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王广存喜欢喝茶,顾铮去年送的黄金芽,今年带的祁门红茶。
王广存接过红茶,眉开眼笑,“之前在广告公司不干得挺好么,咋突然转行成立基金公司了?”
自西陵药业的营销重点转移到线上,销售额较比去年翻了一倍,企业蒸蒸日上。王广存跟老顾交情匪浅,在顾铮的老东家投放广告又赚了钱,对顾铮有信任基础,便想把钱放他这。
顾铮说:“就不想给人打工了呗。”
“老顾说你这客户挺多,我就也想跟着投点儿钱。”
“嗐,别听我爸瞎说,公司才成立俩月,客户两巴掌数得过来。”
“哈哈,那你们这客户数少,肯定服务得特别好。”
顾铮想了想,说:“跟其它定期举办活动的私募俱乐部相比,我们也没服务得特别好。我谈完基本就不咋管,后续由基金经理对接,会定期发资产报告。”
“呃,那你这初创企业,客户数少、又不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要不是熟人还真不太敢投。”
顾铮挑眉,“我们投资回报比高啊,操盘手会将您的钱放到股市,年化利率最高可达10%,并且是无风险投资。”
现在央行降息,银行定存年化利率2%-3%,理财能给5%,基金公司的中低风险产品不超过8%,10%的无风险投资在基金市场非常有竞争力,看来顾铮公司的操盘手很有实力。
王广存来了兴致,“那我先投100万。”
“100万啊。”
“怎么?”
顾铮摊手,“我们虽然客户数少,但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10亿,这儿的客户最少都投1000万。”
王广存:“……”
刨去基金公司的给甲方的收益和运营成本,操盘手要赚到年化利率15%才能实现盈利,全球股市年化利率为8%-12%,顾铮公司的操盘手,给了他谈判的底气。
顾铮点到即止,切入正题:“比起投钱到股市,我觉着有个项目更适合您。”
“什么项目?”
顾铮说:“收购。”
“啊?”王广存有点儿懵,“你要收购什么企业?”
顾铮说:“河田医院。”
“啊?”王广存更懵了,“河田刚提交ipo,市场估值20亿。”
顾铮还是一副很有底气的样子,“可以去谈啊。”
王广存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底气。
顾铮说:“医疗集团的三大支柱通常是:资金、人才和制度化管理。河田靠肺癌特效药起家,没有人才和制度化管理,就像中彩票的暴发户,不知道如何复制赚钱的方法,手中的钱只会越来越少。据我了解,河田的资金链在前年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才打着治疗慢性病的旗号卖假药圈钱。又因这事儿被消费者投诉到媒体,导致口碑下滑,去年一整年没开新的医院。现在提交ipo无非是想融资上市,再将股份套现。”
“所以,河田现在非常需要钱。”
王广存皱眉,“他们需要钱,也不可能100万卖给我啊。”
“谁说不可能?只是需要的步骤多一些。”顾铮说,“河田缺钱,我就先投2亿,要求占河田10%的股权并签订对赌协议,赌约就是:一年之内上市。”
“2亿?河田已经提交了ipo,你要给他们送钱?”
顾铮将收购合同拿给王广存,“倘若河田上市,我就可以抛售股份套现,肯定亏不到。但我更想让他们ipo中断,无法上市。”
“倘若他们没上市,就会触发合同中的清算条件——”
“首先,我具有优先清算权,可以获得初始购买价格2倍的回报。其次,我具有领售权,我可以贩卖他们手中的股份或资产套现,并且我将资产卖给谁,他们就要跟我一样、以同样的价格卖给谁。河田ipo中断没人接盘股价一定会暴跌,他们要清偿我双倍的投资,就会抛售70-80%的股份,变成案板上随意宰割的肉。”
“最后,还需要成立一家出资收购他们的公司,这部分我想与您一起来做。”
王广存还是一脸懵,“不是,这怎么就突然扯到我了……”
顾铮说:“收购的河田的钱我来出,我会将河田的肺癌特效药专利收购到新公司,到时候由您来负责经营。不用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管理,借助西陵的销售渠道去铺市场就可以。新公司我出资400万占股80%,您出资100万占股20%,年终结算盈亏,您看成么?”
王广存从事医药行业3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顾铮投钱收购技术,出资建立新公司。
二人珠联璧合,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王光存眼睛亮了,“行,没问题。”
顾铮与他握手,笑道:“还得麻烦您配合我演一场戏。”
*
“王总好,王总坐,王总喝茶。”河田老板阎和见王广存想要融资2亿,对资方卑躬屈膝。
阎永逸跟见鬼似的盯着顾铮。
阎和:“这位是……”
王广存喝了口碧螺春,起范摆谱:“这是我侄子顾铮,阿铮是我从小看到大的,他办事我放心。前几天听说河田提交了ipo,我想分一杯羹,但时间不太充裕,今儿个咱一起把大方向定了,你们以后有事找阿铮聊就可以。”
顾铮兢兢业业演侄子,“王叔管理大厂时间有限,收购细则跟我谈就好,我与阎少也算不打不相识。”
几人寒暄完毕,切入正题。
阎家俩傻子看不懂合同,但现场有律师和法务。法务及时指出融资弊端,面对律师的质疑,顾铮语速不急不缓:“想要获得利益,就要承担对应的风险。若不是看河田已经提交ipo,我们也不会来谈。”
“现在缺钱的公司一大把,王叔的钱,投给谁都可以。”
短短两句,句句直戳要害,瞬间激起阎家对金钱的渴望。
阎和主动找台阶下,“您说的是,借助资本腾飞的企业屡见不鲜,我们不能既要又要。”
律师和法务见老板谄媚,便不再挑刺儿。阎永逸存心找不痛快,问了几个在他看来比较尖锐的问题,顾铮一一解答。
王广存喝惯了好茶,咽不下碧螺春,不过半晌便道:“既然没问题,那就签合同吧。”
于是,阎家兴高采烈地签了合同,心甘情愿地入了局。
离开河田后,王广存擦擦额头冷汗,问:“我演的还行么?”
顾铮吊儿郎当地点了根烟,笑道:“您这就是国资老板本色出演,专业演员都没您演得好。”
夸人的话咋听起来这么像骂人呢!
王广存忽然发现眼前的少年今非昔比,印象中的混小子早已不在,现在的顾铮是以任何身份都能控局的商业谈判专家。
只要河田无法上市,就会触发清算条款,最终满盘皆输。顾铮的目的是夺走阎家赖以生存的肺癌药专利,与其说是收购,到更像存心不让他们好过,也不知道阎家哪里得罪了他。
顾铮将收购黑手伸向河田,收购策略清晰、谈判时从容不迫,上亿的资本博弈在他看来或许只是场猫鼠游戏。
他在布更大的局。
第50章 开窗
“顾铮。”
“嗯?”顾铮趴在床上打游戏,头也不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