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因此沈荔露出熟练的微笑:“放松,放松,不要试图吞咽。”
她声音很是亲和,加上孙兆对沈记本就有些好感,这时也不知不觉随着她的话放松了身体。
沈荔接过宁宁递来的小勺,掐着孙兆的下颌将勺子伸进去,压在舌背上左右看了看,心里舒了口气。
还好,能看到。
鱼刺这种东西,最怕的就是看不着。
要是把舌背压下去都看不见,说明卡得很深,要用喉镜之类的专业仪器。
但想也知道这时候是没有喉镜的,万一最后真出了大事,她这店恐怕很难再开下去。
她看向一边扶着孙兆的楼满凤:“楼世子,还请帮忙按住这勺子。”
楼满凤愣愣地点头。
他虽然不通文武、性情顽劣,一贯是京城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但却是个分得清好赖的。
眼下沈掌柜是在救人,让他帮帮忙当然没有二话。
何况......
何况这位沈掌柜从容不迫、临危不乱的风姿,倒让他想起了自家驰骋沙场的亲爹......
沈荔换了双细长的铁筷子。这是店里私下吃小烧烤时专门打的,圆尾扁头,用来给肉片翻面,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
她手极稳,那双筷子便如长枪直探入孙兆咽喉。
楼满凤都没反应过来,沈荔已经收了筷子。
“好了,这位客人,刺已经取出来了。”她又左右看了看,肯定道,“没有出血,稍微养几天就会好的......”
沈荔余光看见医馆钱大夫已经被请过来了,于是起身让位:“不过,还是让钱大夫帮忙再看看吧。”
她人都走到柜台边去跟那账房说话了,楼满凤的目光却还是没能移开。
从始至终,这沈记掌柜的表情就没有变过。
楼满凤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别说他,就是白鹿书院这些自诩读书人的学生,在这样突然的大事面前照样没了君子端方的自持。
万一孙兆要是出了什么事,沈记少一位贵客、名声扫地不说,孙兆他爹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一间小小饭馆。
楼满凤不相信沈荔就一点不清楚背后的利害关系,但她依然面不改色地替孙兆取了鱼刺。
但凡手抖那么一点,但凡心里惶恐那么一点......
“沈掌柜!”
沈荔正在跟芳姨商量怎么赔偿的事,被人一叫,只能挂上笑脸回头:“有什么事吗,楼世子?”
系统在她脑子里上蹿下跳:【还能有什么事!作为四大男主之一,楼满凤跟你本就有天定的良缘一桩!】
这恋爱脑系统的气泡音似乎都有了粉红特效:【他一定是对你一见钟情了!啊!就像之前的乔裴一样!】
沈荔呵呵。
楼满凤大约也不知道系统正在败坏他的名声,如今危机解除,又是一副翩翩佳公子的模样,手里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折扇:“沈掌柜可有考虑扩出几个包间来?”
他很真诚地建议:“这样我就能长久包下其中一间,不必每次都掐着时间来了。”
这其实是如今酒楼常有的运营模式。有的食客手里有钱,又对某家酒楼的口味很是满意,就会出钱长包一间包厢,免得下次来还要等位点餐。
沈荔思索片刻,说:“沈记的确有扩建包厢的打算,但数量有限,暂时不会长包给固定食客。”
楼满凤还没来得及失望,她就话音一转:“不过,可以给客人提供一个会员位。”
楼满凤眨眼:“会员位?”
他的一双狐狸眼单看又翘又魅,这时眨巴起来却很天真似的:“什么会员位?”
“客人在沈记预先存下二十两,就成了会员,能得到一个会员位。”
沈荔循循善诱:“沈记会给有会员位的客人留四分之一的位置,大堂包厢都有。客人的消费也可以从预存的二十两银子里扣除。”
“此外,换季菜单会提前送到会员府上,沈记会保留一份客人的忌口、调味偏好,同时会有特色点心赠送。点心是不对外售卖的,会员专享哦。”
她笑容和善:“现在办的话,还能享受八折优惠,只需要十六两银子。”
楼满凤倒不在乎那四两银子的差价,但这会员位实在搔到了他的痒处。
要钱,他有钱;要地位,整个京城没几个人敢惹他。
人活到这种地步,还缺什么呢?
缺的就是方方面面快人一步的优越感,和从未体验过的新鲜感。
于是对沈记的会员位非常满意,当即拍板办了。
孙兆喉咙里鱼刺取得很快,他没觉得沈记害人,反而觉得是沈荔救他一命,立刻也跟着办了。
其他客人虽然因为孙兆的事受了惊吓,但沈记反应很快,赔偿到位,孙兆本人又紧跟着楼世子成了第二位会员......
这架势,怎么好像他们现在不办就是傻子呢?
于是又是一批会员新鲜出炉。
等出了店门,才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今天吃饭花了约摸四五两银子,沈记几乎是原封不动地赔偿了。
照这样说,应当是白吃一顿,没花钱才对。
但一摸荷包......
怎么好像比没赔偿之前还轻许多呢?
*
收了白鹿书院的学生们一大笔会员费后,沈记的账面也好看起来。
没过几日,趁着店休,沈荔开了一次员工大会。
赵大赵二和芳姨各坐一张长凳,左右相对,却没怎么谈笑。
芳姨管钱,不管是跟谁,都很自觉地克制着往来。
宁宁和莲桂几个小孩也端端正正坐在店里,仰头看向她。
沈荔先是以今天鱼刺事件为例,讲了些食品安全和应急处。
接着,就是她重点要讲的内容了。
“眼下店里有一些能用的银子。”沈荔说,“中秋卖月饼的钱有四百两,中午和晚上开始卖正餐后,每天也有盈利。”
芳姨手里捏着账本,一一盘算。
沈记现在还没扩店,依然只有四张桌子,最多同时接待十六个人。
中午和晚上各营业一个时辰,半个时辰换一批客人。
满打满算,一整天能招待六十四人。
店里素菜和汤品都是八钱,荤菜一两六钱,价格是奎香楼之流的八折。
每个客人基本要点一荤一素,很少单点汤品,沈记会赠送一碗,每天两种口味。
虽然有额外多点了菜的食客,但也要考虑汤的成本和接待人数的波动。
这么算下来,每天午市和晚市的进账大概在二百七十两银子左右。
听上去很多,但沈记用的食材是一等一的好,工序也多,柴火调料之类的耗费算进来,成本反而更高。
二百七十两银子,除去运营必需的部分,就只剩二十两出头了。
至于沈荔私下练手,做的那些绿豆糕、枣泥酥之类的点心,很少在沈记公开售卖。
之前有客人私底下找沈荔买,一盒三两银子是差不多的价格。
这十几天林林总总卖出去不少,加在一起也有十盒。
传统点心被她改良,成本依然很高,只说利润,差不多在十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