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奇幻玄幻>清末的法师> 清末的法师 第221节

清末的法师 第221节

  这么自信的么?
  赵传薪的确很自信。
  作为男人,可以没钱,可以没权,但是没了自信前二者皆不可得。
  他已经离开港岛大饭店了。
  走在临海街道,海风拂面,少了车水马龙的杂音,还是挺享受的。
  有个胡须浓密头发卷曲的矮个男人,背着一把乐器,挨个的进出街边餐厅酒馆,然后一次次被人赶出来。
  赵传薪朝他走了过去。
  “嘿,你背着的是吉他么?”
  那人用蹩脚的英文回答:“是的,先生。”
  赵传薪来了兴趣。
  此时在国内,想看见一把吉他几乎不可能。
  就算是在美国的时候,他也没见过有人玩吉他。
  吉他发展历史很曲折,十九世纪中叶由于钢琴和提琴乐器出现了一批名震青史的演奏大师,吉他进入音乐历史低潮期。
  吉他的塞戈维亚时代还未到来,而过去辉煌已经落幕,此时正是吉他遭受冷落的时候。
  也就是西班牙人玩吉他玩的最多。
  看看眼前这个男人相貌特征,应该就是个西班牙人。
  “把吉他卖给我吧。”
  “啊?那不行,我需要它,我靠它生存。”
  西班牙人见赵传薪人高马大,有点紧张的说。
  “你多少钱买的?”
  “很贵的,先生,买一把吉他要30元!”
  乐器一直很贵,即便后世也是如此。
  赵传薪掏出两摞银元:“这里差不多有40,卖给我。”
  “不是钱的问题。”
  “50块,这是最后价格,不卖我就走了。”
  “成交!”
  赵传薪接过吉他,扒拉两下,有声音。
  至于音色,他根本不懂。
  但是他会弹仅仅一首半歌。当初死记硬背下来的,教他的妹子恰好用的就是古典吉他。
  西班牙人交了吉他,道了声谢喜滋滋的跑了。
  赵传薪拎着吉他在海边散步,不多会儿到了船屋那。
  海映星稀,露凝月华。
  夜色里,他看到了坐在船头,呆呆看着他的船屋的渔家姑娘。
  当赵传薪脚步落在船上的时候,动静很大。
  渔家姑娘转头,语气带着些惊喜:“你回来啦?”
  赵传薪笑了笑:“你做什么呢?”
  “我帮你看船呢,这段时间有很多贼。”
  小姑娘心眼太实在了。
  这些小船,每天都要出港捞海货,虽然走不远,可每次回来停泊的位置都不同。
  但小姑娘家的船屋,却始终靠在赵传薪这边。
  赵传薪看看周围,发现今晚上这边孤零零的就两艘小船。
  怪不得小丫头在这看守着。
  他在船舷坐了下来。
  小姑娘好奇问:“你拿着的是什么?”
  “这个?这叫吉他,是一种西洋乐器。”
  说着,赵传薪横放吉他,轻拨琴弦,找了找感觉和回忆。
  手指头从生疏到娴熟,用了至少几分钟。
  小姑娘双手拄着下巴静静的听着,看着,她也听不懂好坏。
  找到些感觉,赵传薪开口:
  并没要求有谁能体会,更别善作慈悲。同情才不会给我安慰,反而让我流泪……
  然后,停下了。
  小姑娘等了半天,大眼睛忽闪忽闪:“怎么不唱了,很好听呢。”
  赵传薪很“腼腆”的一笑:“这首歌我就会弹开头。”
  当初听这歌的时候,觉得前缀相当棒,后面就不感兴趣了。
  此时,多数人缺乏娱乐,听戏,或者勾栏听曲,那得是家境殷实的人家才有本钱干的事。
  穷苦人拉拉家常,嘴里叽里咕噜的说某些人闲话,这大概就是娱乐了。
  当赵传薪弹吉他唱歌,竟然有船屋主动靠拢,几个渔家人在附近停泊下来,都围在船舷望着这边。
  “再唱一个!”
  “唱得好。”
  当一个人鼓噪,其他人也帮腔。
  他们太闲了。
  赵传薪没理会他们,朝小姑娘眨眨眼:“还想听吗?”
  渔家姑娘点点头,扎的辫子随之甩动。
  再次拨动琴弦,这次节奏缓和了些,同样的前奏他弹了两遍。
  众人听得眼睛一亮。
  此时听曲儿,都是戏腔,大家哪里听过赵传薪弹的这个?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
  黄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经赵传薪一番歌词魔改,在这个时代还挺应景的。
  而远处,有一群人结队而行,似餐后散步。
  他们也被歌声吸引,缓缓靠近……
  1907年还只是个开始。所有精彩还都在后面呢,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写不下去了。
  偶尔有进去的章节,想办法修改放出来就行。
  这么说吧,没400-500万字,大纲都写不完。
  有票捧个票场,没票捧个人场。
  感谢大家一路支持,让我动力十足。有成绩,作者很容易就能坚持下去的。
  第199章 这太客气了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李光宗是个温和却不乏力度的人,任谁与他交流,也不会觉得难受,但也别想得寸进尺。
  今天和弥墩相谈甚欢,同时还多了个志趣相投的好友——李梓钰。
  两人是同一频道的人。
  餐后,李光宗率先告辞,李梓钰和他同行,却不知道为何那个日本人和他白人婆娘也非要跟着。
  加上吃完饭回来的鹿岗镇保险队双喜等人,一行人在海岸散步消食。
  人多热闹,一路谈笑,没多远就听到了琴声歌声。
  李光宗侧耳细听:“咦?好像是先生的声音。”
  于是,众人往船屋那赶。
  泽娜·基思在朦胧夜色中看到了拿着吉他弹唱的赵传薪,他嗓音并不尖,但气息非常足,有高音。唱的说不上有多妙,可配合他那与生俱来的感染力,就让人觉得有种穿透感。
  “原来,伊森还会唱歌?他真是个多才多艺的男人。”
  旁边李梓宁哼了一声。
  虽不见赵传薪有文章出世,不见其文学功底,但他上马能打的洋鬼子哭爹喊娘,下马能作画唱歌,也算是文武双全了。
  可就这么个文武双全的人,却打女人……
  她摸了摸脸颊,感受隐隐作痛的后背,莫名的,有些脸红,且发烫。
  一曲罢了。
  “再来一曲。”
  “别停呀,我给你两条鱼。”
  寂寞的渔家人,还没过足了瘾呢。
  赵传薪起身,抱着吉他抚胸施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