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惊悚推理>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886节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886节

  “陈先生,先吃饭吧,不然过会饭菜都凉了。”
  “好。”
  陈玉楼点点头。
  进了川渝境内后,饭菜明显更加和他胃口,毕竟习惯了湘菜,向来都是无辣不欢,而川菜同样如此。
  船上可能食物短缺,只能靠水吃水。
  但论吃鱼,这些常年漂泊在江上的船家绝对没有对手。
  “走了。”
  “别让船把头他们等久了。”
  招呼了几人一声。
  跟在少船家身后,一行人径直朝船下走去。
  一直到了厨房。
  果然,桌上又是熟悉的铁鼎罐,杂鱼、肉片,满满一大锅,难得一见的是,锅里还漂着几块青菜,看上去就让人食欲大开。
  除却船把头外,还有几个伙计早早就在等着了。
  “陈先生来了。”
  “快,都请坐,按眼下的行程,差不多入夜前就能抵达。”
  船把头笑呵呵的邀请一行人入座。
  见状,陈玉楼也不耽误,径直找到自己的位置。
  等他们入座后,那几个年轻伙计,还有少船家这才围着船把头坐下。
  “来来来,吃,没啥好菜,诸位还请见谅。”
  船把头并未急着动筷,而是提着旱烟杆,靠在窗户边吞云吐雾了一阵,笑眯眯的看着一行人吃上了,这才放下烟杆子,拍了拍手,拿起了筷子。
  陈玉楼之所以对它。
  其实不是别的。
  这种流行于川渝一带,船家渔民常见的铜锅,其实就是后世名动天下的川渝火锅。
  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习惯于将食材一锅煮,再加上跑船人常年漂泊在水上,最是忌讳寒气,更是无辣不欢。
  干辣子、辣椒粉,和米面粮油一样,那都是出行必备。
  陈玉楼、昆仑和杨方三人还好。
  毕竟前者习惯了湘菜,后者在黄河边长大,对这种铜锅也不陌生,甚至颇为得意。
  但鹧鸪哨和老洋人师兄弟,自小出身在江浙一带,口味虽然不至于到甜口的地步,但相对而言,却是清淡许多。
  这也是为何。
  当初他们师兄妹三人初到陈家庄时。
  陈玉楼特地吩咐鱼叔,找了个擅长淮扬菜的大师傅掌勺,就是担心他们会不习惯湘菜的麻辣。
  可是……
  如今就没那么好的条件了。
  船上伙计们吃什么,他们跟着吃什么。
  他俩也清楚这点,只能将就着对付一口。
  倒是船上他们自己酿的老白干,颇对两人胃口,酒水浑浊,但味道绵长,喝上一口,身子骨都能暖和起来。
  窗外便是漫江碧水,偶尔还能见到其他船只。
  或是客船,或是打渔的乌篷,甚至偶尔还能见到发出呜鸣的汽船。
  就着两岸风景,一行人边吃边聊。
  几个年轻伙计吃饱,便起身告辞,去前头将掌舵的几个伙计替换下来,少船家也没有多留,告了声歉,也回去忙自己的事。
  很快,桌上就只剩下船把头。
  他年纪大了,胃口一般,吃了几口便放下筷子,单手枕在窗沿上慢悠悠的抽起了旱烟丝。
  笑呵呵的和几人说着话。
  船舱里不时传出他几声爽朗的笑声。
  要是往日,这种机会少之又少,船家和主顾之间泾渭分明,除却生意上的往来,私底下几乎不会有太多联系。
  不是川渝本地人的话,也少有能看得上他们这种连锅闹的吃法。
  更别说自酿的浊酒。
  但陈玉楼他们不同,明明出身富贵,但却从不会表露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再寻常不过的铁鼎锅,他们也能大快朵颐。
  看的出来,他们绝不是装的。
  船把头也乐于留下,和他们说说话,听一听外面世界的风土人情,也能长上不少见识。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很快,桌子上只剩下陈玉楼、鹧鸪哨和他三个人,杨方他们回了各自住处打坐修行。
  而他们闲聊的话题,也从跑船打渔,说到了山上神仙,方外高人。
  渐渐地。
  窗外天光渐暗。
  猿猱鸟声,也被嘈杂声替代。
  等到一阵哨声传来,说话的几个人抬头望去,不知觉间,外边赫然出现了一座热闹无比的渡口。
  人声鼎沸。
  来来往往的行人,苦力、贩夫走卒。
  “陈先生,到地咯。”
  船把头敲了敲烟杆,将其收到腰带里,一张满是皱纹,刻着沧桑的脸上,此刻竟是难掩不舍。
  “外边就是江津渡,下了船,您诸位往东边过了小镇,就能远远看见青城山。”
  引着陈玉楼两人出了船舱,上到甲板上,此时金乌西坠,正是黄昏交替时分,过往的船只纷纷靠近渡口内,无数人正忙着搬运卸货。
  船把头一字一句,认真吩咐着。
  循着他手指的方向。
  两人下意识抬头望去。
  只见斜阳下,视线越过重重房屋,远远便看到一座奇峰高耸入云,恍如一座巨人,托举白云天宫,赫然就是当地人所言的丈人山。
  说话间。
  回去修行的昆仑三人也被惊动,纷纷赶了上来。
  “正好,不用去叫你们。”
  “到地方了,去牵马……夜登青城山!”
  第385章 建福宫、高功住持
  辞别船把头。
  又与众人挥手告别。
  一行五人牵马下船进入古渡。
  和之前所过的古渡口大同小异,过往船只,夜宿于此,因为水运,渐渐人气鼎沸,形成一座小镇。
  眼下亦是如此。
  天色将夜,来往的大小船只纷纷入港。
  过了江津渡,再往前一段水流湍急,江底暗礁巨石无数,就是经验再老道的船把头也不敢轻易在夜里走船。
  所以大都会选择在江津渡过夜。
  小镇上吃口热乎饭。
  还能补给下米粮。
  等第二天一早,天亮了再启程。
  除了他们外,世世代代住在此地靠水吃水的渔民。
  这会也趁着天黑前归来。
  带着大网鱼获。
  站在船头上吆喝着。
  还未上岸。
  早早就有附近酒楼、餐馆或者镇上居民在等着。
  刚出水的江鱼,最是新鲜,简单处理下,或炸或煮,撒点盐,外加几颗辣子,就是一道珍馐美味。
  几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有些被气氛感染。
  “掌柜的,有头铁牛。”
  昆仑走在最前,高头大马,光是站在那,就给人一股惊人的压迫感。
  这年头乱世里头,因为营养不良,个子普遍不高。
  近两米高的他,无论放在哪都是最为醒目的存在。
  一路上,不知引来多少惊叹的目光。
  有趁着人多,藏在人群里想着浑水摸鱼的老荣佛爷,看到他都下意识老实起来,就算是生面孔,但这架势,真被抓到打断手也是活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