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你们干什么?放开我!”
贺清是个文弱书生,又刚经历长途跋涉,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根本挣不脱家仆们的束缚。
“清儿,你就认命吧,爹娘都是为了你好,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才是一个男人真正的担当!”
-
半个时辰后,贺清被堵上嘴巴,穿着喜庆的婚服,五花大绑被押着和白家千金拜了堂。
周围人觥筹交错,喜气洋洋,说着恭喜二位新人喜结良缘,郎才女貌的吉祥话,仿佛丝毫没看见他的挣扎与反对。
贺清发出呜咽声,眼中充满着恐惧。
在这样吃人的环境里生活,是不是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被同化?
不行!他必须得离开这里!
“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礼成——”
随着这一声礼成,贺清和白梦之被送进后院厢房。
贺父贺母可能也是怕贺清当着众人的面说什么不中听的话,后面的环节就都省略了,独自在外面应酬着宾客们。
贺清解开绳子,屋子里只剩下他和白梦之两人。
白梦之今年刚满十六岁,含羞带怯,幻想着夫君掀开自己盖头时的模样。
可是等了许久,也不见动静。
“夫君?”
一室寂静。
她意识到不对劲,颤抖着手掀开盖头的一角。
怯生生望向周围,可屋子里哪还有贺清的身影。
桌子上只留下一张字条——“抱歉,这场婚约不作数,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落款,贺清。
白梦之的三寸金莲本就站不稳,看见这封纸条浑身一震,跌坐到凳子上,秀气温婉的脸上写满了不知所措。
她这是被休了?
被夫君休掉的女人,还有活路吗?
丫鬟急匆匆进来,看到这一幕尖叫出声:“姑爷跑了,快来人啊——”
……
千里之外的英伦号上。
璀璨的灯光,美妙的音乐和翩翩起舞的男男女女,处处都让这场舞会充满了极致的奢华和浪漫。
瑾泞穿着一身优雅的旗袍,在万众瞩目下登场。
侯爵夫人特意在众人面前为她引见,“各位,这位就是月亮小姐,要是没有她及时发现轮船问题,咱们这次的海上航行,可就危险了,让我们举杯,敬幸运女神!”
“敬幸运女神!”众人举杯。
瑾泞五官精致,身段窈窕,一双眼睛灿若星辰,头发高高挽起,盘了一个典雅的发髻,白皙细腻的脖颈上戴着一串简约精致的珍珠项链。
轻抿一口杯中红酒,呵气如兰,举止间落落大方,像是一位高贵神秘的公主。
“哦,我的上帝,月亮小姐真漂亮,她一定是哪个国家的公主吧?”
“这次多亏她发现问题,真是我们的幸运女神。”
“她看起来年纪好小,不知道成年没有……”
“……”
瑾泞和侯爵夫人碰杯,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感谢侯爵夫人邀请我参加舞会。”
“不用谢。”侯爵夫人笑道,“你的父亲和我们国家的汇丰银行有着业务往来,这次我们去上海,或许还会再见呢。”
瑾泞眸光微闪,不愧是贵族,不到一天时间就将她的底细查的一清二楚。
原主的父亲明思远在上海经营着明氏银行,跟各界人士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侯爵夫人能查到她也属正常。
“能和夫人你这么美丽高贵的人再见面,才是我的荣幸。”瑾泞嘴甜道。
侯爵夫人一愣,反应过来笑得花枝乱颤,“月亮小姐你真是可爱,要不是看你长着一张美丽的脸蛋,还以为是哪个油嘴滑舌的小流氓呢。”
她牵起瑾泞的手转了一圈,赞叹道:“你们中国的旗袍真是好看,等这回我去上海了,也得试试。”
“这可太巧了,我正好知道上海哪家师傅的手艺最好,到时候多给夫人做几套,再带夫人到处玩玩,正好尽尽地主之谊。”
瑾泞想跟侯爵夫人搞好关系,这样的人脉平常可是很难遇上的。
可侯爵夫人听到这却是兴致缺缺。
“月亮小姐,我无意冒犯,中国实在没什么好玩的地方,太贫穷,太落后,百姓也愚昧,勉强也就租界能看的过眼,若不是温莎侯爵有公务在身,我是万万不愿跟过来的。”
侯爵夫人并非对中国有什么恶意,但骨子里的轻视掩盖不住。
瑾泞不卑不亢,“不知道夫人有没有听过拿破仑说的一句话?”
“什么?”
“拿破仑说,中国是东方沉睡的雄狮,当他醒来时,世界将为之震动。”
瑾泞眼神笃定:“现在中国就是东方一头沉睡的狮子,给它时间,贫穷的土地一定会开出希望的花,落后的制度会变得先进,愚昧的百姓也会醒悟过来,开启民智,救国图存,一起建设一个更美丽的中国!”
“说的好!”
第41章 民国才女白月光她立志报效祖国(四)
“说得好!”
一个三十来岁的的男子突然出声,为瑾泞说的话鼓掌。
他穿着长袍马褂,头发剪成寸头,一身书生气质,和这个奢华的舞会显得格格不入。
巧的是,瑾泞还真认识这个人。
“高先生,久仰大名。”
原主在剑桥读书时就常听起周围留学生提起高和风的名字。
他不仅拥有文学硕士学位,还经常为国内杂志编写稿件,非常出名。
“你这妮子,年纪不大,说的话却十分豪气,有见地,有胆魄!国家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就不会亡!”
瑾泞低头笑笑:“高先生谬赞了。”
“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姓明,明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高和风举起酒杯,眼睛里闪着光,“好名字,应景!”
瑾泞笑了笑,与他碰杯。
“对了,你此去上海意欲何为?”高和风问道。
“上海一所私立女高邀请我去当音乐老师,我打算去看看,高先生呢?”
“我回家探亲,等开学了要去北京,北大邀请我去做文科教授。”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高和风影响力不小,北大看中他很正常。
“我之前读过高先生的论中国,很有感想,文章引经据典,字字发人深省,就有一点我不太满意。”
“什么?”高和风好奇。
瑾泞说出自己的想法:“引经据典的同时也形成的阅读门槛,没上过几年学,很难看懂,学生以为,文学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也不能忽视了不是吗?”
脱离了大众的文化很难站稳脚跟,瑾泞希望更多人觉醒民智。
“你这丫头果然有点见识,一点也不像个音乐生,平常学子都生怕自己的文章不够高雅,辞藻不够华丽,你却反其道而行之。”
高和风眼睛一亮,对瑾泞刮目相看。
“你说的对,文学不能脱离民众,所以推行白话文势在必行,现在我们国家有本杂志正在大力推行白话文,你有没有兴趣投点稿子呢?”
他这是起了惜才之心,想为瑾泞推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