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汴京小面馆> 汴京小面馆 第32节

汴京小面馆 第32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如此,交友亦然。”谢祁淡淡反驳,不过一句话便将同伴们的话堵住了,“不过沈娘子的饼的确美味,确是吃过。”
  沈渺揉着眼,直起身,身上簌簌落花。
  她睁开眼,便见谢祁穿得书院的衣裳,清清爽爽地站在跟前。
  见她醒了,他下意识便一笑。
  “沈娘子安好,今儿童子试,我便猜着,沈娘子应当会来。”他眼眸乌黑,望着人时总显得格外专注,像一汪深泉,静静的,“果然遇着了。”
  方才一出来,谢祁便下意识举目在寻了。
  沈渺便也笑:“我来送济哥儿考学,便干脆在这儿等他……”她看向他身后露出诧异神色的其他学子们,好似谢祁果真熟稔地与她搭话,叫他们都意想不到似的,“九哥儿预备出门玩呢?砚书没跟着呢?哦对了,我想起来了,砚书在家。”
  “嗯,去尧山庙登高,瞧一眼日落金山的美景。”谢祁耐心极了,“砚书不识字,从不与我来书院读书,在家里胡闹呢。”又扭头指了指身后十三四岁的书童,“这是秋毫,沈娘子应当也见过的。”
  是在谢家见过一面,沈渺也想起来了。
  那看起来清秀又稳重的书童替谢祁背着书箱,极有礼地揖了一礼。
  她便也还了礼。
  “好兴致。山路难走,九哥儿要不要备点儿吃食,我今儿刚做的。”沈渺寒暄不忘挣钱,举起手里的藤筐,笑吟吟地玩笑道,“这炊饼叫紫袍金带,吃了这饼日后一准能当大官人。”
  “好市侩的娘子。”谢祁身后有个同伴嗤笑出声。
  尚岸用手肘撞了那人一下,小声道:“好了,你总多嘴做甚么?”
  谢祁没理,反倒听沈渺的话低头看去,看到那炊饼烤得金黄中带着淡紫,胖乎乎的,中间还嵌着一圈花生碎,这才会心一笑:“沈娘子名儿取得真贴切呢。这饼的颜色可是用桑子染的?染得真好。”
  说着抬头看了看天色,又道:“再过会子,童子试应当快散场了。”
  回头便指了指炊饼:“沈娘子便都卖与我吧,你要回内城,路远,一会儿也好早些打道回府。”
  沈渺愣了愣,反倒不好意思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谢祁道:“我知晓。”
  顿了顿,又解释,“我们人多,本要买这许多。”
  沈渺便将手里的筐子都送给了谢祁,也没收他十二文,折价卖十文一个。
  “你不必忧心,童子试不难,济哥儿这段时日若好生读了,一定能考得顺当。”谢祁拎过藤筐,寒暄了几句便也要走了。
  沈渺心下温软,道:“借九哥儿吉言。”
  两人相互施了一礼算是道别,谁知谢祁起身时却忽又看向她。
  沈渺不知其意,以为他还有什么话说。却见他清澈的眼眸里涌上细微的犹豫,下一刻,他竟伸出手将沈渺肩头细碎的落花轻轻地拂了去。
  随着花落,他道:“沈娘子,再会。”
  沈渺怔了下,也忙道:“再会。”
  之后,她一直望着谢祁与其他同伴走远,他们的背影渐渐走到了驿道的尽头,几乎瞧不见了,沈渺才轻轻抚了一下自己莫名滚烫起来的胸口。
  她没来得及咂摸一下方才突然扑腾了两下的心跳,书院内又响起钟声了。
  这回随着那钟声悠扬,恢宏的大门里已经涌出了人流,她的注意力立刻便被吸引了过去,把湘姐儿从大背篓里抱起来,一把驮在了肩上:“湘姐儿,看看济哥儿可出来了么?”
