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小将军客气了。年轻女子也向萧怀玉回礼,妾陈妤,见过萧校尉。
萧怀玉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举止得体的勋贵女子,惊讶的问道:娘子知道我?
陈妤举起袖子遮掩着笑了笑,萧校尉在洪城一战成名,天下谁人不知,父亲在边关,妾便也时常关注着,那天萧校尉与父亲一同回京,妾看到了,父亲回来后,还提起了校尉。
听到陈妤的话,萧怀玉突然瞪起了眼睛,因为她记得前世在军中时,陈文泰曾向她提起自己有个与她年龄相仿的女儿,似有下嫁女儿联姻之意。
然而由于前世萧怀玉对平阳公主一见倾心,于是便拒绝了这桩在所有边将看来是天大机缘的喜事。
那时的萧怀玉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尉,但十分受陈文泰器重与青睐,不过萧怀玉心里很是清楚,陈文泰之所以想下嫁女儿,真正原因还是为了彭城王。
他们想通过联姻,将萧怀玉彻底绑定在彭城王这条船上,但那个时候的萧怀玉显然并不明白这些,一心只有平阳公主。
也因为萧怀玉的拒绝,让平阳公主以为可以拉拢,于是便向她伸出了手,然而不懂政治斗争的她,却夹在了彭城王与平阳公主之间,最终造就了自己的悲剧。
大将军向娘子提起过末将吗?萧怀玉装作一副不懂且惊讶的样子。
看着憨厚老实的武将,陈妤再次笑了笑,父亲很赏识萧校尉,还感叹若是楚人都像萧校尉这般骁勇,就不会受齐国打压了。
末将只是众多楚人当中的一个,这次作战,也正是靠众多楚人才能赢下。萧怀玉遂回道。
有才能的人,总是会发光的。陈妤也说道,父亲看人,一向不会出差错。
就在二人交谈之时,陈文泰骑着马回到了将军府。
主君回府了。
主君回府了。
父亲回来了。陈妤看着萧怀玉说道。
一道道声音从大门处往内传,陈文泰进入宅院,便看到了院中自己的女儿与萧怀玉对话的一幕。
萧怀玉长得虽然并没有那么高大魁梧,但是其勇武,乃是他亲眼所见,带兵的能力,在军中也是有目共睹,这样的人,若有人稍加扶持,必成大器。
今日皇帝传召,大将军郑珩也在,当朝最有权势的几人,所争论的,竟是眼前女儿身侧这名小将。
郑珩即将赶赴楚国最北边与萧世隆分兵镇守,萧世隆镇守燕境,而郑珩则负责镇守域外诸胡。
因柔然南下重挫了燕国,北边的防线摇摇欲坠,诸胡野心勃勃。
于是郑珩在临行前,便向皇帝索要了陈文泰麾下的小将。
父亲。陈妤向踏入院中的父亲行礼道。
大将军。萧怀玉也拱手行礼道。
伤可好些了?陈文泰看着萧怀玉关心的问道。
多谢大将军挂念,伤已经好全了。萧怀玉回道。
听他们说你这次的伤,半个月都下不来地,不轻的,不要逞强。陈文泰一边说一边将她带往中堂。
都是皮肉伤。萧怀玉跟在陈文泰身后回道。
陈文泰走入中堂坐下,并吩咐女儿道:二娘,去备一下茶点来。
陈妤离开后,陈文泰又招呼萧怀玉坐下,后问道:如何?
