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惊悚推理>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949节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949节

  山下醴泉,这可是福地之兆。
  就算时隔数百年,他都能想象得到,那位前辈打穿石壁,看到灵泉的那一刹,该是何等惊喜。
  没有迟疑。
  陈玉楼穿过洞门,探着身子望去。
  但……
  就看了一眼。
  他脸色便瞬间凝滞下来。
  “掌柜的?”
  “陈兄,是什么?”
  “陈把头该不会……”
  身后众人敏锐的察觉到他神色间的异样,纷纷开口。
  但陈玉楼却并未直言,只是一步踏入其中,为身后人让出一条路,等他们跟了进来,借着灯火,抬头望去。
  这才看到。
  也就书房大小的石窟中。
  一口清澈泉水边。
  竟是赫然坐化着一具枯骨。
  七彩石烟异光笼罩在他身上,白骨莹莹,折射出一抹犹如玉石般的光泽,来回流转,让人望之生畏。
  一众人即便见多识广。
  也是头一次见到如此情形。
  只有陈玉楼先行回过神来,冲着那具枯骨抱拳轻轻一拜,随即沉声感慨道。
  “肌骨如玉、自生光华。”
  “这位前辈已经修行到了极高的境界。”
  “只是可惜……”
  “不成仙人,终究还是敌不过岁月侵蚀,只能沦为一具白骨。”
  第413章 遇仙派、洞玄金玉集
  陈玉楼声音不大。
  但一字一句却仿佛蕴藏大道,令人心神不由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沧海桑田、日月轮转、古人岁月、时光荏苒。
  食炁者百年不死,成仙者与天同寿。
  不走到最后那一步,百年回首,任你天赋超然、富可敌国、红颜祸水、君子之泽,终究不过红尘枯骨。
  在场诸人,除却老九叔外。
  已经尽数踏入修行路。
  对他这一番话理解也尤为深重。
  犹如重锤敲鼓,胸口下心神颤颤,耳边嗡鸣不断。
  只是……
  这世上谁人不想成仙?
  蝼蚁尚且苟且偷生,蜉蝣何况向死而生。
  要是真那么简单,而今应该还是秦皇治下,大秦一统,哪里轮得到什么两汉三国、隋唐宋元?
  自古到今,多少人为了长生,服汞食气、吞金饮露,甚至抛妻弃子,终日打坐修行,结庐避世,就是有着成仙作祖的美梦。
  但梦如黄粱,终究不过一池泡影,一碰就碎。
  几个人能够真正挣脱枷锁,打破桎梏,得见永生?
  古往今来世上关于仙人传闻不少。
  但……到目前为止他们也不曾亲眼见到一位。
  尤其末法时代,道法不显,妖物横行,邪祟肆虐,修行之人却是少之又少,想要修成阳神、炼虚合道者更是难如登天。
  见洞府中众人神色凝肃。
  陈玉楼也是暗暗叹了口气。
  这话是说给他们,但又何尝不是讲给自己听?
  青木长生功,虽是直抵长生大道的仙家法门,这一年多来,破境如喝水,似乎也在验证着这一切。
  但只有真正身处其中的他才知道,一路走来,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
  他们只看到他三天一小境,五天一大境。
  但谁又知道,几百个日日夜夜里,他何尝敢有过半点松懈?
  朝阳暮霞、食炁导引。
  最为关键的是,他所修行的法门,绝对是古今以来头一份,甚至连参照都找不到。
  只能全靠他独自摸索。
  鹧鸪哨等人所修的玄道服气筑基功,好歹传承有序,代代相应,上至老子、文始真人,下至火龙道人、青池道人。
  西域之行前,还会担心于残卷难修。
  但上过终南山,寻到那卷太玄经后,玄道服气筑基功被彻底补全,已经再无担忧。
  只要一新修行。
  厚积薄发。
  迟早能够凝丹化婴。
  “昆仑,来,给我搭把手。”
  “既然来此,总不好眼睁睁见到前辈遗蜕在这风吹雨淋。”
  吐了口浊气。
  陈玉楼顺手脱下长衫,沉声道。
  “是,掌柜的。”
  昆仑点点头,没有丝毫犹豫,取下身后大戟,递到老洋人手上,神色沉凝,大步向前,走到他身前。
  将长衫铺在地上。
  两人一前一后,小心翼翼的将白骨平移过去。
  即便坐化了许多年。
  还是在醴泉边上,洞府内水气深重,潮气弥漫,但白骨却并未散架。
  最为惊人的是。
  玉骨之上纤尘不染。
  此刻的他仍旧保持生前模样。
  盘膝坐地,双手交错,横于丹田之外。
  双目前视。
  神色淡然。
  仿佛打坐前就已经预知到了生死,但却没有丝毫恐惧慌乱,只有一种犹如古井般的平静。
  见此情形,饶是陈玉楼都不禁心生敬意。
  世上追求长生者不计其数。
  大多都是因为畏惧死亡。
  而身前这位前辈,却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生死,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一点点将白骨放好。
  又用衣衫将其上下包住,确认不会受到风吹雨淋,两人这才松了口气。
  “掌柜的……”
  正要起身,昆仑似乎看到了什么,忽然伸手在地上一抓。
  “什么?”
  “你看。”
  昆仑摊开手心。
  只见那赫然是一枚玉牌,不是什么好料子,种水浑而不透,甚至表面上还留着一条细微的裂纹。
  但因为跟随在道人身边。
  以气机灵气温养。
  玉牌通透润泽,灯火照耀下,折射出一抹漂亮的光。
  “这是……”
  陈玉楼眉头一挑,下意识接过拿在手中。
  凑近风灯前,细细看了一眼。
  玉牌顶端琢有一道小孔,隐隐还有几道勒痕,应该是穿绳佩戴所用,不过数百年过去,只留下玉石,绳索早已经腐烂化作泥土。
  这种玉牌一般而言,要么挂在腰间,要么系于颈口,称之为佩饰,意为君子如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