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小丫头用小嫩手扒拉掉大姨捏在自己脸上的手,揉着自己的白嫩脸蛋,“哇,都是君君爱吃的菜耶!谢谢大姨!”
  妹妹在一边洗手,一边看着小丫头和她大姨耍宝,温柔的笑。
  连女儿也喜欢和大姨在一起的氛围,看来姐姐做美食的魅力无人可挡!
  “姐,你不知道,君君这两天一直念叨着来你们家吃饭,她都会嫌弃我做饭不好吃了!”
  陈红看了小芸一眼,问小丫头:“妈妈给你做的什么饭呀?为什么说不好吃?”
  小丫头也觉得不好,嘟着嘴说:“大米饭,土豆炖肉,还有芸豆炒肉片,凉拌豆角。”
  陈红一听菜名就明白了,都是家常菜,
  “君君,不是妈妈做饭不好吃,而是妈妈上一天班太累了,下了班,菜市场都买不到好菜了。
  妈妈做的菜,有肉有菜也很好了。想要吃到新鲜的鱼虾,只有早上才能买得到。
  妈妈没有时间的,她还要上班挣钱养你呢!
  你都是大孩子了,要学会体谅妈妈的辛苦,知道吗?”
  君君看了看大姨,又看了看妈妈,想了想,认真的点点头,
  “大姨,我记住了,以后我不挑食,妈妈做什么饭我就吃什么饭。”
  陈红伸手抱起孩子亲了一口,“君君真是个好宝宝!
  想要吃到新鲜的鱼虾,等夏天放暑假了,让妈妈带你去大姨家住几天。
  大姨去海上给你打鱼吃,肯定让你吃上最好,最新鲜的鱼虾和螃蟹。
  君君要乖乖听妈妈的话,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放下小丫头,让妹妹带君君去客厅玩,“小芸,不用插手了,饭菜马上就做完了。
  你带孩子们去看会电视,一会儿我们就能吃饭了。”
  小芸擦了擦手,领着君君就去了客厅。
  陈红把鸭架汤炖上,里面又加了五六朵竹荪菌,等熬出里面的香味,收汁关火,加入香葱叶出锅装盆。
  把饭菜都端上餐桌,喊小芸和两个孩子过来吃饭。
  边吃着饭,陈红就给妹妹讲了,今天她和杨雯雯合伙成立旅游公司的事儿。
  一听姐姐投资了这么多钱,小芸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去做财务主管工作的事。
  不过她也有顾虑,万一公司经营不善,她的收入就没法保证。
  她现在还不想放弃,幼儿园的正式工作。毕竟这个工作又能帮她带孩子,福利待遇也稳定。
  她想先兼职两年看看,如果以后旅游公司业务繁忙,经营上了轨道。
  那时君君也长大了,能够独立上幼儿园,她再正式从幼儿园离职。
  妹妹肩上还有房贷压着,经济压力不小,现在辞职确实没有底气。
  陈红也不强求,反正现在旅游公司还没走上正轨,小芸一个月去个一两次,审查一下账目就可以了。
  她也同意妹妹先在幼儿园干着,两边兼顾着,看以后的旅游公司的具体发展情况再做决定。
  商量好这事,打扫完卫生,陈红看着小君君,小芸又跟着于洋去跑步了。
  第二天早上,送走了小芸娘俩,陈红给杨雯雯打了电话,约好和小芸杨雯雯他们几个人,中午一起吃饭见面。
  中午大家见了面,陈红为小芸和杨雯雯几人做了介绍,都是爽快人,这顿饭的气氛很好。
  陈红当着大家的面给杨雯雯又转了五十万,“注册公司的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就不管了。
  我们娘俩出来的时间不短了,明天我们就要回荣成。有什么事,雯雯你们几个和你小芸姐商量着办吧!
  实在解决不了再给我打电话,我们一起想办法!
  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花钱不怕,账目必须得做清楚!
  该交的税一分也不能少,就是不挣钱,咱也不做违法的事!
  法人就写雯雯的,你也不要再推辞了,反正公司就交给你管理了。”
  饭后三伙人就直接分了手,杨雯雯他们继续去跑手续,小芸回去接着上班,陈红则领着于洋满大街的转悠。
  打听了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出名的北京特产,娘俩逛悠着一买了一大堆。
  明天就要回家了,总不能空手回去吧!
  不论多少,都得给村长他们带些礼物,尤其是北京的东西,村长和小豪妈妈他们还是很喜欢的。
  现在全国的老百姓都很迷信喜欢北京的特产,毕竟沾了首都两个字的光!
  烤鸭上次买过了,北京人都堂食,拿回家凉了,也没觉得怎么好吃,这次就没买。
  上次买的点心,大家还都挺喜欢的。这次陈红又去买了五个点心匣子,把村里人爱吃的几种点心都装了一些。
  这次还是买的上次那家的,已经是第二次去买了,也算是他们家的回头客了。
  又去光绪三年就开张的“天福号”买了一些酱肘子和酱牛肉。
  据刘雯雯的介绍,这家店里的酱肘子,酱香浓郁,肥而不腻,是慈禧太后的最爱!
  去了“六必居”买了几种酱菜:麻仁金丝、酱香瓜、八宝菜、甜辣萝卜干,据说都是北京人的最爱,还是上过国宴的菜品。
  陈红决定买回去给大家尝尝味道,对比自己家腌制的咸菜,味道有什么不同。
  还去老酒馆买了四盒清香型的北京二锅头,这酒五十六度,老村长和二虎叔肯定喜欢。
  最后又去“张一元”称了六斤真正的“高末儿”。
  陈红这时才明白北京人嘴里的“高末儿”,和山东人说的“高沫儿”有何不同。
  山东人说的“高沫儿”,是以前茶业铺子卖完了茉莉花茶,剩到最后的茶叶碎沫子。
  价钱便宜的很,老百姓花很少的钱买回去,用搪瓷缸子冲上开水,泡上满满一大缸,够一大家子喝上半天。
  只不过茶叶太碎,碎沫子漂在上面,喝一口碎茶叶容易挂在牙齿上,显得人非常埋汰!
  而北京人嘴里的“高末儿”,竟然是密披白毫的茉莉花茶。
  有毛尖、白龙王、雪毫、玉芽、莲花香雪五种中端金奖花茶。
  价格从每斤几百元到一千元上下,是自己喝和送亲戚朋友最合适的。
  还有龙毫、小珍珠、白雪针王、金铭芽、金龙袍五种高端极品茶,大多都是明前金奖茶。
  每斤价格从一千元到五六千,是张一元最好的茶叶了。
  他们家共有二十多个品种的茶叶,口感价格让人眼花缭乱。
  考虑到村长他们的接受程度,陈红买了四斤茉莉白毛猴,每斤两百多块钱,价格适中,味道还可以。
  看到店员给自己秤的茶叶,包装的手法,让陈红有点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供销社售货员手脚麻利的打包,包好后还用细绳系好,最后还留下绳头打了个提手绳圈。
  这“高末儿”还不便宜,一共花了陈红一千块钱。
  陈红对于洋嘱咐:“回家可别对你村长爷爷说多少钱啊,要不然他舍不得喝了。”
  于洋点头:“我就说二十块钱一斤行吗?”
  陈红笑着点点头,“小宝就是聪明又懂事!”
  临走前,于洋拉住妈妈的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