萧怀玉瞪着眼睛,不明所以,末将不明白。
吾女。陈文泰道。
末将不敢评论女公子。萧怀玉低头道。
什么不好评论,你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陈文泰又道,大丈夫出门在外建功立业,家中总要有人帮忙料理才行,妤娘是我的女儿,但却并没有被娇惯,他自幼丧母,我也一直未曾续弦,她长大一些后,府中的内事便都是她在执掌。
女公子的确是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稳重。萧怀玉回道,只是末将出身低微,如今功业未成,不敢思家。
此事不用着急。陈文泰见萧怀玉委婉拒绝,于是说道,今日突然谈起,你定然没有准备,但男人总归是要成家的。
将军萧怀玉抬头,想道明来意。
我知道你因何而来。陈文泰打断道,我这次入宫,也是因为你的事。
末将的事?萧怀玉呆住。
大将军郑珩即将赶赴北境镇守诸胡,他向陛下请了旨,想将你纳入麾下。陈文泰说道。
郑珩这个名字,萧怀玉再熟悉不过,若非是他,安州之战也不会如此艰苦。
并且他是中宫皇后郑氏的同胞兄弟,也是平阳公主的舅舅。
所以郑珩之意极有可能是平阳公主之意,而陈文泰之所以提出自己的女儿,恐怕也是因为此事。
皇帝因为武陵刺杀一事亏欠平阳公主,所以对郑氏所提的要求,皇帝必然答应,况且皇帝忌惮彭城王,自然也不愿意自己看中的武将站在彭城王的一边。
陛下答应了?尽管萧怀玉知道答案,但还是装作不懂的样子。
陈文泰点头,我已经去信安州,王大武收到信后就会带着人马来到京城与你汇合,届时你便随郑珩前往北境。
前往北境镇守诸胡,上一世虽也有,但却不是现在,而是在郑珩镇守兵败后,朝廷抽调各地援兵,萧怀玉才赶赴西北战场。
选择郑珩便意味着选择平阳公主,萧怀玉看着陈文泰,十分不愿,大将军,我是您一手提拔的,您对我有栽培之恩,如今要突然离开安州前往北境我
陈文泰见她似乎不乐意,心中也是满意的,放心吧,你的为人,我很清楚,也十分相信,不管你去到哪儿,跟着什么样的人,都不要忘了你进入军营的初心,作为军人,始终要将保境安民牢记于心,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荣耀。
末将明白了。萧怀玉拱手道。
有些事,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下,你初入官场恐不了解,凡事多留一个心眼,总是不会出错的,切莫太轻信于人。陈文泰又语重心长的提醒道。
这番话的意思是在指大将军郑珩,郑珩为人心术不正,但碍于是外戚重臣,陈文泰又不好直言,便只得如此提醒萧怀玉。
若是这一世的萧怀玉,自然是听不懂的,但有了上一世的记忆,她便十分清楚郑珩的为人,多谢大将军提醒。
四方战事皆停,西北那边不用太过着急,过完乞巧再去吧。陈文泰又道。
七月乞巧节将至,楚京城中已经开始有人置办节日了,货郎将各种应节之物纷纷摆出售卖。
萧怀玉前往将军府时恰好瞧见了,京城的乞巧节十分热闹,出身乡野的她还从未见过,家中也不会过此节,便也想留下来瞧一瞧。
京中的乞巧节,一定热闹非凡。萧怀玉回道,眼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你在京中的时间并不久,应该还没有好好出去走过吧。陈文泰说道。
虽然有着前世的记忆,但萧怀玉对于楚京城的印象却是不深的,以及大多人也都是比较模糊,这次进京虽然留下的时间并不短,但几乎都用来养伤了,又或者是几乎都给了平阳公主,无论是在章华宫护卫,还是出京负伤,皆因平阳公主,从她入京至现在,陪伴最多的,竟是她最不愿意接近的人。
是。萧怀玉点头回道。
阿爷。陈妤拿来了一盘点心踏入中堂。
妤儿自幼在京中长大,对京城甚熟,乞巧节你可同她一道游玩。陈文泰再次撮合起了女儿与麾下武将。
娘子是金枝玉叶,这怎么可以。萧怀玉慌忙回道。
就当是吾作为你的长官,给你的最后一项任务。陈文泰改口道,乞巧节,京中鱼龙混杂,保护好吾的女儿。
如此萧怀玉便没了拒绝的借口,她看着大将军的女儿,末将对京城不相熟,恐要劳烦叨扰娘子了。
陈妤听后,福身温柔的笑了笑,妾,乐意之至。
第91章 乞巧节
太康四年七月初七,楚京城
边军营邸舍中,一道晚霞透过窗户照进了屋内,萧怀玉对着铜镜查看伤口,经过一月之久的调养,坤道的伤药早已用尽,而她身上的伤口也已经全部愈合结痂,只有手掌与腿上较重的两处伤口还能轻微感受到痛楚,而这两处伤也是最为明显的,尤其是手掌上。
萧怀玉看着自己手掌上那道被匕首穿透的伤口,便又想起了武陵郡遇刺的场景,以及水中拥吻,前世今生的爱与恨,在一次次亲密的接触中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