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惊悚推理>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884节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884节

  “希望吧。”
  听出他言语里的低落,陈玉楼也不好多说什么,随口回应了一句。
  “陈先生,老汉还要去掌舵,就不陪诸位了。”
  默默吞云吐雾了一阵,船老大收起烟袋,倒提着烟筒,朝几个人拱了拱手道。
  “好。”
  目送船老大佝偻的身影消失在扶梯处。
  陈玉楼收回目光,转而看了眼杨方。
  “这段时间,修行如何?”
  见他问起,杨方也不敢隐瞒,收起脸上的放松。
  他这些年行走江湖,四处拜山切磋,为人放荡不羁,加上本身性格玩世不恭,一副游侠风范。
  不过。
  自从师傅死去。
  他就像是换了个人。
  人都沉稳了许多,再不似印象里那个吊儿郎当的样子。
  而从方家山离开。
  一路上他就跟随在昆仑身边,两人开始修行七星养气功。
  这也是为何船把头总不见他的缘故。
  对杨方而言,自己在修道上只能算是末进晚辈,本就已经落后众人太多,哪还有时间游手好闲,自然是奋起直追。
  一天十二个时辰。
  恨不得不眠不休。
  想着早一日能够推门入境。
  按照陈掌柜的说法,也就是小龙门。
  走到那一步,才算是真正登堂入室,成为修行之辈。
  “稳中有序。”
  “不过……始终还是差了一步。”
  深思了下,杨方这才认真说道。
  养气功虽然也是导引法,但毕竟迥然于玄道服气筑基功,目前为止,除却陈玉楼能够站在高屋建瓴处,为两人提供一些思路,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他们自己琢磨。
  至于老沈头。
  他虽然在峨眉道宗门下多年。
  但其实始终都只是外门弟子,并未真正进入内门,修行道法。
  所以,他留下古法后,才会说可惜自己帮不上什么忙。
  “修行不比练武。”
  “一个高歌猛进,一个则是要循序渐进。”
  “别着急,慢慢来最好,说不定什么时候一朝顿悟,立刻就能推门入境了。”
  见他略显失落,陈玉楼笑着拍了下他肩膀。
  要知道,他当初修行时,可是一个人在后山足足猫了半年,才好不容易感应到天地间的气机,成功炼化出第一缕灵气。
  他们这都算是好的了。
  要是如他那般修青木长生功,怕是都要怀疑自我。
  “我也这么想。”
  杨方咧嘴一笑。
  如今的他,比起方家山时,已经越发放松。
  一双眸子澄净通透,少了几分往日的放荡,多了几分沉稳。
  此刻站在鹧鸪哨、老洋人师兄弟身边,三人气质竟是说不出的相似,仿佛一个模子里刻的出来。
  “再有个半天,估计就能到青城山下了。”
  没有多言,陈玉楼转身看着身后碧波如玉的岷江水,只觉得心神说不出的舒适。
  岷江,作为三江支流,位于古岷州内,故得此名,古称羌水,据说炎帝便成于羌水,辞海中就有炎帝居羌水流域的记载。
  除却羌水外,还有乾江和白龙江的名头。
  这条江在他所过的水域中不算辽阔,甚至前后只有百里不到,但风景秀丽,却是最和他心意一处。
  非要说的话。
  和长江三峡一带有些相似。
  奇峰、绝壁、古松、劲竹,湍流、深水,只可惜眼下时节来的不对,若是夏秋,乘船逐水而下,都是一种享受。
  “陈掌柜,那玄真道人是得道高修?”
  见他提及,杨方不禁好奇道。
  此行绕道青城山,乃是陈玉楼一言定下,他倒是没多说什么,只是觉得奇怪。
  这玄真道人,难道是和药王庙老真人以及纯阳宫照葫真人一个层次的高道,不然为何绕道数百里,也要来一趟青城山。
  “难说。”
  陈玉楼摊了摊手。
  封思北中年时,才上青城山,到了哪一步,他还真不清楚。
  但这话落到杨方耳里,让他却是更加错愕。
  “难说?”
  “杨方兄弟不知,这玄真道人,其实是这一代观山太保,陈某此行去,是为了向他求证一件事。”
  看他一头雾水。
  陈玉楼也才后知后觉。
  当日陈家庄向老沈头询问封思北下落时,杨方还不曾入庄,对此事自然一无所知。
  而这一路上,他大多数时间又都在闭关修行。
  如今问起,也算是情理之中。
  只是。
  敏锐察觉到他话中几个字。
  原本还一脸平静的杨方,瞳孔猛地一缩,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等等……”
  “陈掌柜,你说的可是明朝年间,奉诏入朝,镇压四派的观山太保?”
  第384章 四派古闻、巡江走水
  品咂出他此刻神态以及话语里的不对。
  陈玉楼眼睛微微一眯。
  惊异的扫了他一眼。
  按理说,时隔数百年,观山一脉和四派之间,纵是血海深仇,也该渐渐消散了。
  至少对他和鹧鸪哨皆是如此。
  不过……
  这种事终究不能以常理来论。
  当年四派,就属摸金和发丘最为惨淡,毁符破印,一度在江湖上销声匿迹,差点破门灭户。
  自东汉末年,天下群雄争锋,曹操为了筹措军资饷银,特设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
  发丘中郎将,统领摸金校尉。
  身怀发丘天官印,上铸‘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古篆字,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神物,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而且发丘一脉自有传承,寻龙诀、发丘指、缩骨功,行踪神秘,身手过人。
  至于摸金校尉,则是挂摸金符。
  虽然同样有寻龙诀。
  不过发丘寻龙诀是以六十四天卦为根基,而摸金寻龙诀则是以十六字天卦为基础,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身份不同。
  发丘传承更少。
  据说一开始,只设立了一正一从两名发丘中郎将。
  世上也就只有两块发丘印。
  而摸金校尉却有足足十枚。
  大明一朝,观山太保奉皇命镇压四派,毁去一块发丘印以及七枚摸金符。
  让发丘天官自此绝迹。
  摸金校尉也只能隐姓埋名,躲入深山,再不敢在江湖上露面。
  反倒是搬山道人,因为只求丹珠之物,观山太保为朱元璋设计皇陵时,特地避开了这一点,也就不足为虑。
  而卸岭力士本身就是绿林响马出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