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惊悚推理>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887节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887节

  等走过岸边。
  昆仑忽然指着前方,眉眼间闪过一丝惊奇。
  几个人跟上前一看。
  古渡口,与小镇相连的岸边,赫然矗立着一尊铁牛,脚下踏着一块礁石,双眸炯炯有神,气势恢宏。
  “镇水兽!”
  陈玉楼挑了挑眉。
  前段时日,过黄河时他们才聊起过,没想到在此处倒是见到了。
  铁牛背上被摸的铮亮一片,犹如一方铜镜。
  几个小孩,围在一旁嬉戏打闹。
  甚至还能见到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一脸恭敬的摸着牛背,口中念念有词,听着无外乎祈求庇护无病无灾一类的话。
  除此外,铁牛脚边树着一块石碑。
  借着微暗的天光,陈玉楼凑上前看了看,才发现这尊铁牛铸造于明初。
  因为山洪爆发,年年水患。
  当时在任的巡抚,途径此地,听人说是水蛟作乱,特地拨下官银,又在民间筹措,请了能工巧匠铸造,以此镇住滔天洪水。
  也因此,此处小镇又被称之为牛溪镇。
  “快六七百年了,还能保存的如此之好,用料确实扎实。”
  轻轻拍了下,一股厚重感扑面而来。
  陈玉楼忍不住感慨道。
  要知道,铜铁之物,最是容易锈蚀腐坏,而且此处还是靠近江边,水气深重,存放尤其不易。
  牵马驻足看了一阵。
  几个人不再耽误,纷纷跳上马背,穿过古镇,直奔东边而去。
  都不用问路。
  青城山主峰高耸入云,这一片虽然山势连绵,崇山不断,但老君阁鹤立鸡群,一眼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入春后,白天比冬日要长不少。
  借着斜阳微光,一行人马不停蹄,总算在天色彻底黑下来前,抵达了青城山外。
  一入其中。
  众人便看到山中群峰起伏环绕,林木葱茏幽翠。
  诸峰环峙曲径通幽。
  也难怪自古以来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最为关键的是。
  山脚下有丹梯千级,通往最高处的老君阁。
  山下官道两侧,有一条古街,酒楼、餐馆林立,供给来往山上的游客住宿休息。
  骑马不好登山。
  一行人顺势找了个酒楼,将马寄养,嘱咐伙计好好喂养,他们又备了些清水以及食物,万事俱备后,沿着山下丹梯径直往上。
  与终南山七月封山不同。
  青城山常年不禁,游人香客络绎不绝。
  即便已经入夜,山脚下的古街上还能见到不少人,听口音,远不止川渝这边,天南海北的人都有。
  其中甚至还有关外的人。
  只不过,看他们样子,神色间难掩萧瑟忧愁,有种远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大概率是从北方逃难来的人。
  如今,可不止北方,南方同样如此,各地军阀割据,战火不断,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能够逃命活下来已经殊为不易。
  一行人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穿过古街,从山脚下驻马台上径直向上。
  入夜时分下的青城山,比起白日更为幽静,除却鸟叫虫鸣外几乎再无喧闹,就算偶有同行的人,也只是随意打个招呼,便错身而过,继续赶路。
  “陈掌柜,这青城山应该也属于道家洞天吧?”
  等一行人走到半山腰,找了一处供人休息的亭子坐下,老洋人抬头看了眼四周,只觉得山中幽境,灵气深重。
  “与终南山并列十大洞天,为第五洞,号曰宝仙九室之天。”
  “而且,自古就与武当、龙虎、齐云、景福合称五大仙山,比起太乙山位格更高。”
  陈玉楼点点头,轻声回应道。
  青城山在道教中的地位,丝毫不弱于武当和龙虎。
  据说轩辕黄帝时,就有号宁封子之人,在青城山隐居修道,更是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而青城山又称丈人山。
  山中供奉‘五岳丈人宁封真君’。
  除此外,西汉末年,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山修行。
  此人在丹道上的造诣极为惊人。
  几乎可以称之为,道家丹鼎派的祖师。
  道门流传的诸多真经古法,皆是由他亲手修撰,如《太清金液神丹经》《周易参同契》《金碧五相类参同契》《阴真君金木火丹论》《阴真君五丹决》。
  以金丹、黄白之术名动天下的抱朴子葛洪,便是传承的阴长生。
  不过,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却是张道陵。
  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道陵从鹤鸣山抵达青城山,在此结庐修行传道。
  也就是天师洞。
  至此。
  道教才真正成名。
  青城山也自此成为道教四大名山之首。
  无数人慕名而来,结庐修道。
  到了隋唐时,因为帝王家的扶持,这个时代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山上宫观遍布,高道辈出。
  唐僖宗曾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罗天大醮,设醮位两千四百个。
  为历代之最。
  虽然之后数朝,因为战祸或者其他缘故,青城山不如前朝兴盛,但两千年来青城道门从未没落。
  北宋时,更是成为道教龙门派圣地。
  如今民国。
  山上也有大大小小数十座古观道宫。
  即便比起太乙山上百余道观的景象略有不如,但也足够惊人了。
  是以,山上香火不断。
  一路看到的香客中,不少人都是自带香火上山,甚至连夜上山,就是想要趁着天亮时,烧到第一注头香。
  “难怪了。”
  听到他一番解释。
  身侧几人都是下意识点了点头。
  也不怪香客如织,几千年的传承,哪里是那些小山头中破观旧庙能够比拟。
  一路走走歇歇。
  足足两个钟头后,一股浓郁的香火味道散开,几乎融入了漫山之间,不时还能听见一道道厚重古朴的钟声。
  到了这一处。
  随行的那些香客明显激动起来,脚步都快了不少。
  “到建福宫了!”
  见杨方几人脸上露出错愕之色,陈玉楼平静道。
  建福宫便是当年宁封子修行之处。
  青城山也是他的道场。
  可想而知,建福宫香火之鼎盛,绝大多数香客都是来此烧香。
  即便天色已经漆黑。
  道观中仍旧灯火通明。
  等他们越过前方幽静处,一眼望去,古朴苍重的道观掩映在古松翠柏之间,依山而建,气势恢宏。
  门内门外。
  到处都是人影。
  不少人握着点燃的香火,一脸虔诚之色,冲着殿内供奉的宁封真君神像不断祈福,口中低声喃喃。
  “掌柜的,我们要不要?”
  见此情形。
  昆仑低声询问了一句。
  毕竟是道家古观,真君修行之所。
  “看看也无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