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美人谋> 第67章

第67章

  萧四娘含着泪水进入,她最后看了一眼双亲,心如死灰。
  萧母含着泪埋下了头,不敢去看这离别的场面,作为几个孩子的母亲,她深知这一步将是无边苦海,可却又没有能力阻止与改变。
  启程。
  就在奴仆们将轿子抬上泥泞的道上时,几匹马将他们拦了下来。
  县令从马背上跳下,与之一起的还有县尉,奴仆们自然识得。
  阿郎,这是
  县尉一脸不高兴,还不快抬回去。
  啊?奴仆们不明所以。
  只见县令踏入茅屋之中,并差人送来了贺礼,萧翁家中有人入伍,并取得功勋,如此重要之事,怎不禀县中呢。
  萧父萧母也是一脸疑惑,县令不光大驾光临,还对他们这种流民如此热情,孙县令,这是
  下马的男子将萧四娘从小轿中扶了出来,她一把拽住男子,急切的问道:是我阿兄吗?
  自萧怀玉入伍后,萧父便告诫一家人都改了口。
  萧四娘的话让男子一惊,娘子当真是聪慧。
  阿兄走后,这个家中,再没有人能够护佑,今日的转机,也只有一种可能,是我希望,却不敢想的。萧四娘双手握着萧怀玉临走前送她的木雕人偶,得知阿姊还活着,激动得泪流满面,阿兄她怎么样了?
  楚国战胜了齐国,你阿兄现在成了大将军麾下的校尉。男人回道。
  作者有话说:
  不要担心名字这种东西,因为这个时代大家叫人都是排名加娘,或者郎,三娘四郎这种,称呼全名是在语气强势与愤怒时才会的不敬之语。
  女性地位不高,甚至有些都没有名字,所以可能邻里之间连真名都不知道,除了正妻,妾都是等同于奴,可以进行买卖的。
  第52章 诸王之争
  萧怀玉听后差点未能站稳脚跟,因为双亲忙于劳作,她自幼便是长姊照看,如今突闻死讯,又怎能不伤心。
  平阳公主似乎捕捉到了萧怀玉因至亲离世的悲伤,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幼年,人死不能复生,或许对于身处苦难中的人来说,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
  长姊出嫁得极早,后也只是从一个泥潭,跳入另一个沼泽罢了,萧怀玉很是伤心,同时更加对命运与时代苛待女子有所不满,公主说得对,像阿姊那样的女子,一生都活在困苦当中,我参军入伍,便是想改变这一切,让阿姊与小妹都能从苦难中脱离。
  听着萧怀玉的话,平阳公主竟没有发出嘲笑,只是提醒着说道:萧校尉的想法倒是不错,只可惜过于天真,以你的出身,想要靠自己改变这一切,可知比登天还难。
  萧怀玉想反驳什么,却好像无法开口,就像平阳说的,如果单单只靠她自己,恐怕今日也无法安稳的站在此处。
  彭城王李康,柱国大将军陈文泰,以及眼前这位平阳公主,如果这期间没有她们的帮助,恐怕萧怀玉早已死在了齐人之手,又或者是自己人的手上。
  公主不就是想要怀玉听您的话吗?萧怀玉看着平阳公主说道。
  是啊。平阳公主也不遮掩,可我知道,萧校尉心中十分不愿,不过呢,我不需要你的心甘情愿,也不需要你的心诚,你心中是憎恶也好,还是怨恨也罢,只要做出的事,不违背我,那便是我所需。
  公主倒是十分坦诚。萧怀玉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人。
  我不喜欢遮遮掩掩,平阳公主直言道,尤其是像李康那样的做派,利用就是利用,虚伪的事,却说得如此高尚。
  天下人都可以共苦,但是同甘又有几人,而李康,也绝非可以同甘之人。平阳公主又道,天下多是伪君子,他与你交心,亦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君臣只能是君臣,来日他若得天下,亦是如此。
  怀玉听不懂公主在说什么。萧怀玉皱眉道。
  平阳公主顿了一会儿,罢了,你只需知道,你所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人是可以伪装的,你在送临沂公主归齐的时候,她一定也与李康一样,试图与你交心,而后拉拢于你。
  因为她们都是同一种人。
  萧怀玉愣住,她抬头看了一眼平阳公主,夕阳穿过葱郁的密林,斑驳的光影打在平阳公主的身上,让她呆愣了片刻。
  这个与她年岁相差不大的女子,聪慧,漂亮,心思也十分之深。
  与临沂公主一样,似乎能洞穿人心,但不一样的是,平阳公主的狠与恶是没有丝毫遮掩的,骨子里有着一股傲气。
  所以萧怀玉的恐惧,是因为她知道原因所产生的恐惧,而与临沂公主独处之时的那种不自然,似乎是出自于未知的恐慌。
  但她们都有一点相似之处,那就是聪慧,故而认知浅薄的萧怀玉觉得相处起来都十分的吃力。
  咚咚咚!
