到时候的真实情况,应该是小贵族们不敢反抗的上缴粮食,大贵族想要延续下来的只好乖乖上缴,有私心的就直接打杀。
等到打完六国,再将六国内剩余的贵族世家们打上五六年,等到扶苏上位之时,还哪儿来有什么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刘邦的十万人马,早就被消灭于无形之中了。
那时的贵族手里没兵,百姓们拿到粮食一心向着大秦,项羽等十六路诸侯是准备拿头造反吗?
黎筝越想思路越清晰,觉得不论如何这贵族手里的粮食都该动。
于是便条理清晰,逻辑通顺的跟始皇大大如此这般的解释了一通。
听完这一系列的计划,嬴政面上的漫不经心一扫而空,他呼吸粗重,双眼瞪大,目光牢牢地盯在黎筝身上。
担心君王会因为袭承祖制的关系,拒绝收缴贵族手中的粮食,黎筝立时俯首道:“陛下,秦国是否要大刀阔斧的去施行这样的政策,黎曾有深思熟虑的思考过。”
“若是主弱臣强,江山破碎,此计策就万万不可施行,恐怕会引发臣子的不满和兵变,导致江山易主。”
“但若是掌控国家的人,是像您这样圣明又强大的君王,身周的臣子对您来说都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国家处于君强臣弱的情况,那么此计就该大力推行。”
“过往给出的权利全部收缴回来,手中没有粮食和军队,您的臣子会像羔羊一样温顺,生不出任何谋反的野心。”
嬴政死死地抿着唇,仍旧是一言不发。
室内静得可怕,除了摇曳的烛火时而发出“噼啪”的声响外,只有两人交替起伏的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