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东汉,邓绥让人询问后世女男老师比例差距的关键。
要是她也能做到,那她今后就不用再愁女子们读书的事了。
不同时空,不同的人,不同的语气,所问内容大同小异。
不出意外,她们的话变成评论。
【关于女男老师们之间的比例问题,首先咱们要知道,教授学习,是个脑力活,不怎么用。的到体力。
除此之外,女老师比起男老师更加温柔、细心、耐心,尤其是幼儿阶段,女老师们更能照顾好孩子们。】
说着姜叶放出幼师们安抚孩子们的视频,那种温柔细心,是男人们所不具备的。
就连诸朝见不得女老师数量压过男老师的人们,也会赞同女老师们对幼儿的照料,而不是觉得男幼师做的更好。
【然后就是行业分类,不怎么用体力的行业,女生多很正常,就像那些出力的行业,男性对女性数量也是碾压性的。
大家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但也没强制规定女性必须做老师,男性一定不能做老师。】
“还是感觉好怪,毕竟从古至今,老师都是男的。”
“不过当老师,确实不需要很大力气,最重要的是知识。”
【除此之外,就是孩子和学生们这个群体很特殊,就是现在不是男女一块上学吗,其中不乏借着老师身份,朝孩子们下手的人渣。
此类人渣常见于男性,女性人渣虽然也有,但跟男性人渣数量没法比。
从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安危角度看,女老师的危险性远小于男老师。】8
“畜牲,居然对学生下手的畜牲,那样的人居然也配当老师!”
“说的没错,对于孩子们而言,男老师比女老师们更危险,我们当然知道不是所有男老师都是坏人,女老师也不全是好人,但我们不能赌。”
因为被男老师们下手的学生,下场很可能惨过女老师们下手的学生。
他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减少孩子们接触更危险的群体。
这点古今家长心态都通用。
【关于教。师的采访结束,接下来咱们继续。】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12345678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六十八章
【除了考公、教育行业外, 其他行业的采访我们也有,不过考虑到直播时间,就不再继续播放。
大家要是感兴趣, 可以过后自行查看。】
“这就没了吗?其实还挺让人意犹未尽的。”
光是两个行业,就能折腾出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 更何况后世的行业, 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多。
【从对各行各业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今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不是像古代,人读书的目标只有为官一个目标。】
“这话说的, 我们从古至今都这样啊。”诸朝读书以当官为目标的人们不服。
“可是后世不这样, 他们的世界, 除了读书和为官,还有其他更多东西,比咱们的路宽广。”
“我们从没想过, 读书除了为官外,还有其他更多可能。”
这点才是让他们受到触动的原因,就像脚下的道路变得更加宽广, 不再像之前那样狭窄。
【因为发展且均衡,所以咱们的科技发展也更为全面, 而不是像古代那样, 发明历史极为的漫长。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古代的发展是畸形的, 只有步入现代后,情况才好很多, 希望咱们现今发展能一直持续下去。】
诸朝古人们汗颜,“后世发展那么好, 都还自醒, 反观咱们, 连人家的零头都比不上,却在沾沾自喜。”
尤其是那些为官的,只觉得姜叶的话就像巴掌扇在脸上,让人羞愤、让人惭愧。
“后世说的没错,比起后世的百花齐放,咱们的发展很畸形,而咱们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得从现在开始改变。”
“可是咱们该怎么改变?”
“从教育入手啊,后世不是都给咱们明说,教育才是百花齐放的基石吗。”
“只有教育到位,人才多了,咱们国家发展才能更好。”
“可这样一来,咱们原本的格局就会被打乱,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士、农、工、商阶级,也会更改,这对有些阶层有利,对有些阶层则不利。”
“……说的没错,接下来就看在人们心里,是个人利益重要,还是华夏发展重要了。”
“居然想考验人性,只怕结果你会失望。”
“所以我打算从自身做起,多收几个学生,能改变一点是一点,而不是光等着指望别人,那不现实。”有人决定付出行动。
而就像不被人看好的人性,面对天幕所言,的确有人心受触动,可是大部分权贵阶层,依旧以自身利益为主。
帝王们呢,有些就算明知道这样下去,王朝依旧避免不了灭亡。命运,也没办法改变。
那些有心改变,却无力改变的帝王们心里很难受。
但更悲哀的是大部分帝王都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知道自己跟百姓们利益一致,只有对百姓们好才能让社稷安稳,可是他们还是没有从权贵们虎口夺食给百姓们的勇气。
就更别说为更多百姓开启民智这件事。
这么说吧,他们只要不故意打压百姓们开启民智,就能算的上好君王。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们感叹,“咱们各国的君王是不能指望了,只能靠咱们自己了。”
“好在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咱们能为后世留下更多著作!”
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他们都能留下诸多著作,现在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只会如虎添翼。
“而且咱们也可以像孔子一样,收很多学生,不必再像之前那样有所局限。”
要不怎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百花齐放,诸子百家的思想境界也非常高。
他们意识到短板后,就会去补齐短板,而不是固执的放着不管。
相比起诸子百家的主动来,他们所在时代的君王行动力堪称迟缓。
因为比起开启民智,让华夏发展的更好,此时他们更关心对付秦国。
而秦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他们很清楚,乱世之中,只有速度快,才能不被时代洪流所淘汰。
其他时空,秦国是战国时期的最后胜利者。
而他们不愿意故步自封,丢失这种优势。
此消彼长,秦国以动制静,搅动战国风云。
哪怕诸子百家们身为局外人,也能看清当今局势。
“其他诸国太过‘沉稳’,这种方法在之前有用,可面对当今变局,‘沉稳’就变成了迂腐。”
不是诸国应对方式不对,而是时局变幻太快,他们的应对方式已经落后。
除了战国外,还有变动的,莫过于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等雄才大略帝王们的时期。
因为他们有压制手下权贵们的实力,也想让自己统治的江山社稷变得更好。
他们一反之前的愚民政策,放宽对百姓们的开智,不再禁锢百姓们的思想。
除此之外,他们还建官学,数量虽然没办法和后世官学数量比,对比之前,却是一个良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