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瑾泞随意挽了一把袖子,“郭局长,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孤儿院的孩子到处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我这边能省点,孩子们就好过一点。”
  “你啊……”
  郭局长无奈叹了一口气,也不好再说什么。
  这三年,瑾泞对孤儿院孩子们的付出有目共睹,她这个院长妈妈当的人心服口服。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两人终于到了省里的汇报现场。
  看着现场人山人海,郭伟心里七上八下的,忍不住靠近瑾泞,低声叮嘱:“今天这种场合,你可别乱说话,咱们县以后的教育经费,全看你这次表现了。”
  瑾泞嘴角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拍拍胸口。
  “局长,交给我你就闹心吧!”
  郭伟脸色一僵:“……什么!?”
  “咳咳……”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将实话说了出来,瑾泞迅速改口,笑得一脸无害:“不不不,是交给我你就放心吧。”
  郭伟用怀疑的眼神看她,总感觉放心不下。
  汇报开始,主持人邀请瑾泞站上讲台,大家看到她打着补丁的牛仔裤皆是一愣,现场有着几秒钟的沉默,随后迎来了更大的掌声。
  面对全场的掌声,瑾泞却没有谈那些表面的光鲜与成绩,而是用平静的语气开口:
  “我知道这场汇报想听什么,想看看我是怎么将一群成绩垫底的孩子一路带领到名列前茅,可这不是我的功劳,孩子们才是最大的功臣。”
  郭伟眼角一抽,经过三年的相处,他十分了解瑾泞阳奉阴违的秉性,心里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眼见着郭局长在底下不停地朝自己使眼色,瑾泞选择性地忽视了,反而更加用力握紧了手里的话筒,坚定的声音传遍现场每一个角落。
  “所以我今天来,不是想讲我做了什么,而是想讲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的孩子经历了什么。”
  “我每年寒暑假都会去山里家访,不仅去看九班的学生,还去家访那些辍学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都是女孩……”
  第199章 被拐卖后白月光她成为女高校长(十六)
  瑾泞走进一个又一个山村,看到的是让人揪心的场景,有人在田地里弯腰劳作,有人带着弟弟妹妹在炊烟中忙碌,有人坐在小屋里绣嫁衣。
  她在路上遇到一个女孩,只有十三岁,背着襁褓中的婴儿站在田埂边。
  瑾泞问她:“为什么不继续上学?”
  女孩低头,轻声说:“上学没用,我得帮家里带弟弟,家里没钱供我念书。”
  瑾泞又问:“我出钱资助你,你愿意读书吗?”
  女孩眼睛亮了亮,随后还是摇了摇头:“我不能去,我妈说,早点嫁人,弟弟才能上学。”
  还有一个女孩,十五岁,在学校时每年都是第一名,瑾泞找到她家时,被告知她已经嫁人了,瑾泞费尽心思才找到女孩,她坐在院子里,用粗糙的手做针线活。
  瑾泞气喘吁吁握住她的手:“乖乖,你还想去上学吗?老师可以帮你。”
  女孩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但她抿着嘴,反复摇头,哽咽着说:“谢谢老师……但我不想上学了。”
  瑾泞沉默了很久,缓缓问:“为什么?”
  女孩抬起头,努力忍住眼泪,摸了摸已经有些显怀的肚子:“老师,我……没得选。”
  这句话像重锤一样击打在瑾泞的心上。
  在这些深山里,流传着一句俗话——“深山十八怪,背着娃娃谈恋爱。”
  这些女孩并不是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她们明白,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但她们无力选择,她们的路,似乎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
  几乎每一次家访,瑾泞都能遇到这样的故事:
  一个女孩因为家里太穷,吃不饱饭,父母早早安排她和邻村的一个男人“订亲”,换取一些粮食和补贴。
  一个女孩被迫退学,是为了接替母亲照顾弟弟妹妹,年纪轻轻却已经操持起了整个家。
  还有一个女孩,面对瑾泞的劝说,只是一遍遍地哭着重复:“老师,我想读书,可是家里穷,读书还要很多年才能读出来,家里等不起了……”
  ……
  女孩们用绝望的眼神,细弱的声音讲述她们的故事,瑾泞轻轻握住她们的手,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因为她知道,贫困和偏见为她们设置的壁垒,比任何困难都要坚硬。
  她曾经以为,帮助这些女孩的办法是简单的,提供学费、解决生活问题就够了。
  但后来她发现,现实比她想得更复杂,她们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办法选择自己的未来……
  在讲台上,瑾泞的声音不自觉带上了颤抖。
  “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分享九班的成功,而是为了让更多人听见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的孩子的声音,她们不是不想学习,而是从一开始,就被生活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台下陷入寂静,许多人低下了头。
  她顿了顿,坚定地继续说道:“我教书,是因为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但如果社会不给她们机会,教育就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我们不能只关注那些成功的学生,也要为这些失去机会的孩子创造希望,每一个女孩都值得拥有选择的权利。”
  她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底下有眼尖的人认出瑾泞就是当年轰动全国妇女拐卖案的当事人,曾经她说要建立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用知识来改变命运,能为那些被剥夺受教育机会的女孩提供一个新生的可能。
  三年过去,她一刻也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承诺,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
  瑾泞这次汇报,在省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省里教育局经过多日商讨和考察,终于决定拨款教育经费给安青县,建立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面向所有山村贫困女学生,而瑾泞也被任命为了女高的校长。
  原本县里有人看见瑾泞年纪轻轻就当了女高的校长心有不服,写了举报信说她资历不够,还一边兼任着福利院的院长,不符合制度。
  结果一向喜欢和稀泥的郭伟,这回站出来力挺瑾泞。
  “人家身兼数任只能证明她有能力,至于资历,你们谁能将一个被所有老师放弃的差班,带成全县第一?既然比不过人家,就闭嘴!”
  省里县里都大力支持,女高的教学楼,很快就建了起来。
  教学楼的事情解决了,接下来最麻烦的就是招聘老师了。
  学校位置偏远,条件简陋,为了压缩预算,连电风扇都是选的摇摇晃晃的老式吊扇,甚至没有自己的食堂和厕所,需要去隔壁学校借用。
  就在这种情况下,瑾泞对于招聘老师的要求偏偏还贼高,必须得是重点大学毕业的,有过教学经验,最好热爱教育事业的。
  第一个来投奔瑾泞的季子期都忍不住吐槽:“校长,就咱们这条件,招得到人就不错了,还挑这挑那,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了?”
  他是重点大学毕业,可也是因为跟瑾泞是一个战壕出来的战友,才愿意来这要啥啥没有的学校,其他老师,就难说了。
  瑾泞却语气笃定:“再困难,也不能降低老师的标准,我要的是能真正能带领这些孩子的老师,质量绝不能打折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