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陈红捂着嘴笑了一会儿,她发现周易现在变得和小孩儿一样,幼稚又粘人!
不过这样很好,他越来越有活力了,也越来越接地气儿,让她感觉现在他们彼此间的距离拉的很近。
也不再感觉周易像个大家贵公子似的高高在上,离她的生活很远。
自从确定关系,周易好像走下了神坛,天天唠叨叮嘱她注意安全,注意身体,不要冒险。
还会追问她每天吃了什么,干了什么。不仅聊家里的吃穿住行,连村里的家长里短他也经常询问。
陈红都不能把现在爱唠叨的周易和以前那个严肃一本正经的军官做对比,太魔幻了,根本就像换了一个人。
他们天天短信来回,好像彼此都在身边,心与心贴得很近。
她对眼下的恋爱方式很满意,不远不近,彼此牵挂,也不影响各自的生活工作。
经过这么多天的近距离接触,不仅周易父母了解了她,她也了解了几位老人。
周易没有骗她,他的家人都很开明大度,不是事多的人。
虽然有些贪吃贪玩,但是童心未泯,灵魂有趣,都是很好相处的人。
和他们相处,陈红感觉不到压力。尤其是现在她和彼此间的关系没有挑明,彼此相处特别愉快。
至于以后的事情,陈红表示她没有想过,她想保持现状,不想改变。
等孩子们开学,她又会去济南陪读,跟着儿子照顾他。
要重新在济南开始生活,肯定事情很多,她也想趁着有时间,学点东西充实自己。
她终于过上了前世向往的生活,有钱有闲,还有一副好身体。
她要把握机会,活好这得来不易的一生!
周易妈不知道陈红的打算,这几天除了开蚌挖珍珠,就是找人聊天探听消息。
这天,小豪妈妈刚好来打扫套房,换洗床上用品,老太太积极帮忙,不停的套话。
“小豪妈妈,你娘家也是当地的吧?我来了这么长时间,怎么没见过你对象呢,他在外面上班吗?”
小豪妈妈本来就爱说爱笑,和老太太也熟悉了,说话根本不设防。
“我娘家是隔壁村的,您可别给我们脸上贴金了。孩子爸哪有上班,他在外地打工,就是你们城市人说的农民工。
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地址,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打工。
都是卖力气下苦力,也挣不着多少钱。一年活凑手,能挣个两三万块钱,也就够家里日常花销,人情往来的。
要不是陈红开了这个旅馆,我们一家五口,除了种着十几亩山地,全都指望他一个人挣钱花。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除了花销,一年存不下几千块钱。”
“打工可挺辛苦,也没有什么保障,确实不容易!你们怎么不找个厂子上班呢?”
小豪妈妈呵呵笑:“大姨,我们当地没有什么大厂。
有几个厂子招工,光城镇人口都安排不过来,招工、也轮不着我们这些没文化的渔民。”
老太太有点着急,话题怎么越绕越远了呢?
“小豪妈妈,你们怎么都在当地找对象呢?好像你们村里就陈红一个外地媳妇,这是怎么回事?”
小豪妈妈:老太太咋还关心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习俗呢?
不过人家问了,反正她上午也没有别的活了,也就耐心的和老太太讲古。
“我们农村人,也没怎么上过学。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能上完初中的都很少。
女孩子上完小学,会写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十三四岁家里就给订了亲,一般也都是附近的几个村互相结亲。
毕竟都是村里的老户了,亲戚连亲戚,都知根知底。
订了亲就是有主的人了,到了年龄就结婚,一辈一辈的都是这样过的。
陈红她是例外,不过我听说她和于洋爸爸也不是自由恋爱,也是于海托熟人上门求亲。
换了好几个媒人,说了好几个月,这门亲事才成。当年有好日子,赶在腊月里就结婚了。
那个时候,于海可稀罕陈红了,直到陈红怀了于洋,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好,陈红才回老家待产,照顾老人和孩子。
再好的感情也搁不住两地分居,这不,最后于海在外面打工,搞上了一个单位的女同事,两人这才离婚。”
老太太可不赞同这话,“离婚和分居两地可没太大关系。
你们夫妻不也一样分开了吗?我听说你们农村,大多数男人都在外面打工,也没几个抛妻弃子的。
说来说去,还是人品有问题!”
第218章 妹妹带客人来了
小豪妈妈一想这话也没说错:“也是于海爹管不了他,才让他轻轻松松的离婚了。
要搁我家,同样的事不可能发生!光两边父母和两家的兄弟姐妹都不让。
我们两家结亲十几二十年,三姑六婆红白喜事都走动。
一方毁婚,牵扯好几个家族。小豪爸爸要在外面胡来,这个于家村他以后也别想回来了。
最少十几个家庭断了亲,是个人都会骂他,吐他口水。他父母家族也不允许!”
老太太纳闷,“这话咋说的呢?”
小豪妈妈说:“从订了亲,两个大家族就连在一起了。
我娘家那边,男方这边,姑姨舅叔,包括表亲,有红白喜事就都走动了。
这村连村,族连族,亲戚连亲戚,一年到头,事不断,分也分不开了。
要是毁婚断亲,牵扯的面儿可太大了,不是实在过不到一块去,这些人情世事不都得考虑吗?
谁好意思再出门见人啊?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亲戚变仇人,那可不利于家族和谐。
要不说农村人有事抱团呢,这也是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
老太太这时候忽然明白了,农村男女的结合,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结亲,更重要的是两个家族势力的结合。
农村中的家族势力,长期盘踞往往会维持一个家族几十上百年不倒。
视力越旺,人就越多;人越多,就越气盛。大部分的农村都是家族势力,控制着村子。
虽说现在村干部的选举,都是公正、公开、公平现场投票,按老百姓的选票多少确定村干部的当选结果。
可是在农村,一个村里就十几个姓氏,当然大家族,人多占优势。
当选的干部多,在村子里掌握话语权,像是村里招工,招兵,分土地,宅基地等等好事,肯定会向自己人关照倾斜。
在农村日常生活中,人多拳头硬,再有村干部撑腰,那就能横着走,没人敢招惹,也招惹不起。
只要谁的家族势力大,弟兄多,拳头硬,那谁在这一片就是爷!走路都能挺胸凸肚,举着巴掌走。
谁的家族势力小弟兄少,就得处处让人。说话办事处处装孙子,在村里就没有发言权!
以前农村法治观念淡薄的时候,打群架很常见,经常出现打的头破血流,伤残致死的也不少见。
大家族团结有凝聚力,遇到家族成员,遇上官司或麻烦事,组里的人一致对外,共同维护家族利益和家族权威。
这样的家族让外人不敢惹也惹不起,家族势力团结,家族成员就不会被外人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