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济南大多是淡水鱼,怎么吃都一股土腥味,没有咱们老家的海鱼吃着鲜!
  姑姑,你这是从哪买的海鲜呀,真好吃,看着就新鲜。”
  国庆嫂子也问:“陈红,你买这箱子海鲜花了不少钱吧?
  这么新鲜的海鲜,市场上可不好买,更不便宜。”
  陈红打马虎眼,“噢,是从认识的一家连锁酒店转出来的!
  都是熟人,也没多花多少钱!他家有冷链车直接从沿海往内地运海鲜。
  一鸣,好吃就多吃点,天气太热,吃不了就坏了。
  以后你想吃海鲜了,提前给姑姑打电话,姑姑想办法买了做好,你去我们家吃!”
  王一鸣连连点头,“姑姑我知道了,等爸爸妈妈有空,我们一起去姑姑家做客吧!”
  王国庆不禁失笑,“你小子还真不客气,去做客也行,总得找个周末,我们都有时间的日子。
  平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哪有时间串门呀!”
  于洋拍了拍王一鸣的胳膊,热情的邀请,“一鸣哥哥,你周五下午放学就让国庆大爷送你去我家。
  我的床很大,可以睡下咱们两个。你可以在我家住两个晚上。
  星期天下午,让我妈妈送你回家。这样咱俩可以一起做作业,一起弹吉他了。
  妈妈给我买的新吉他,声音可好听了,花了好几千块钱呢,你去了,我教你弹吉他。”
  陈红看着于洋今天特别兴奋,见到一鸣像是找到了组织。
  从进门后,这俩孩子就一起躲进一鸣的房间,叽里咕噜的也不知道攒了多少话,一直在说话。
  看来于洋在陌生的新环境感到了孤单,见到熟悉的小伙伴,有些忘乎所以了。
  陈红也对王国庆夫妻说:“一鸣周末有别的安排吗,报没报兴趣班?
  他要是没有别的安排,国庆哥,你周末就把国庆送到我家去吧!
  于洋周六上午只有两节课,一鸣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旁听。”
  国庆嫂子看了看用殷切的眼神看着她的儿子,不好意思的对陈红说:
  “刚来的时候,只有你国庆哥一个人挣钱,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
  我从去年一鸣能自己上下学,才找了个超市保洁的工作。
  手里宽松点了,这不,现在又想买房子了。
  不过一鸣要是真有那个弹琴的天赋,跟着学学也行。
  不过,一鸣,咱们还是以学习为主,弹琴什么的,你跟着弟弟玩玩就行了。
  再有一年就小升初了,学习会越来越紧张,这方面是不能放松的。”
  陈红听了国庆嫂子的话,心里打了个突,看来嫂子是把一鸣往学霸方面培养的,平时的学习抓的很紧,和她的教育理念不同。
  第263章 不同的观念
  赶紧改口,“那一鸣还是以学习为主吧!你爸妈撇家舍业带你来济南上学,就是为了能让你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
  你们小孩子是不能光顾着凑一起玩。一鸣啊,你想于洋弟弟和姑姑了,先把作业做完,完成好学习任务。
  再让你妈妈给我打电话,送你去我家玩一两天。”
  牵扯到孩子的学习,陈红可不敢大包大揽。陈红和国庆哥接触的多,和国庆嫂接触的还真不多。
  两人之间并不算多么了解,万一王一鸣的成绩下降,她可背负不了这么重的担子。
  于洋她都想放养,对于孩子的成绩,她并不是那么重视。
  受前世的影响,陈红深知,成绩并不能代表能力。
  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到了社会上才有竞争力。
  只看成绩,在象牙塔里还好。走上社会,人情世故,利益交杂,才是常态。
  孩子太一帆风顺并不是好事,只有自己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过,并能解决和战胜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站稳脚跟。
  于洋和王一鸣面面相觑,都有些失望,还以为以后的每个周末都能在一起呢,没想到妈妈会不同意。
  陈红笑着对两个孩子说:“别垂头丧气的了,现在我们都在济南,咋说也比从前不住一个城市要强吧!
  于洋,一鸣哥哥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要好好学习。
  一鸣,你好好上学,初中争取考到我们那边的重点中学去。
  你要是考过去,中午可以去我们家吃饭,这样你们弟兄俩就能天天见面了。”
  王一鸣听了陈红的话,眼睛一亮,“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姑姑,到时候让我爸妈给你生活费,晚上我也住你们家,行不行?”
  陈红摸着他的脑袋,“怎么不行啊?一鸣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考个名牌大学。
  姑姑我也为咱们村的大学生尽一份力,好好给你们俩做好后勤,让你爷爷奶奶也乐呵乐呵!”
  说到上大学,大家都来了兴致,于洋和王一鸣都说,以后去北京上大学。
  王一鸣要考清华或者北大。于洋则喊着要考军校。两个孩子争论着哪所大学好,三个大人赶紧吃饭。
  收拾完餐桌,陈红稍坐了一会儿,就要带于洋回家。
  王一鸣依依不舍,“姑姑,我的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
  时间还早,你们再玩一会儿呗!咋吃完饭就走呢,回去你们也没事?”
  陈红心想:她从来都没有没事的时候!
  “一鸣,我们下次再来玩,现在住的这么近,想串门抬抬腿的事。
  天也不早了,你爸妈上了一天班也累了。让他们早点洗漱休息吧!”
  国庆哥一家人送出来很远,看到陈红的车子拐弯,再也看不到影子了才回家。
  国庆嫂子把陈红送来的两个大纸箱都打开,看到这么多水果和葡萄酒、蜂蜜。
  不由的咂舌,“国庆,你看陈红送来的东西,加上海鲜三大箱。
  今天可让她花了不少钱,这人也太实诚了。
  以后咱们去她家串门,也不能空手。可买这么些东西,咱家可真买不起。”
  王国庆从箱子里拿出一盘香蕉,分别给媳妇儿子都掰了一个,他一边吃着香蕉一边说:
  “你想那么多干嘛?咱们和陈红家的关系,可不能看这些东西。
  你拿陈红当自己的妹妹看就行。不拘什么,上她家的门,有啥就拿啥。
  咱们家的条件,陈红又不是不知道。以后多帮衬着她点,陈红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她对咱们好,主要是看我爸妈的面子。我爸妈拿陈红当闺女看,你就拿她家小姑子待。
  钱上咱是帮不上啥忙,不过接送孩子呀什么的,陈红要是用着咱,咱可得赶快的。
  一鸣,你好好学习,真要考上你陈红姑那边的重点中学,真能沾上你姑的光。
  下边就只有你和于洋两个孩子,你们兄弟一定好好相处,长大了也是个膀子。
  你们要像亲兄弟般亲近,你陈红姑对你爷奶都挺好的,你也要把你陈红姑当亲姑待。”
  两口子又说起了买房子的事,王国庆对媳妇说:“我决定了,这段时间我下班多跑跑楼盘,咱们年前买套房子。
  陈红说合适的话,她也准备再买一套。看来房子以后会涨价,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