  湘姐儿迷迷糊糊,她方才在梦里正威风凛凛地给雷霆、小狗和三只小鸡都抓来开大会驯话呢,就突然被叫醒了,只好睡眼惺忪抱住阿姊的脑袋,使劲瞪大眼。她看得眼都酸了,才看到在拥挤的人流中被挤得好似一叶颠簸小舟般的济哥儿。
  她立刻便大力地挥起手来,企图让自个变成一面醒目的招子。
  “阿兄!阿兄!我们在这儿呢!”
  沈济在人堆里听见呼唤,转头一看,妹妹坐在阿姊的肩上,脸上还带着一圈睡红印,那印子还是整齐的藤条纹。
  他一颗心,瞬时便安定了,立刻拔腿朝她们跑去。
  而走远了的谢祁也被同伴们团团围住,孟三贱兮兮地搂着他肩膀逼问道:“不对劲,实是不对劲,九哥儿,你怎么与那饼娘子情分如此相厚?究竟怎么一回事,还不速速招来!”
  另一人也重重点头,嘴里嚷嚷道:“谢九啊谢九,那书院冯博士的女儿冯七娘才学斐然,诗文在闺阁流传不衰,她日日来学舍外头等你,还让你替她瞧瞧她新做的诗文,你都从不与她多言,总推说已定了亲,如今怎的倒对这卖饼的娘子如此不同?”
  “是啊……博智说得有理。等等!等等!我瞧着那卖饼的娘子分明梳着妇人发髻,但又独自带着孩子出来讨生活,莫不是个寡妇?好哇谢九!难不成你也有那等扒寡妇家墙头的癖好?原来……原来你也喜欢寡妇!”孟三摸着下巴推理了一番,更加震惊地大叫起来。
  尚岸原本没参与同窗们对谢祁的揶揄,正拧开随身携带的牛皮水囊仰头喝水,结果也被这一句逗得一口热茶喷出来,想笑又呛得慌,弯着腰咳个不停。
  “什么叫‘也’喜欢?你这话倒不像在说我,像在说你自个。”谢祁倒是神色十分平稳,顺手从筐里拿出个紫袍金带炊饼,直往那滔滔不绝讨人嫌的嘴里一塞,“湘姐儿不是沈娘子的孩子,是她妹妹……罢了,我与你说这些作甚?你且吃了这饼,便知晓我为何与她相熟了。”
  孟三猝不及防被结结实实塞了一嘴,一时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呜呜呜地再也说不出讨嫌的话来,众人见他吃瘪,也纷纷大笑起来。
  “哎?好似真挺美味的,手艺确实不错。”好不容易嚼了几下吞下去,孟三惊喜地看向了谢祁,“你难道真因为她做的饼好吃便与她折节相交了么?”
  “何为折节?这话便不对。”谢祁不赞同地蹙眉:“天地之间,人皆同类,岂以身份之殊而相轻耶?我以为,贵者不必骄,贱者也不必卑。所谓贵贱,不过是祖上积下的家私多寡不同,与其人又有何关系?不论是读书人也好、卖饼娘子也好,士农工商,也不过是从业有别罢了。难道贩夫走卒或引车卖浆者流,便不能怀壮志、具才情了么?你们都推崇冯七娘的诗文,我却觉得听来靡靡霏霏,尽是闺阁中的无病呻吟罢了。冯七娘生在贵胄之家,父母疼爱、衣食无忧,因此才会不识愁而强说愁,其实这也无错,反倒是天大的幸运。有这样的幸运又如何呢?在我眼里,沈娘子虽不通诗文,却更通透可爱。”
  尚岸和孟三几人都听得沉思了起来。
  谢祁仰头,残阳半掩,余晖正奋力透云而出,他步履渐缓,驻足静看了好一会儿。
  同伴们却又开始逼问孟三喜欢的是哪家寡妇,还说起了旁的什么,并没留意到他,嬉嬉闹闹向前走,笑声荡在耳。
  唯有谢祁一直远望那西垂日暮,不知想到了什么,眼底慢慢透出温软的笑意。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相信总有一日,我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谢祁原本从没去想过,他为何总愿意亲近沈娘子,但今日经过同窗们一番诘问,他忽然便意识到了缘由——古有伯牙鼓琴、子期善听,一为琴师,一为樵夫,他们二人身份悬殊,却能以琴音通心,志意相契,遂成千古知音之美谈。
  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从而区别以待,或许这本便是错的。
  他只觉脑海中一切混沌都被涤荡了干净,他步履也轻快了起来,很快便追上了同窗友人们,他们始终逼问不出孟三心仪的寡妇究竟是谁,便都在闹他。
  远处,是余晖中散考后诸童子纷出的人海人潮,近处是拂过襟袖的凉风,以及那散在风中的少年郎们的欢忭笑声。
  ***
  当晚,沈渺便以庆祝为由,与济哥儿、湘姐儿关起门来狠狠吃了一锅野栗鸡汤。济哥儿听了还怪不好意思的,低声地说:“还不知能不能考上呢……”
  刚考完便庆祝会不会太轻狂了些?
