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元嘉草草> 第151章

第151章

  当然,本文中把年代更改,把蒙逊的故事放在牧犍身上,出于行文需要。
  ☆、秣陵春深
  彭城太守王玄谟,策马进了建康。
  走过里坊,又过市集,只闻一片喧嚣热闹,王玄谟面露笑容,身体轻轻纵送,使身下那匹骏马行进得更加轻快了。
  过了长干里,便是城中主干道,被称为“朱雀航”,有一“航”字,因为交界处正是流水清幽而晚来风景别具的秦淮河。而一边便是闻名遐迩的乌衣巷,可惜这里旧时居住的王谢大族,在晋亡而宋替之后,被忌讳士族过旺权势的刘裕、刘义隆两位皇帝慢慢瓦解。琅琊王氏尚留一脉尊严,而陈郡谢氏已经在政坛上近乎悄无声息了。
  一只春燕衔着泥飞过,王玄谟的视线也被吸引了过去,见那燕子原是补缀檐下自家的小窝,小窝里面探出几只乳燕的脑袋,唧唧啾啾,呢喃动人。
  “明府,”王玄谟的随从问道,“今日确要进宫见驾么?”
  “嗯。”王玄谟点点头,“陛下发旨火急,只怕有要事相商。我做臣子的,岂能懈怠呢?”
  太极殿里的刘义隆,用温煦的笑容迎接了王玄谟,见过礼后,王玄谟偷眼看了看御座上的君主,刘义隆似乎没怎么被岁月侵扰,只有仔细看时,才会发觉他的眼角有了几痕细纹,但也使他笑起来慈和了许多,连眸子里的光泽都不似早年那样精锐了。
  “爱卿一路辛苦了!”刘义隆微微颔首,“彭城百姓一向可好?爱卿沿途所见风物可好?”
  王玄谟稽首道:“陛下洪福,如今治世升平,国泰民安。仅仅臣治下彭城,去年稻谷两熟,今年种下的水稻,也正逢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百姓均是安居而乐业,赞颂陛下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仁政厚恩呢!”
  刘义隆微微笑笑,手指叩击着一旁的坐席:“前几日,江夏王进京,也是这么说的。去岁国库仓满,希望今年也能一样。”他望着王玄谟已经生了华发的头顶,轻轻叹着:“岁月忽已晚!这些年,朕用尽心力,好歹也算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先帝。只是想着北地遗民,心里总有些微微作痛。”
  王玄谟所在彭城,正是宋魏交界的地方,他听到皇帝说这话,顿时心中伤感,顿首道:“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而淮河以北的汉人们,望断天涯,企盼王师来拯救他们于水火。先帝北伐数次,可惜未能功成,便先薨逝。陛下前此也曾出兵打下河南,却不料魏虏凶残,趁着秋日马肥,回攻之势浩荡,又未能功成。北地之民,魂牵梦萦便是回到故国故土,臣常闻北地歌声,其音戚戚然,臣亦是心中不忍!”
  刘义隆不由闭上了眼睛,不知是不是忍泪不愿听闻。但他旋即睁开的双目炯炯然,带着他那南方汉人的脸上少见刚毅:“北伐数次,都是功败垂成。之前魏虏气数正旺,所以荡平胡夏、北燕、北凉、吐谷浑诸国。但是这些年,他地方虽广,苛政暴虐,民不聊生;而且与周边国家都不能交好,因而他北边的柔然蠢蠢欲动,卢水胡人也不服气的居多,连他自己兄弟都起兵造反。朕看拓跋焘疲于奔命,虽则一一消解了,但只怕也够伤元气了。”
  王玄谟顿觉精神一振,点头应和道:“陛下所言甚是!我国这些年都是大丰的年景,百姓添丁不少,国库充实,人都说是从汉室亡后百年来少有的盛世!此正是上苍赐福!而拓跋氏那里,和柔然交战正恶,听说魏主亲自出征,一路只靠劫掠供给兵卒,劳民伤财已至极点!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若是还偏安一隅,只怕后世修史的人写到我们,也会扼腕叹息吧!”
