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元嘉草草> 第203章

第203章

  那些啜泣声一瞬间就变高了,刘劭得意的目光恰好落在谢兰仪身上,他小小地愣了愣,说:“不过,生了子嗣的,有功于社稷,就不必殉葬了。”
  所谓“有功于社稷”,大概只是个幌子,有儿子在外封王藩镇,手里就或多或少有兵权,天下没有完全平定,像刘昶这样的若是作乱,总归是头疼的事情。谢兰仪揽着刘英媚,并没有领情的模样,而是对刘劭说:“太子殿下,妾心里惶恐,不知里头情形到底怎么样,可否许妾进去看一看?”
  刘劭道:“里头状况有些惨,谢容华既是妇道人家,还是不必了吧。”
  谢兰仪心道:我阿父血溅西市的时候,我都敢瞪着眼瞧着,那时,你刘劭还在哪里?她冷冷地说:“陛下知遇一场,妾岂敢言‘害怕’二字?请殿下通融吧。”
  刘劭嘬嘬牙花子想了想,点头道:“那好吧。”但又指着刘英媚道:“小妹妹素来是父皇的宠儿,今日父皇身死,倒也让她抚尸追忆一番吧,也不枉父皇的‘知遇’。”说完,定定地瞧着谢兰仪母女。
  刘英媚已经骇惧得发抖了,抱牢了母亲低声道:“阿母,我怕!……”谢兰仪知道刘劭没安好心,但事已至此,怯场亦无用,轻轻拍拍刘英媚的后背道:“阿母在,不用怕。”
  一进殿,尚未散尽的龙涎香味也盖不住浓浓的血腥味。谢兰仪步履缓慢,但走得坚决,沿途看去,横七竖八的尸首躺在四处,木屐踩过血迹,踏得到处都是,变作了锈色,这些尸首几乎都是手无寸铁的文臣和近宦,谢兰仪在心里骂着刘义隆:你从来都如此冷静、稳妥,可是宫禁之中竟无带刀的近侍来保护皇帝!怎么这样的大事来了,你竟然犯这样的错误!
  然而,当她看见皇帝那张刀痕累累的御案旁,掉落着布满泪迹的废太子诏书时,她心里对这个仇恨了半辈子的男人产生了同情: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只因为他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无法相信任何人的冰冷寂寞感!无论后宫嫔妃、朝中臣子,都在他的心灵之外,隔着堵高高的墙,他防范了这个,猜忌了那个,最后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靠。他唯一勉强可以信赖的,也只剩自己骨肉儿女——可偏偏,他养出来的,是几头无情无义的恶狼!
  御案翻倒着,那张矮矮的雕漆桌子之后,躺着刘义隆冰凉的身体。
  刘劭忙着排除宫里的隐患,忙着准备登位称帝,都没有顾及到自己好歹要做出的“孝道”的姿态,连父亲的尸首都没有收拾一下。
  谢兰仪凝望着他,他遍身是血,淋淋漓漓地被裹在斑斑赤红中,手指全部断离手掌,颈部的血口子狰狞得如一张大笑的嘴巴。而他却平静地闭着眼睛,合着嘴,白里透青的肤色在殷红的血迹中显得格外白、格外青。谢兰仪伸手摸了摸他的脸,手上沾满了粘腻的血,他的皮肤已经没有了温度——其实,他也有火热的时候,只是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从我阿父算起,这乱世中的英雄人物大约都难以善终……谢兰仪平静得超乎自己的想象,她回头对女儿说:“阿母的针线包没有随身带着,你的在不在?”
