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听到系统的解释,楚宛晨放下了心,不是强制任务就好,到时候自己不想做就不做了。
眼下楚宛晨不缺金钱,商城里的资产对楚宛晨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她现在最想换到的就是仿生机器人。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沪市几天,楚宛晨已经习惯了有人伺候的生活。
他们未来几年都要留在黔市,黔市不像沪市,没有那么多专业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而且用外人总是不那么让人放心,身边要是有个永不背叛,还不用休息的管家机器人,能给楚宛晨省下不少麻烦。
换一个管家机器人也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刚好能在她开学前攒够积分兑换。
第25章 滇市行结束
大致浏览了一遍系统商城后,楚宛晨又将视线转向了系统补发的签到奖励上。
变美药剂!
作为系统升级前最后一次发放的奖励,变美药剂可是王炸级别的存在。
经过前几支精华的改造,楚宛晨也算是个肤若凝脂的80分美人了。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
皮肤是否白皙对一个人的颜值影响是很关键的,更遑论白皙的同时还毫无毛孔。
再普通的五官,拥有以上两个优点,也能提高好几个百分点。
楚宛晨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她五官其实并不精致。
鼻子山根不高,嘴巴并不红艳。
唯独一双眼睛生得极为漂亮,眼尾微微上挑,仿佛有千言万语蕴含在眼波流转中。
但是这样一双美眸,此前却一直被框架眼镜遮挡住,即使有再多的美好都被束之于厚重的镜片后。
在服用了系统奖励的体质增强药剂后,楚宛晨才终于摆脱眼镜的束缚,一双桃花眼得以重见天日。
系统在发放变美药剂时,一并解释了它的功效。
同之前的美白精华不同,变美药剂并不是在7天时间里将人变美,而是一点点改变服用者的五官比例。
在他人眼中,服用者的变化其实并不会非常明显,只会被认为她是长开了。
等到丑小鸭彻底变成白天鹅那天,人们也只会认为是女大十八变,并不会将她与整容等黑科技联系在一起。
变美药剂的变美效果类似于电脑里的修图软件,它能够将服用者不完美的五官慢慢调整至大众认知中的完美。
没有女人不爱美,楚宛晨没有犹豫地将药剂一饮而尽。
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楚宛晨觉得自己的五官更好看了一些呢。
“二宝,快点起床了。我们今天还要去买特产呢。”
看来姥姥他们也起来了,楚宛晨不再耽误,快速梳洗完跟着众人去餐厅吃了早餐。
几人在滇市玩了近一个月,从滇市雪山到洱海,从洱海到茶马古道。
有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导游带路的好处就是,可以和寻常旅客错开。
让他们即使是在旅游旺季的暑假也能够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体验,导游还带他们去了许多只有当地人知道的宝藏饭馆,这些小馆不用排队味道也极好。
每到一个地方,几人都购买了大量的滇市特产,导游带他们去的店里都是味道好且价格公道的特产店,不得不说,有一个好的导游,能让旅途愉快不少。
楚姥姥当年是来黔市援建的知青,当时她这一支不少人都从吉市迁过来了,改革开放后,大部分人选择留在黔市,经过这么多年的开枝散叶,黔市有着他们家不少的亲戚。
楚姥姥在家族里的辈分很高,大家每逢过年都会来姥姥家吃年夜饭,再加之楚姥姥为人热心,社交能力又强,亲戚间的关系都很亲近。
虽然已经吉市几十年了,但是北方人的大方豪爽刻在姥姥的骨子里,只要出远门,姥姥都会给大家伙带特产纪念品。
这次来滇市,楚姥姥当然不会忘了黔市的亲戚们。
滇市有春城和花城的美称,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很适合植物的生长,所以滇市的鲜花在全国都非常有名。
这里的鲜花饼、玫瑰花酱用的滇市当地养殖的玫瑰作为原料,味道极好并伴着浓郁的花香。
楚宛晨一行一路边尝边买,只要觉得好吃就买下,不知不觉每样都买了几十份,这些特产不仅要送给亲戚,还有几人的好友,这些人也经常给他们送礼,平时他们没有机会回赠,好不容易出趟门,可要买好东西回礼给人家。
也幸好现在各个特产店都配有快递服务,不然这么多东西几人还真拿不了。
几人回到黔市时,已经接近暑假的尾声。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玩到,但楚宛晨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回黔市处理,这趟初中的毕业旅行只能就此告一段落。
好在几人玩的非常尽兴,尤其是两位老人,一辈子节俭的二老,这次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决定改变过去清贫的生活方式,以后要经常出门走走。
其实二老的想法很简单,与其等以后他们两老的走不动路了,还不如趁现在身体健康时多出去看看,两人每个月也有养老金,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两人旅游了。
楚宛晨没想到这次旅行还能有这样的收获,感到十分惊喜。
第26章 开学前的准备
楚宛晨回到黔市时已经是八月中旬,还有十几天,她就要去高中报到了。
她要在这十几天内敲定房子的事情,时间并不充裕。
黔市属于三线小城市,房价并不高,即使是市中心的房子每平方也不过一万出头。
实验中学地处黔市繁华地带,紧邻市民广场,不远处是黔市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
这里有着黔市最贵的学区房,即使在当下全国房价下跌的背景下,也能够达到近两万一平的价格。
但是楚宛晨看不上这片学区房,这些学区房大都是20年房龄的老房,因为建成时间太早,里面的各项设施都已经损坏,垃圾也堆在一起没有人打扫,物业不作为,里面的住户不愿意交物业费,物业更加消极怠工,如此恶性循环,房子更显破败。
让已经过惯了奢靡日子的楚宛晨去住这种房子,真是比杀了她还让她难受。
周围也不是没有新房,但这些新小区的房子大都层高近40层,不说邻里关系难以处理,就是早晚高峰使用电梯都是个问题,而且小区楼与楼间隔太近,但凡楼层低一些连阳光都照不进来。
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楚宛晨和妈妈几天下来都没有找到心仪的房子。
最后两人不得已只能放弃学区房,选择在楚姥姥家附近购房。
楚宛晨原先的家离楚姥姥家并不远,步行也就5分钟。
说起来,楚宛晨所有亲戚其实都住在同一厂区。
楚宛晨所在的厂区是由两个厂子的家属区组成的,一个是楚母原本上班的西南工具厂,另一个是楚父所在的西南汽车配件厂,厂区里大部分人都是从北方过来援建的人,厂区里有小学和初中,楚宛晨从幼儿园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厂区,可以说厂区承载着楚宛晨整个童年,她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
现在兜兜转转还是要在厂区附近买房,可能也是因为两人潜意识中不想离开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