  *******************************************************************
  傍晚时,刘义隆顺着宫中弯曲的小道,边散步边盘算着心事。
  当他蓦然抬头时,才发现宫苑里已经到了梅子黄而杏子肥的晚春时节了。御园里浓荫匝地,风吹拂过便会带来阵阵香气,令人心旷神怡。他抬着头,在记忆中搜寻这香味来自何处,立在微风中好久,才想起这是兰香,来自一座满是追忆的宫苑。
  倒不由从国事中抽脱出了些烦躁,刘义隆顺着甬道往曾经熟悉的地方走。他们俩,关系甚至可以说颇为恶劣,一年难得见几回,可就是这样,竟然也生了两个孩子,于是她便安心在滋畹苑里抚育儿女,似乎再不闻窗外之事。
  罗安通报进去,少顷便见谢兰仪带着小女儿刘英媚在门口迎候。刘义隆先去逗弄女儿,拨弄了两下她耳边的珍珠耳珰,笑道:“你阿母一定要求高得很,起跪之间,都不见你的耳坠子怎么动弹!”眼睛似若无意地往谢兰仪脸上一瞟。
  谢兰仪看都没有看他,低眉顺眼、呆若木鸡。刘义隆却晓得,她这副神情是装的,和后宫其他寒族出身的嫔妃那些呆滞憨傻完全不一样。倒是小英媚,七八岁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既带着孩子气,又有点小大人样,偏着脑袋笑道:“谢父皇夸奖!”
  刘义隆忍不住把她抱了起来,这个女儿是他私心最爱的一个,一来自然是因为她母亲让自己求而不得,心里发痒;二来也因为这个小女孩是他所有女儿中最美丽的一个,长相明媚不说,小小年纪就令人一见忘俗,人都说,连美人谢氏都不能比。
  谢兰仪似乎终于看不下去了,开口说了除了迎驾问安之外的第二句话:“陛下当心别累着了。”
  刘义隆这才得到借口一样放下小英媚,点头道:“好。进去吧。”
  皇帝来幸,谢兰仪总不好推他出去,如今又有孩子,为了孩子,少不得咬牙隐忍。她只能做一副半死不活、暮气沉沉的样子,可惜刘义隆并不介意,从来没有因之厌恶或慢待。
  循例服侍完,谢兰仪自顾自穿起一层层的衣物,刘义隆腻声道:“这天已经有些热了。”
  谢兰仪说:“妾习惯这样睡。”把中衣带子扣得死死的。刘义隆只好道:“刚刚瞧你抱腰上的兰花绣得精致,一片叶子阴阳两面竟用了深浅不同七八种丝线。是你自己绣的么?”
  谢兰仪反射性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上,素绢的中衣裹得一丝不漏,她这才说:“陛下万几事暇,就没有其他可以思量的事了?”
  他那些绵绵的话,顿时给她堵得一句都说不出来了,刘义隆只好苦笑着仰躺着,瓷枕凉凉的硌着他的后脖子,一时间似乎睡不着。外面渐渐安静到极处,隐微可闻轻轻的虫唱,刘义隆清晰地听着枕边人的呼吸声——虽是背对着他,还是可以听得清楚,她和他一样,也没有睡着。
  刘义隆的手不觉小心地伸了过去,被他抚着的腰肢一僵,紧绷着半天都没有松下来。刘义隆半晌后才说:“兰仪,我准备和北魏开战了。”
  那厢顿了顿,似乎在思考该不该开口,最后还是发声儿了:“军国大事,陛下告诉妾做什么?”
  刘义隆道:“事关重大——”
  “可与妾无干。”她一口打断。
  面对如此急遽的回答,刘义隆愣了愣神,然后才说:“其他与你无关。但我想,如果能打赢了,不知道能不能逼拓跋焘把兰修交回来。”他大约自己也觉得这个想法太奇怪,但仍然在谢兰仪面前强自分辩着:“我也知道,她已经是拓跋焘的妃子,等闲自然是要不回来的。不过,拓跋焘这个人太残暴可怕了,听说杀臣子、杀儿子、杀妃子,连眼睛都不眨一眨。崔浩当年与他几近密友,说杀就杀了。北凉沮渠氏听说也是宠妃,赐了自尽也没有丝毫犹豫。兰修日日过这样战战兢兢的日子……我想想就为她不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