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抗氧化,抗衰老,消除疲劳,生血养血,促进钙质吸收,延年益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好多种功效。
  而且食疗效果很温和,特别适合术后病人调养服用。
  陈红专门咨询了姑姑的主治医生,确认海参和人参都能给姑姑吃。
  她空间里的人参长的很好,应该也能用了。她想加入食材里炖给姑姑吃,补补元气。
  据医生说,人参可以起到大补的作用,适合术后虚弱的患者。
  人参属于营养价值高的补品,可以起到补气血的作用。针对手术后体质太过虚弱,能够产生良好的作用。
  同时也有助于伤口的愈合,而且人参不具有刺激性,不会对伤口形成影响,或造成伤口的恶化。
  问清楚食疗的禁忌,陈红放心了,开始给姑姑炖三餐补品。
  早晨海参鲍鱼鸽子枸杞汤,满满一大砂锅。家里留下半锅,给姑姑送医院半锅,娘俩陪着姑姑一起补。
  中午人参炖老母鸡,也是留家里半锅送医院半锅。
  不过家里的人参鸡汤陈红可不敢给于洋喝了,他太小,受不了这么个补法。
  陈红把人参鸡汤装瓷盆里密封好,收进空间储存,准备周易回来给他喝,也让他好好补补。
  晚上是鲍鱼炖排骨,外加小米粥。随着姑姑身体慢慢恢复,陈红开始给她蒸白菜包子,茴香苗包子,大米粥。
  小米糊涂、鸡汤、鸭汤、王八汤、排骨汤、鸽子汤,轮番炖了送去医院让姑姑吃。
  刚开始姑姑看到她炖的海参,鲍鱼和人参还心疼的不行。
  最后都吃的麻木了,不让陈红送她也不听,都做好送医院来了,总不能让她再拿回去吧!
  姑姑忍着割肉般的心疼,咬牙切齿的吃完一碗碗各种补汤,她得使劲吃。
  侄女花了那么多钱,买了那么多的珍贵补品,又费心费力的炖好送来。
  不吃光岂不是浪费了侄女的心意!
  不到一个星期,姑姑就被陈红给补的面色溜红似白,像是年轻了好几岁。
  连在医院一直陪床的表妹文文,都吃她妈的剩饭剩菜,被滋补的白白胖胖,脸红朴朴的气血充盈。
  让倒班来医院照顾姑姑的姑夫和大表妹啧啧称奇,这可真是奇了怪了,没听说还有住院住胖了的病号呢!
  直到有一次姑夫赶上了晚上的饭点,正好陈红送来半砂锅海参炖竹荪菌鸡汤,另外还有三个白菜猪肉包子。
  这些只有姑姑和表妹文文两个人的饭菜,文文看她爸馋的直咽口水,就把自己的晚饭让给她爸了。
  她只吃了两根香蕉和一个大桃子,她爸吃的细嚼慢咽。
  喝一口汤说一句:“这汤真鲜呀!”
  吃一口鸡肉说一句:“这鸡是家养的三年老母鸡!”用无比确定的语气说完还不停的点头。
  夹起一个囫囵个的海参狠狠的咬了一口,“这一个海参就得上百了吧!”
  吃完海参又夹起朵竹荪菌,叹了口气,“唉,这应该是竹荪菌吧!玉芹,我算是跟着你沾光了。
  这些好东西,我只在电视节目里看过,现在能吃上,全依赖你娘家侄女想着你呀!
  难怪你老是偷偷摸摸的对你侄子侄女好呢!还是你有眼光,你娘家人都是有良心的。
  对他们好,人家都记在心里了,都知道知恩图报。”
  陈红姑姑咽下口包子,白了丈夫一眼,低声嘟囔了一句,“你以前还说我娘家侄子不成器,烂泥扶不上墙呢!
  我早说过了,他们心不坏,别看不起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啥时候他们就翻身了。
  你看我没说错吧!老天疼憨人,我大哥以前对我那么好,好人有好报,他们现在日子不就过好了。”
  姑夫赶紧把碗里的菜吃完,抽了张纸巾擦了擦嘴,才说:
  “是,我没眼光,有眼不识金香玉!对了,明天上午办完出院手续,咱就能出院回家了。
  明天早上陈红来了,你问问她能不能送你出院回家,她有车方便。”
  姑姑为难的说:“租辆车吧,不星期不礼拜的,她中午不得接孩子吗?”
  姑夫想了下也对,陈红走了,她家就没人接孩子了。
  “行,明天我办完出院手续,就去医院门口打辆出租车。
  文文,明天你姐上班来不了,你把东西都收拾好打包。
  等明天上午的药输完,我租好车咱就直接带着你妈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陈红来送饭,知道姑姑上午输完液就要出院回家了。
  陈红去医院门口包了一辆出租车,等姑姑输完液都十点了,把姑姑一家送上车,陈红才回家做饭接孩子。
  姑姑康复出院,陈红也轻松了,不用再一天三顿的去医院送饭,她终于又有自己的时间了。
  中午接儿子放学,于洋还问:“姑姥姥出院了,我还没去探望过她呢?”
  陈红安抚他,“你姑姥姥不让我带你去医院,是关心你呀!
  别着急,后天是周末,等你上完特长课,下午我带你去姑姥姥家看望她。”
  于洋点头同意,安下心学习。
  姑姑虽然出院了,这次生病也伤了元气。陈红感激姑姑是前世唯一帮助过自己的亲戚,也想尽力对她好点。
  姑姑比她大十七岁,今年已经五十多了,身体也不比以前,有不少大小不同的毛病。
  胃不好,咽炎,眼睛也不好,重度近视,她的生存质量非常不好。
  陈红准备了五十斤大米,五十斤小米,十斤蜂蜜,两根人参,一盒海参和一盒鲍鱼。
  都是用来给姑姑补充营养,滋补身体的食材和药材营养品。
  星期六下午,陈红带着于洋去了姑姑家。
  姑姑家早就搬到县城住了,姑夫很会钻营,他是干管道工程的,自己拉着十几个人搞承包,是个小工头。
  第335章 姑姑家留饭
  每年也能挣个十来万,也算是个能人了。零一年他就在县城买了套一百二十多平的房子。
  那时候才一千多块钱一平,总共才花了不到二十万。可也是她家亲戚里最有长远眼光,最有能力的人了。
  看来抠有抠的好处,她爸要是也有这个抠劲,九十年代她家早就去济南买上楼房了。
  到了姑姑家,陈红娘俩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欢迎。
  除了姑姑,一家子都跑到楼下迎接。姑父、大表妹、小表妹,大家一起动手。
  扛袋子的扛袋子,搬箱子的搬箱子,来回两趟,才把陈红带来的东西搬上五楼。
  搬完东西,一家人累的都冒汗了。姑姑一个劲儿的埋怨:“你这孩子,我都好了,怎么还给我买这么多东西,这不是浪费钱吗?
  我这次生病可拖累你了,住院的时候你就没少花钱买药材炖补品。
  都出院了,你咋还大包小包的往家买东西呢?
  陈红,你买补品也就算了,咋还给家里买粮食呢?
  我们老家的地还种着呢,有粮食吃。”
  陈红笑着说:“姑,你没吃出来吗?我在医院给你送饭用的粮食很好吃,这些粮食和你们家种的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