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不知过了多久,他哽咽道:“可是,我已经不想再考了。”
  抛开现实世界他上班几年早把高中知识忘光了不提,这个年代的高考题目和他参与过的高考肯定也不一样。就算从现在开始备考,一年后也未必能考上。
  高考是崔何平想过之后最先放弃的路,此时说出口,他以为自己会被恨铁不成钢的父母骂,却不想对面又叹了口气:“你真不想考,那就算了。”
  儿子已经被逼疯一次,崔父是真的看淡了:“昨天我和你大伯去喝酒,他家小孩在镇上那所小学读书,你去求求你大伯,让他约班上的老师和你见一面,说不定能让你进那所学校!”
  求人帮忙当然要有求人的态度,打点费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不过买东西根本花不了这么多钱,说到底还是给崔何平花的。
  崔何平吸了吸鼻子,好半天才开口:“爸妈,我……”
  突然,外面传来一声响动,把笼子里的老母鸡吓得咯咯叫。
  出去一看,只见院子中心被踢得旋转翻倒的铁盆和少年跑出去的身影。
  崔何平大概明白,老二崔文明为什么对他最冷淡。
  咬咬牙,崔何平拿了一半钱,另一半不停推让着放回崔父兜里:“我不能让家里一点钱也没有!”
  “爸,我一定会找到一条出路的。”崔何平小声保证。
  打完谷子田里的活告一段落,但是还有地里的活。
  崔何平跟着一家人来到地里,看见一地花生藤灵机一动,兴奋地坐下来拔出其中一株,只见上面结着满满当当的花生:“长得真好!”
  他终于想到该怎么积累本金了。
  在这座偏僻的村庄里,崔家并不算穷,甚至还是过得很不错的表率。
  因为崔家人口多分到的地不少,一家子又都很勤快,十分吃苦耐劳。他们把地办得很好,温饱以上不愁,半个月能吃两顿肉。
  一年到头,崔家最主要的营生就在田里的稻谷和地里的麦子和花生上,拥有的钱是卖米卖麦子获得的。
  花生反而被他们忽略了,一向收了摘回来,吃饭的时候炒两盘,当美事享受,吃不完送给亲戚,品质淳朴过头。
  但崔何平认为,花生才是最关键的货物,自古以来价格都不低,若是能再加工一下就更好了。
  一天,他趁父母都不在的闲暇时候把晒干的花生收进麻袋里。
  邻居家最喜欢找他的男孩二两也来了,因为生他的时候家里只有二两肉票,应景取了这个名字。
  崔何平跟二两说想不想赚钱,二两就唯他马首是瞻,来的时候还挑了两桶沙子进来。
  崔何平连忙接过手,“我不是让你每次提半桶沙就行了吗?你还这么小,不能太用劲。”
  二两擦了擦汗,笑起来只有牙是白的:“和平哥我没事儿,这样快嘛。”
  崔文明挑水回来看到两人在院子里,拿着筛子筛沙愣了:“你们在干嘛?”
  崔何平抬头笑得神秘:“把粗沙筛成细沙,有用。”
  崔文明:“……”
  不懂,不过抱着大哥又在整什么事的好奇心,崔文明加入其中。
  筛完沙后,小妹春花烧火,崔文明和二两把沙子倒进锅里,随后观望。
  他们像是瞒着大人做什么坏事,除了崔何平,其他人都有点心虚,二两特地站在门口望风。
  崔何平拿着锅铲不停翻搅,沙子热了,他把准备好的花生倒进去。
  崔文明好奇地睁大眼睛:“你,你这是要炒花生?”
  崔何平:“对啊,别看炒花生简单,里面也有大学问,比如这沙子和花生的混合比例,火候都要到位,才能炒出又香又脆的花生。”
  其实他只知道小时候家里做过炒花生,细节早想不起来了。不过系统别的用没有,给他当百科全书,找烹饪攻略还是挺不错的。
  赵风闲也庆幸自己懂因材施教的道理,要是任务对象没在农村里待过,穿书也是两眼抓瞎。
  崔何平让系统计时,翻炒得手都酸了,终于成功炒熟花生,让春花熄火。
  “你们都来试试!”崔何平兴奋呼喊。
  三小只一起凑过来,崔何平抓住二两急切伸出的手,“小心点,现在沙子很烫。”
  轻轻一捏花生壳就开了,里面的花生米也很脆,揉一揉外皮脱落。
  四人吃到嘴里,皆是双眼放光。
  花生是最普通的食物,可是怎么能这么香?又脆,又香,还有一股柴火味,口感极佳。
  而且用沙子掺着炒是为了让花生受热均匀,外面的壳几乎没有半点糊到的黑色,而是金黄的,色泽鲜明。
  第一次就尝试成功的崔何平十分高兴,跟另外三个参与者开开心心抱在一起。
  赵风闲隐身飘着看着四人,突然也想现身和他们抱一抱。
  多青春洋溢,温馨热血啊。
  他们一天炒了一袋花生,等崔父崔母回来见面让他们坐好,春花端了盘花生上来。
  崔文明挠挠头:“大哥做的,爸妈你们快尝尝,爷爷也说好吃呢!”
  一旁的爷爷笑得合不拢嘴:“老大出息啊。”
  崔父崔母本来疑惑自家娃在搞什么,听到是崔何平主厨互相看了看,拿起花生。
  当然是一致好评。
  崔何平趁着全家都高兴的时候说出自己计划:他打算从卖花生开始,慢慢上手做生意。
  以后有了本金,生意说不定能越做越大。
  崔家父母本来笑着的脸垮了下来,都不乐意。许久,崔父问他:“老大,这个你是怎么学会做的?”
  崔何平理解书中父母的犹豫,何况就算在现代供出一个大学生最后去当销售家里都不太接受,觉得不做学历相关的工作书岂不是白读了。
  他连忙解释炒花生的方式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他想做的事也是看书给他的启发,并没有白念书。
  “爸妈,你们就让我试试吧,我好不容易有一条想走的路。”
  晓之以理各种动员,父母终于松口,让他去试试。
  他们也在心里感慨,祖国十年又十年发展真快啊,他们的思想快要跟不上时代变化了。
  次日三四更,崔何平被弟弟叫起来:“你要去镇上,现在就得走。”
  崔何平:“啊?”
  走出家门,二两在外徘徊也想跟他们出去,三人于是一人扛着半口袋花生上路。
  干花生不重,架不住路程远。
  崔何平忍不住吐槽:“这村子到底有多偏啊!”
  赵风闲:“实际上八十年代到处都是这样的村子。”
  知青,城里工人,甚至一些公职人员都是少数,泥腿子才是普罗大众。
  “创业初期总是艰辛的,加油吧!”
  “……”
  一直到天亮,三人单用脚走到了镇上的菜市口,寻了个摊位。
  二两问两个哥哥,“咱们是不是得叫卖?”
  和平文明俩兄弟瞬间安静如鸡。
  呃,他们不好意思啊!
  过了半天,才有人过来问了句口袋里是什么。崔文明连忙把口袋撑得更开,让客人看清。
  客人看了看不感兴趣,转身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