  一阵鼓声传进了山间,那是狩猎结束的信号。
  平阳公主看着天色,夕阳已至山腰,她未曾察觉竟与身侧之人已相处了大半天,时间过得可真快。
  能陪在我身侧如此之久的外男,萧校尉还是第一个。平阳公主又道。
  萧怀玉没有说什么,只是牵着马问道:公主可要返回行宫?
  不回去难道在这山中过夜?平阳公主反问。
  萧怀玉遂牵着马离开了猎场,诸皇子与宗室也都相继回到行宫将猎物一一奉上,地上摆满了走兽与飞禽,各自获猎的数量都不相同,今日狩猎的头筹无疑又是彭城王。
  宗室子弟不敢与皇子争抢,而诸王当中,彭城王李康文武双全,因而在此次狩猎中轻松摘得了头筹。
  而仅次于李康的南阳王李隆却是满眼的不屑。
  此次头筹与次者各追加赏赐,彭城王、南阳王,近前来。中侍中贾舟站在御台的栏杆内对外宣道。
  对于次者追加,乃是因皇帝对李隆的宠爱,李隆听后得意的瞟了一眼李康,四郎,你如此卖力,可光有才能又怎比得上父子之情呢?
  李康没有理会李隆,二人走到御台下跪伏,皇帝十分高兴,遂先问道李康,四郎,今日拔得头筹,要何赏赐?
  陛下,臣想向陛下讨要萧校尉,做臣的王友,并请愿戍守边疆,以御齐国狼子野心。彭城王请求道。
  三国时期,由魏始为诸王置友,九品中正秩第六品,后世沿袭,乃王府属官之一。
  彭城王趁皇帝龙颜大悦时的请求,使得众人议论纷纷,萧怀玉立下奇功,为皇帝所器重,亦为诸王争抢做僚属。
  皇帝的疑心虽然重,但因为彭城王在抵御齐国立下了功劳,加上自己承诺的赏赐,便不好当众驳回,四郎与这萧校尉?
  萧校尉曾在战场上救过臣。李康向皇帝解释道,臣一直没有机会感激。
  陛下,臣也想讨要。南阳王见李隆要人,于是便也争抢。
  如此一来,皇帝心中便有些不悦了,你也要?
  南阳王见父亲色变,于是改口说道:既然是四郎先开口,儿这个做兄长的,怎能与弟弟争抢,儿要的,是陈将军麾下另一人,郭校尉。
  从竟陵王身侧回到陈文泰旁边的郭鸿麟也是一惊。
  儿听闻郭校尉是军户出身,虽是武人,却饱读诗书,见识非凡。李隆又道。
  三哥说的不错。竟陵王李宣忽然开口道,臣与郭校尉相处短短不过半日,为其学识渊博所折服。
  李宣是诸王当众文采最为出众的,皇帝听后,便注意到了陈文泰身侧的郭鸿麟,于是问道:郭卿,意下如何?
  郭鸿麟上前跪伏,一切听从圣意。
  大将军,王友是个什么官?萧怀玉小声问道。
  诸王之友,九品官制第六品。陈文泰回道。
  第六品萧怀玉并不了解楚国的官制。
  等同县令,另外关内侯爵也是第六品。陈文泰便与之解释,你所拜的别部校尉,列第九品,王友并非是谁都可兼任的,在军中的这些时日,彭城王对你,可是一直赞赏有加。
  只不过陛下陈文泰看着沉下脸色的皇帝,深感担忧道,四大王还是过于着急了些。
  皇帝应了南阳王之请,而对于彭城王却有所犹豫,但碍于颜面,他也只得应下,那就
  陛下。在平阳公主的示意下,一名御史出列奏道,王之师友,乃需德、行、礼仪兼备,方能掌规劝、侍从,据臣所知,萧校尉乃农户出身,所知有限,恐不能胜任王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