  沈渺绑好袖子进了灶房,回头笑道:“才不管这许多,你一个多月尽心读书了,甭管最后能不能考上,为了你先前的努力,咱们都合该庆祝一番。”
  她说完便进灶房里看鸡汤熬得如何了,没瞧见济哥儿听了这话脸红红的,双眼也闪闪发亮,好似今夜天上那点点星光簌簌落入了他的眼底。
  湘姐儿仰起脸来,围着自家阿兄转了两圈,嘻嘻笑道:“阿兄你脸怎的好红,阿姊夸你,你心里正偷着乐是不是?那你便乐出来嘛!”
  “我没有!”沈济恼羞成怒,抬手把妹妹的腮帮子往两边拉扯。
  “好疼!臭阿兄!”
  外头兄妹俩在外头又打闹起来,沈渺没理会,他们俩闹腾起来一向有分寸,不用多管。
  她顺手拿了个干净帕子隔热,一把掀开锅盖,热气湿漉漉地扑了满面,在锅上用文火熬了一日鸡汤细小地冒着泡儿,汤水已熬得亮黄鲜浓,黄黄的鸡油浮在汤面上,剥了皮的栗子已烂得筷子一拨既碎。
  家里的鸡还不够肥,湘姐儿也不让杀,当然沈渺也没打算杀,只想留着下蛋做种。于是这鸡是昨日去菜市口鸡贩子那儿买的,正经的正阳三黄鸡,小小一只,肉却喂得很结实。沈渺为了省一文宰鸡钱,便自个提着鸡脚气势汹汹地回家割喉放血、拔毛破肚。
  家里这两日也预备要铺瓦了,堆满了刚烧好的瓦片,连个下脚地儿都没有。她便只能烧了热水,抬出斩板和菜刀,蹲在巷子里杀鸡,还被送酒回来的顾屠苏看了个正着。
  手起刀落,给鸡抹了脖子,谁知它猛地一挣,鲜血飞溅了出来。沈渺接完血,在热水里拔了毛。
  一刀破开鸡胸骨,面不改色地掏出满肚子内脏,还顺手把鸡肠子给洗了,腥臭的鸡内脏她一点儿都不嫌弃,这些东西在她眼里已经化成了一道道美味:回头还能做个小炒鸡杂,加点儿酱姜,酸辣脆嫩,可好吃了。
  宋人的酱姜味儿吃起来好似泡椒,很是美味。
  想着想着都有点饿了,沈渺对着一地乌糟全不在乎,甚至还咽了口唾沫。
  洗完之后,顺带把鸡腰子掏了,然后她满手鸡血一抬头,顾屠苏呆呆地看着她,后背却贴着墙根,就这般悄无声息地溜进了对门。
  她耸耸肩,继续砰砰砰地剁鸡,不到一刻钟就收拾干净了。
  扫干净满地血水,进屋拿镜子一照,才发现今日老马失蹄,这脸上、衣襟都带着血点子。
  她讪讪地洗了干净,这副模样好似是有点可怕哈。
  不过这算什么,哪个厨子不是这样过来的?这都是基本功!凭谁在饭馆后厨里杀了十几年的鸡鸭鱼牛羊猪兔牛蛙生蚝大鹅……
  这心都与手中的刀一样冷了。
  鸡是前一晚杀的,汤是清晨便下锅熬的。沈渺习惯了赶早市,照常天不亮便起来,先将鸡肉与姜片一块儿炒出香气,便可以直接加入沸水炖上一会儿,野栗子也是买鸡时顺带买的——栗子易储存,这是去年冬天农人们收下来的栗子,用麦秸覆盖在雪地里藏了一冬,开春了再挑出来卖。
  沈渺买得正巧,那挑着扁担进城来卖栗子的农人说,他卖完今儿最后一担,便再也没有了,要明年才能吃上了。