  英媚的声音颤抖得几乎发不出来,好久才结结巴巴说:“在的……阿母……我好怕!……”
  “怕什么!”谢兰仪轻轻呵斥着,却连一眼都没有关注女儿此刻惊恐的眼神,只是伸手从她手中接过绣着精致图案的针线包,小心从里头抽出细细的银针,又拿出丝线,一团一团比对着,找到了白中隐青的一色,脸上露出了些满意的笑容。
  刘劭进殿时,看着谢兰仪俯伏在刘义隆身畔,跪在血泊里,半个身体靠着他被染得赤红的前襟,沾染得一身也是噩梦般淋漓的红色。可她的嘴角却带着一丝笑意,用哄孩子入睡的甜美歌喉轻轻地、慢慢地,哼着无名的曲子。而她的手上,银针不时在刘义隆的伤口处划过一道道的银光。刘劭杀人时尚未觉得惊怖,检查尸首时尚未觉得惊怖,此刻,此情,此景,却让他毛骨悚然,觉得周身瘆的慌。
  谢兰仪慢慢把一个个血口子缝了起来,掉落的手指也细致地缝回到了手掌上。她露齿对刘劭笑道:“陛下素来是爱修饰洁净的人,哪怕穿着葛布,也不肯稍有沾污,也不喜欢破损。他完完整整地来,也得要完完整整地走。”
  刘劭见那针线活儿,真是做得极好!死人的皮肉不会再流血,因而伤口抿得整齐,远看竟吻合成一片,近看却见针脚密密如蜈蚣百脚一般,由不得人不寒毛站班。刘英媚已经吓得几乎要晕倒,蜷缩在一旁话都说不出来。谢兰仪却还对她道:“英媚,打些水来,我给你父皇洗干净。”
  刘劭咽了一口唾沫,对两旁的心腹道:“这女人怕是要疯了!快把她拉开!还有一些有儿子女儿不宜赐死的先皇的嫔妃,一道塞车里,给朕送出宫去,看着好恶心呢!”他想了想:“江夏王府里地方大,先都送他那里去。”
  两个披甲的近侍连忙上前要把谢兰仪拉走,谢兰仪嚷道:“慢!”她指了指缝在刘义隆脖子上的一根线头,示意他们稍等一会儿,然后毫不犹豫地凑过去,用牙齿咬断了那根线头。
  他的颈脖处一点温度都没有了。
  可他们曾经的耳鬓厮磨,仿佛就在昨日。相伤,只因为相爱。他们以一根银针作为两心相识之初,便也以这根银针终结他们的相知,也算是有始而有终。
  车儿……,谢兰仪在心里说,我一直晓得你的痛苦,只不过从来不愿意去承认而已。我原谅了你的薄情和恩情,却再无法原谅自己了!只为一切的孽因,俱是我造成的,我对不起你!
  她的嘴角还带着刘义隆的腥腥的血渍,终被最后拉离了他的身边。
  *******************************************************************
  自从北魏退兵,刘义恭从彭城来到建康,只因为刘义隆身边实在少不得一个能帮他尽心打理国事的信臣。这位从小被父亲宠爱,长大又得哥哥信任的翩翩男儿,喜欢带一脸和煦的微笑,却只是为了掩饰他所缺乏的独立和自主。
  阿兄死得莫名其妙,太子刘劭再一口咬定是“徐湛之弑君”,刘义恭也明白那不过一句掩饰的瞎话而已。事情从前到后一推导,自然明白始末:刘义隆意欲废太子,而行事不密,泄露了出去,手握兵权的刘劭带兵逼宫,他手下的亲信将领张超,第一个冲进玉烛殿,而后,便传来皇帝的死讯——这一切,简直是不言而喻!
  刘义恭心里愤恨如潮水,可是,对着刘劭派来的人,他恭恭敬敬地低头道:“那么,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太子赶紧登极,处理国事吧。”
  来人深为满意,笑笑对刘义恭说:“皇叔忠心耿耿,陛下必然激赏!”刘义恭笑得勉强,转脸见几驾大车驶来,下来一群宫中人,大半都是哭哭啼啼的。他知道这是“新皇帝”的谕旨,悄悄叹口气道:“都安置下吧。看看王府里还有多少用度,侍应她们,能够丰厚些,就丰厚些吧。”
  他并无要事,却觉得满脑子都是事,一头的焦躁。
  宫中送出来的这些妃嫔公主,不论曾经得宠与否,都是自己的嫂氏和侄女,一个都不宜怠慢,可是府中地方再大,毕竟也有限,只能腾出后院大家挤挤罢了。这拨人还没安置妥当,突然一个仆妇报来:“郎主,后面说新蔡公主发烧惊厥,要延请医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