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上中学老师组织我们去泰山后山游玩野炊。其实不只为了玩,老师会为我们布置作业。
  每次最少要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作文。我们中小学的作文,全指望这几处景点给我们带来灵感呢!
  那时候家家都穷,家里条件好点的同学,会花钱在乡里买几个烧饼一块锅饼带上,家里还会给煮几个鸡蛋放在书包里。
  像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农村孩子,会背上三四张煎饼,带上块疙瘩咸菜。
  而家里困难的同学,有的背上两个玉米面或者地瓜面的窝头饼子,带点自己家腌制的萝卜咸菜。
  那时候,水壶是奢侈品,没有几家人有,我们没办法带水,都是走到哪里,就喝哪里的山泉水。
  说来也奇怪,那时候的孩子真皮实,啃冷窝头凉煎饼,喝冰凉的山泉水,也不会拉肚子。
  一个个的精神头十足,来回步行七八十里地,连女孩子都不掉队。
  你知道吗?有大多数的同学,回家的时候还会扛捆柴火回来,女同学也会挖一书包野菜带回家。
  我们最喜欢秋游,那时候山里的野果多,什么山板栗、野山楂、野酸枣、野猕猴桃,大家都能收获不少。
  哈哈哈,我们这伙学生只要在山里一过,基本上跟鬼子进村一样。
  不能说寸草不生吧,却也光秃秃的连颗酸枣也剩不下。”
  周易笑的不行:“听你这一说,你们这不是游玩,而是去山里找果子去了?”
  陈红得意的笑了:“我告诉你,我小时候可野了,上山爬树不比男同学弱。
  每年秋游都能收获一书包好吃的。我还好点,每次到家都能剩下半书包野果子。
  你知道吗?我们班里那些男同学,在山里把书包塞的满满的,回家的路上,大家走一路吃一路,个个嘴巴不闲着。
  不等到家,书包里的野果子就被吃完了,可有意思了。”
  陈红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少年时光,除了吃、玩、干活,无忧无虑,光知道傻玩傻乐,也没有啥心事,更没有啥压力。
  日子虽然贫穷,可现在回忆起来,却都是单纯的快乐!
  听陈红讲她小时候的趣事,周易很羡慕陈红的童年时光,他也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事。
  “我们小时候,被关在家属大院,除了学习就是疯玩惹祸。
  打架,踢球,跟着伙伴们到处疯跑,不是今天打碎了这家的窗户玻璃,就是谁和谁又因为一点小事打架了。
  还真不如你们农村孩子会玩,也有地方玩。”
  第368章 各人尽各人的心意
  陈红瞪了他一眼:“你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们城市孩子,家长都有工资,城市里娱乐场所又多,动物园、博物馆、游乐场想玩什么没有?
  不过就是有的地方需要花钱买票罢了,你们也不差那几毛钱,可能早就玩厌了。
  我们农村孩子没钱,出去玩,即使邻近旅游景点,我们也得想办法走野路不买票,顺手还得收获点儿野果柴火。
  你知道吗?有一年我们村的人去灵岩寺玩,也是走的野路逃票,不小心从山路上摔下来,伤到了脊椎。
  和他一起去的小伙伴们啥也不懂,吓得背着他走了十几里山路回家,才凑了钱送他去镇上医院。
  镇上治不了,又辗转去了济南,最后瘫痪了。
  医生说,如果同伴们懂点医疗知识,原地不动,报公安或者找个木板抬他下山的话,也许他不会瘫痪。
  你知道吗?他家可穷了!穷的一年只有九个月能吃饱的日子。
  他瘫痪在床,一辈子没有再起来。后来他父母去世,姐姐嫁人,他就活在屎尿里。”
  周易在想,陈红是在告诉他,她们的童年,是苦中作乐的童年。
  而他的童年,是泡在蜜罐里的童年。本来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一次命运的交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要把日子过好,他们都需要努力!
  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无私付出。
  悄悄的,周易骨节分明的大手又不动声色的越了界。
  陈红无奈翻白眼:这男人,真是屡教不改!
  回到济南,一家人先回了趟别墅,把五块奇石都放在储藏室,陈红和周易商量,抽空找陈红爸给做几个奇石底座,把奇石安装好。
  陈红给爸爸打电话问了问,得知她爸手里没有合适的木料,还得去木材市场寻摸。
  看来做底座这事短时间内急不来,而且奇石底座的木料要求很挺讲究。
  要用质地坚硬的高档硬木,还要根据石头的颜色选择底座木料的颜色。
  另外还要视奇石的形状,雕刻底座的样式和花样。
  陈红从小耳濡目染,倒是认识一些好木料的材质。
  仓促之间,也寻觅不着合适的好木料。这事也急不来,以后多去木材市场转转,有合眼缘的好木料,也得买下来存着。
  好东西多多益善,有备无患,有奇石底座这事,陈红明白了这个道理。
  有空间在手,啥东西都得存点,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用上了。
  一家三口在别墅里休息了一会儿,就一起去了后院菜园。
  前几天他们两口子重新种下的青菜又长到一乍高了,年前割过的韭菜也又长起了一茬。
  年后陈红新栽的莴苣也长得有成人小腿高了,棵棵叶子嫩绿,植株有胳膊粗细。
  菜苔也长的郁郁葱葱,高二十五六厘米,正是鲜嫩好吃的时候。
  俗话说菜苔炖肉,吃了没够!
  陈红割了把韭菜,拔了两棵莴苣,薅了一捆菜苔,一家三口锁好别墅门回市中心的家里做饭。
  晚上陈红做了个菜苔炖五花肉,摊了两张鸡蛋皮切成宽条,凉拌了个蒜末鸡蛋皮莴苣。
  莴苣的嫩叶,她也没浪费,洗干净晚上蘸酱吃鲜嫩清香。她还炒了个黄焖鸡块,清蒸了一条东星斑。
  主食是全家人一起动手包的三鲜馅水饺。周易和于洋边吃边不停的赞叹:
  “还是家里的饭菜好吃!自己家种的菜苔有股特殊的清香味,和五花肉炖在一起真是绝配,青菜味和肉味结合真是太搭了。”
  “嗯嗯!谁也不如我妈做的饭好吃,这鸡肉真是越嚼越香,东星斑真是鲜味十足。
  妈妈,咱家种的莴苣真好吃,脆脆的很清甜,韭菜也又嫩又鲜。
  妈妈,咱家的莴苣都长大了,得赶紧吃,不然就老了!”
  周易也说:“咱们家人少,也吃不了这么多,红,给咱爸打个电话,让他跟义哥说一声。
  这段时间跑济南的时候,拐个弯,去别墅拔些菜回去。
  他们家没地方种菜,现在家里吃的除了萝卜就是白菜土豆。
  我看老太太也挺节俭的,大概也舍不得买反季蔬菜吃。
  咱爸年纪大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大冬天的,多吃点青菜挺好的。”
  陈红点头应下:“行,吃完饭我就给咱爸打电话。
  对了,咱爸年纪越来越大,再让他出来去工地干活,老爷子的身体也受不住了。
  我这几天考虑着,光月月给他钱花也不是个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