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563节
以至于脑子灵活的,都开始做起了驼队生意。
“你家有驼队?”
骑在马背上的陈玉楼,目光扫过熙熙攘攘、嘈杂喧哗的众人,准确落在其中一个小老头身上。
头戴一顶毡帽。
身上套着厚厚的羊绒夹袄。
看相貌似乎是蒙族人。
西域境内,各族共居,只不过维族和回回人数最多。
和滇南那边情况差不多。
蒙族和女真部落,几乎都是前朝遗民,躲来此处避祸。
“有的有的,各位,你们骑的都是汉马,不能耐寒,又无法适应沙地。”
“想进黑沙漠,不用驼队寸步难行。”
被点到名字,小老头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连点头道。
城里什么情况,他比谁都清楚。
没有行商队伍过路,家家户户都快到无米下锅的地步。
放到往些年景,谁不是等着客人上门,几时会跑到城门口拉客。
眼下这么多人竞争。
自己独拔头筹。
他哪能不激动万分?
“有多少骆驼?”
陈玉楼当然知道驼队的重要性。
这段时日,他们还只是横穿戈壁滩,都有种举步维艰之感。
小老头虽然是在拉拢生意,但不得不说他一番话确实有道理。
陈家庄马厩里的马,多是云贵马,或者川西马。
这几个地方养出的马,最大的优点就是擅长翻山越岭,适宜于山地奔袭。
但西域,自古以来多用天山马或者河西马。
更为耐寒耐旱,脚力和体力也远胜于川西马。
不过,在沙漠中行路,马终究不是骆驼的对手。
“三十七头。”
小老头伸出几根手指,一脸自傲的道。
昆莫城里,也只有他家有这么大一支驼队。
不过,他话音才落,就见到陈玉楼摇了摇头,脸上闪过一抹失望。
“太少了。”
“这……”
小老头则是一下慌乱起来。
本以为今日这桩生意会稳稳拿下,毕竟,整个昆莫城中,除了他谁还能养得起那么多骆驼,但却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些人胃口如此之大。
“不够的话,我去凑凑,兴许……”
“最多能凑到多少?”
小老头话还没说完,就被陈玉楼打断。
“这……怎么也能凑个四五十头。”
“还是不够。”
陈玉楼不再多说,目光转而看向其他人。
“你们谁家还有骆驼,都可以报上来,至于价格绝对不用担心。”
“我,我家有三头。”
“我家也有六头,巴依老爷。”
“两头,我能凑出来两头。”
“……”
几乎是话音才落。
刹那间,整个城门处的商户全都沸腾起来。
身在天山脚下,沙海边缘,谁家没养几头骆驼,不然出行就是个大麻烦。
“来几个人,对接一下,哪家哪户都写清楚了。”
陈玉楼点点头。
他们差不多三百人的队伍。
至少也需要一百多头骆驼,才能勉强够用。
毕竟除了人以外,粮食、清水、衣物、药草,加起来的数量也是极为惊人。
“是,掌柜的。”
闻言,当即有几个庄子里的伙计走出来。
这趟除却山上卸岭盗众外,还有擅长各行的伙计。
站出来的几人,之前要么是在陈家庄账房做事,要么是在陈家各处古董店铺里历练过。
“好了,诸位,你们有什么疑问,尽管和他们提。”
眼看几个伙计,几乎眨眼间就被商户围成一团。
陈玉楼也不耽误,调转马头,径直朝城内而去。
没多大一会功夫。
他们便找到一处酒楼。
土楼样式在一众低矮的土房中尤为显眼。
一看就是汉人风格。
没想到进去一问还真是。
掌柜的姓吴,祖上是陕北秦人,听他说是爷爷那一辈,从前清时就来了西域。
原本是为了来此组建陕北会馆。
前清秦商几乎遍及天下,虽然比不上晋商和徽商,但实力也极为惊人,全国各地都修建了陕北会馆。
就是为了方便于秦商在外聚会或者议事。
只不过,晚清后天下动荡,各地会馆都自顾不暇,他们又无法返回故土,便一直留在了昆莫城,转眼,到他已经是第三代人。
之前在汉中,陈玉楼也算是尝过陕菜。
虽然在味道上不比川湘合口,但如今身处几千里之外的西域腹地,能够找到一家陕秦菜馆,简直难得一见。
“敢问先生贵姓?”
“不敢,免贵陈姓,世居湘阴。”
“过川就是陕南了。”
和当日在抚仙湖边建水古城里那位老掌柜差不多。
眼前这位也是许多年不曾去过故地。
甚至关于陕北模样,都还是儿时从祖父那里听来。
如今好不容易碰见一行汉人行商,那种思乡情绪当即难以抑制的涌上心头。
“是啊,陈某来时还经过汉中古城。”
随意闲聊了几句。
陈玉楼话音渐渐转到了西域上。
“不瞒吴掌柜,我们此行打算沿鱼海北上,再由昆仑山去往中亚行商,不知掌柜有没有什么建议?”
“走黑沙漠?”
吴掌柜虽是秦人后代。
但他自小就在昆莫城里长大,除了长相之外,几乎找不到太多秦人的特征,连乡音都所剩无几。
不过也因如此,他对西域极为熟悉。
年少时,家里店铺还未做起来,各行各道都有涉猎。
跟随父亲去南疆、北漠夏收草药,冬收皮子。
所以此刻一听陈玉楼的话,他便断定了他们此行的路线。
“是。”
陈玉楼也没隐瞒的意思。
见他确认,吴掌柜不禁长叹了口气,从旁边抽了一条长凳过来坐下。
“这个季节走黑沙漠,可不是什么好时候啊。”
闻言。
陈玉楼与坐在一旁的鹧鸪哨不禁相视一眼。
神色间皆是闪过一抹惊奇。
“吴掌柜的意思,是沙匪还是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