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小小的插曲之下,战役很快有了结果,赵魏两国的士兵们溃不成军,在城内众人不愿打开城门的情况下四散而逃。
  秦军自知胜利已至,也没有跟在他们身后追赶,反是如来时一般的朝着城门上喊道:“交还我们秦国统帅,向我们投降,否则,我们就要攻入城池,杀光里面的所有人!”
  这下没人再抱有侥幸之心了,城墙上站立着的所有赵国人都知晓,他们秦国说的真的是“交还统帅了”。
  可问题是,他们连对方的统帅是谁都不知道,更不可能将其藏匿起来了。
  正在赵国高层摸不着头脑之际,另一边躲在山坡上的辛狐却是骤然转过头,极为震惊地瞪着黎筝:“统帅?秦国人说他们的统帅被抓了,你,你该不会是——”
  在少年的注视之下,黎筝缓慢地眨了眨眼,那张漂亮的有如谪仙的脸蛋,慢镜头似得扬起了一个微笑。
  这明明是张不应该出现在战场上的,过于出彩,过于细嫩的脸,可偏偏她就是身处于此处,还呆的如鱼得水,没有半点维和的感觉。
  辛狐眼睛慢慢瞪大,又想起了他们俩一开始走到这个山峰前的景象,身边的人从起先的着急,到后头的从容淡定,态度变化的全过程都应和了秦军由危转安的局势变化!
  如果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性证据,那她讲解马镫时游刃有余的表情,便足以说明了她在秦军之中的地位。
  仔细想想,究竟是什么人会如此清楚军队中的战事物资?
  什么人会如此了解马匹身上才刚做出的新兴改动?
  如果不是一军的高层,又怎么可能侃侃而谈的将这些东西深入浅出的缓缓道来?
  亏他还傻乎乎地将她当做是个军队里的小人物,只觉得如此细皮嫩肉的摸样,顶了天也只能在军中混成个副将的职位,不可能是什么来头太大的存在!
  在之前的相遇之中,他甚至随意的轻待她,恐吓她,还将其带在身边到处乱逛,并且想着,等到对方与他一并抵达肥下,找回了阿姊之后,也悄悄的将其留在身边作陪伴。
  辛狐怎么也想不到,对方的真实身份,竟然会是个放出来,会是能让赵国上下震动的秦军统帅!
  第200章
  城池之下, 是叫嚣着的秦国军马,那巨大的军队漫长的几乎是望不到头的,他们人头窜动, 群情激奋,叫声滔天,黑压压的,潮水般的军队, 就像是要铺天盖地而来, 一个巨浪将人拍下水平面,连呼吸和生命也一并剥夺的无情大海。
  看着这有生之年,无人愿意再经历第二遍的可怖场景, 老城主满是皱褶的枯瘦的手不断颤抖着,连眼皮也心神不宁地跳个不停。
  秦军的强势肉眼可见,哪怕是跟救世主一般,承载着安国一众百姓们巨大期望的魏国军队, 都在与之打过照面后,输了个彻底。
  赵国的败落已成定局,这座屹立世间百年不倒的高山即将垮塌的势头,再也无人能够挽回。
  老城主心中出现了“投降”二字,希冀着只要他这名主事者在敌军面前主动领死, 剩下的安国城民们,就都能受到良好的对待。
  安国,要知道,他们已经打到安国了呀!
  这是赵国首都邯郸之前的最后一个屏障,秦军占领了安国, 就跟占领了整个赵国没什么两样了。
  与其他地方的俘虏不同,安国的黎民们成为俘虏之后, 很快就会迎来改换所属国家的时机,到时候,他们就会跟身处于秦国的那些黎民一样,获得属民的待遇,秦国人是不会在俘获了他们之后,还对他们再多加施于什么残酷的虐待的。
  城主老了,没办法上战场打仗了,他自知守不住常年生长生活的国家了,也守不住他任职的城池了,但人!安国的百姓们,他总是要守住的!
  投降两字含在口中,随时都要吐出,老城主又知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这些兵临城下的秦国人正在说“如果不交还他们的统帅的话,就要马上屠城”。
  可是,安国人的手里显然是没有什么所谓的“统帅”的,不然的话,他们为何不挟持着对方的统帅,去要挟他们退兵?
  这是绝对说不通的事情,而老城主怀疑的是,这番话该不会是秦国人为了屠城,故意编造出来的吧?
  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统帅,有的只是秦国想要杀鸡儆猴的心!
  只要掐灭了安国人的气焰,之后那些被他们收拢到手心里的周边地带的民众,便也会畏惧他们的威势而不敢造次。
  城主闭了闭眼,只觉他们已然被逼进了死角,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可言。
  然而,一声“禀报”,却将整个事件推翻成了他完全无法想到的情况。
  来的是个魏国人,他身形挺拔,步子迈得又快又急,城主仔细一看,发现这还是少数几个,会讲赵国语言的魏国人之一,他在表述和口音的方面,可比秦国人要好上许多。
  “报!开战之前,在下曾被命在安国周边巡逻,当时,有看见过可疑的赵国人士和几个逃逸的秦国士兵。”
  “哄”得一下,老城主的脑子蒙了,那些他所以为的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居然真实的存在着!
  “等、等等,你是什么意思,是说他们的统帅真的有可能被我们俘获?”
  跟黎筝和辛狐两人碰过面的魏国人垂下了头,用语谨慎地道:“在下不知,在下只是曾看到过一些可疑的事情。”
  城主一拍手,立刻下令道:“赶紧细细道来!”
  魏国人便如实陈述了他在森林木屋中见到的赵国少年,以及在分别之后看到的东西。
  “虽然那少年同在下说不要去森林中查看,里头很可能会有尚未散尽的迷烟,但出于谨慎,在下还是去那里巡查了一遍。在那森林之中——”
  “在那森林之中——有些什么?”赵国所有守在城墙之上的高层们全都吊起了心。
  “在下去的晚,只看到几个穿着秦军盔甲的战士们的背影,他们身上和头上都沾着不少泥土与草叶,像是曾在地面上打过滚似得,有着很多的污迹,把带着秦国特色的盔甲都遮掩了起来。”
  老城主忍不住地插了一嘴:“也就是说,在你看来,他们可能跟什么人交过手,有过对决?”
  在这场与赵魏两国的对战之中,秦国人可没有使用过任何与地利有关的战术,也就是说,他们不大可能是特地在战争之前去挖凿了用于战事的地道和陷阱,而如此一来,满身污泥,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在正式开展之前,先遇上了什么人,发生过一场战役了。
  魏国士兵轻轻颔首:“似是如此。”
  “嗨呀,这事儿你既然看到了,为何不早说?”
  魏国士兵皱着眉,为难地道:“在下去的晚,离得也远,看的不甚清楚,又担忧擅自上报会有扰乱视听之嫌,是以,直到现在才将情况道出。”
  “现在不是责怪谁的时候!”老城主重重地咳嗽了两声,又鼓励着问道,“你说之前有个少年阻止你去森林,你觉得,此事可会跟他有所关系?”
  魏国士兵静默了一瞬,脑海中出现那个少年人对他好言关照,还让他回去了,就让城池早点关城门的样子,他在心中顿了一下,终究还是道:“依在下看来,他应当与此事有关,据他所言,他曾在森林中放过迷烟,或许,跟秦国人交过手的便是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