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村长有些讪讪的笑:“这也不怨我们呀,这十里不同俗,一年一个价,我们也说了不算。
  再说了,同一个日子定亲的,价钱也不一定一个样呀!
  这定亲礼金的事,还不是全靠男女双方坐下商量吗?我们媒人也只是在中间传话而已。
  当时你的礼金少,是你们济南附近都差不多的价钱。虽然各地有地的行市,也不能一概而论。
  你们那时候定亲大多都是万里挑一(一万零一块钱),三金一木(摩托车)刚刚兴起,婆家条件好的才能给买。
  条件不好的,女方不坚持要,我们当媒人的肯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不过说起来,给你们家当媒人还真是省心。
  你爸这人敞亮,还不等我们说啥呢,你爸就说不是卖闺女,随行就市就行。
  我们肯定给提出了最低档的定亲礼了,还以为得来回扯皮几趟呢,没想到你爸一口就答应了。
  要不说你们父女能共事儿呢,人品是真好。一直到结婚也没再给我们媒人找麻烦,啥过分的要求也没有提过。
  你爸结婚还给你陪嫁了家具家电,比当时结婚这边折算的彩礼还要多。
  结婚后,你娘家也没少照顾你们小两口的日子。
  你爸也真是个忠厚的实在人,要不他来了,我喜欢陪他喝酒吧!”
  陈红撇了撇嘴:“现在回头再看,我还真成了别人嘴里的赔钱货了。
  我家嫁了两个闺女,我爸也没有多要一分钱。
  我和我妹都在婆家不受重视,我们姐妹俩自己也不会作妖。
  所以说为人不能太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话还真是千古名言。
  于海没花多少钱就娶了个媳妇,所以才不珍惜,轻易就敢闹离婚在外面乱搞,白瞎了我们家对他的好。
  经过于海这一出,我算想明白了,这对人好,也得分人,有的人狼心狗肺,是怎么也捂不热的,真是不值得对他掏心掏肺的好。”
  二虎婶这时也终于有了存在感:“我们就是没有闺女,要是真有闺女,结婚前的各种彩礼花费可不能少要,千万不能手软。
  不能说比别人家要的多吧,也绝不能比人家少要,这也代表了对闺女的重视程度。
  不能说是卖闺女,你不多要彩礼,让他们家多花钱,你就割不着他的肉,他是真不知道疼。
  只有花了大价钱娶回家的媳妇,他才知道珍惜。
  不然他以为娶媳妇很简单,也花不了多少钱,不伤筋不动骨的,拿婚姻当过家家玩呢!
  陈红,不是我说你,平时看你办事也挺有主意的,但是离婚这事,对于海你就太心慈手软了。
  当初离婚的时候,咋滴也该让他多出出血的,刚离婚就有钱买房子娶媳妇的,说他没有小金库,谁也不相信。”
  陈红听了二虎婶的话忍不住苦笑:“婶子,你们真以为我心盲眼瞎,不知道于海有私房钱吗?
  他有多少钱,我一清二楚。其实也不是我对他心慈手软,我也是没有别的办法,还不都是因为顾忌到孩子吗?
  如果我们之间没有于洋,说个不好听的,于海出轨还想过好日子,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不过有于洋在,我也不能把事做绝了,让他陷入绝境,无论如何都得给他留下一点儿出路。
  他混的越好,于洋以后越轻松。我也不稀罕他给于洋出多少抚养费,他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好好的,不向于洋伸手要钱。
  老了以后不用于洋出钱出人伺候,成了于洋的累赘,挂着个名义上的父子关系维持着就行。
  再说了,我和于海离婚,最受伤害的不是我和于海,而是儿子于洋。
  于海婚内就已经出轨了,刚离婚就再婚。而我要想再找个人成家也不难。
  我要是不管不顾的收拾于海一顿,让他倾家荡产,丢人现眼,在济南干不下去。
  最难受的是孩子!有于洋我也不能离开于家村。于海再怎么自私自利,毕竟也是于洋的亲爹。
  外人不知情的都会同情弱者,何况是自己的亲儿子呢!我只是担心于洋长大了和我离了心。
  以后我挣钱越多,过得越好,于洋越会觉得他爸可怜。也会认为我对他爸出手太重,做的过分。
  男人我不稀罕,这个世界谁还离不开谁呀,只要努力干活,咋的混不上口饱饭。
  我就是割舍不下儿子,本来让他投生在这个离异的家庭,就很对不起他了。
  我自己眼瞎,找了于海这个人渣,我自己认栽。
  可是我不能只图自己一时痛快,不顾于洋的感受,他的年龄还是太小了。
  我和他爸的事,他现在也弄不清楚是非黑白,别人的流言蜚语都是对他的伤害。
  我又不是没有能力挣钱,于海那点子小私房,我还真没看在眼里。
  给他留着吧!最起码他以后过的不好,没办法腆着张老脸,到儿子面前颠倒黑白,无节制的给孩子要钱,要求儿子养他。
  我早就想好了,他现在按最低标准给孩子抚养费。等他老了,也让于洋按最低标准给他养老费。
  也不能说一分钱不出不养他,一报还一报,你怎么对孩子,就让孩子怎么对待你。
  到时候他就是去法院起诉,于洋也不害怕。又不是不养他,饿不死算完呗!
  想指着我儿子养老,那根本不可能。他现在不是家庭幸福,又生了个儿子吗?
  等他老了,基本养老于洋最多也只需要出一半就行,反正他挣的钱都花在他二儿子身上了。
  到时候他要是过分提要求,我就让于洋和他二儿子分家产。
  他们一家真不要脸,我们娘俩也不是吃素的,胳应人谁还不会呀?
  他呀,还是烧香拜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吧!到时候各过各的,谁也别牵扯谁最好了。”
  村长和王二虎对视一眼,暗暗点头,陈红这孩子呀,让他们说啥好呢?
  人家早就考虑到二三十年后去了,根本用不着别人替她担心。
  以前他们大家都觉得,她和于海离婚是吃了大亏,听了她这番话,再看她现在过的日子。
  谁吃亏还真是说不准呢!
  于海这孩子在济南打工多年,觉得自己出息了。看不起老家的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媳妇。
  搞外遇,闹离婚,好像觉得他多时髦多有魄力似的,看看人家陈红,出海一趟,顶他十几年不吃不喝挣的还多。
  离了他这个杀猪匠,人家陈红还真不吃带毛的猪。
  别以为村里人傻,上次来的那个周易,长相又高又帅,还满身正气是个军官,一看就知道是来找陈红的。
  这段时间旅馆里住的周家三位老人,老太太的模样和周易相差不多。
  都姓周,还都是从北京来的,肯定和周易有关。弄不好人家是来向陈红求亲的。
  那老太太,暗戳戳的在村里打听定亲的流程,这还不是明摆的事吗?
  说不定哪天,陈红只要一点头,人家娘俩就跟着进京了。
  就是不进京,留在村里,陈红娘俩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她们的生活水平,天天下饭店也不过如此了。于照华父子没福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