  被雪冬藏的栗子因半脱水会显得像个硬邦邦的小石头,但只要遇上汤水,便会瞬时焕然新生,比新鲜的栗子还要糯甜三分。这样的野栗子耐熬,尤其与鸡汤同煨,堪称绝配。
  沈渺一掀开那锅盖,便香气氤氲,满屋子飘香。
  一闻到味儿,正在院子里追济哥儿打闹非要也捏回来的湘姐儿和她身后不明所以也跟着追的小狗儿,几乎同时跑了进来。
  湘姐儿扒拉着灶台,踮着脚便往锅里看。
  豆大文火仔细熬了一日的鸡汤像琥珀一般,清而不浊,金黄的油星微泛,在灶火下泛着一点点白,光润诱人。
  板栗沉于汤底,已经熬得绽裂,栗肉金黄,被阿姊一勺勺舀了出来。
  湘姐儿站在灶台边便迫不及待开始喝汤了。
  她对着碗吹了又吹,急得不行。一边的阿姊拿大陶瓮将汤都盛了出来,剩下的熬得脱了肉的鸡架子、碎肉渣和汤都拌了饭,也给小狗和雷霆做了一顿丰盛的狗食,等等温了再拿去给它们吃。
  等到汤终于能入口了,湘姐儿喝得浑身发热,人都飘飘然了。这鸡肉炖煮至烂,肌理间饱含汤汁,栗肉金黄,绵糯沙甜,又几乎是入口即化,她喝得都快停不下来了。
  沈渺顺手又刷好了锅,又炒了一盘鸡杂、一盘红烧鸡血豆腐。
  沈家姐弟三人坐在灯火下,喝着鲜甜浓香的鸡汤,配上酸酸辣辣的酱姜炒鸡杂、细腻嫩滑的鸡血豆腐,再来两碗杂粮饭,各个吃得坐在椅子上揉肚子,揉得揉得又不禁相视一笑。
  小狗窝在他们三人脚边,正专心啃鸡大骨,听见他们笑,便也摇起尾巴来。
  院子里暖黄轻晃的烛光透过纸窗泻了一地,小鸡们早已回窝里挤着睡了;院门口,雷霆大大的脑袋垫在前爪上,一如既往安静地卧在地台下。它食盆里的鸡肉汤拌饭也已吃空了,门缝里透出的暖光,照亮了他微微抖动、放松下来的耳朵。
  这一夜,沈家三人两犬,梦里都在打饱嗝儿。
  过了没几天,沈家新造的三间瓦房盖上了最后一片瓦,院子里最后一块儿碎石也被夯进了土里,开垦出来的两块小菜地冒出了第一茬木耳菜。沈渺姐弟三人也总算各自都有了屋子,兴冲冲地花了一日从铺子里搬出来。
  铺子里重新粉上腻子、换上新门板,原本封起来的两扇窗久违地敞开了,糊上了新的绿纱。
  那个被烧得一塌糊涂的沈记汤饼铺,总算换了副新模样。
  一日清晨,天蒙蒙亮。李婶娘打着哈欠,卸下李家锔瓷铺的门板,她一抬头,忽然发现距离自家铺子不远的沈记汤饼铺,那重新粉刷过的两根门柱上,不知何时已经挂上了两块绘有降鬼大神 “神荼” 和 “郁垒”的桃木板。
  她揉了揉眼,探出头望去,沈记汤饼铺曾经被卸下的那块红木黑字的旧牌匾也已悬挂在门楣之上了,在清凉的晨曦中,正泛着质朴的光。
  她扶着门框,望着望着,这心头竟也生出了些酸胀的感念。
  三年了,曾家败人散、付之一炬的沈家汤饼铺,终要重新开张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