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美人谋> 第366章

第366章

  太康六年冬萧怀玉思考着时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所以你先不要着急灭齐,粮草我会想办法。平阳公主道,高都公主慕容岚眼光锐利,一旦有所察觉,定然会想办法阻碍,等燕国发生内乱,自顾不暇时,你再一举灭齐。
  好。萧怀玉点头。
  还有一件事。平阳公主平缓着呼吸。
  嗯?萧怀玉放松身心的闭目休息。
  是关于顾氏的。平阳公主侧过头。
  萧怀玉脸色平淡,平阳公主便继续说道:顾氏乃梁王之女,是李康将她派到你的身边,其意图不用我多说,现在这些都已得到了证实,并且你亲眼所见,那么很有可能,你的妹妹与母亲还在人世。
  听到这儿,萧怀玉睁开了双眼,两鬓斑白,早生华发,便是因为至亲之死。
  顾氏在你家中呆了那么久,想必对你的家人很了解吧,她因为仇恨与遭遇,所以怨恨我,但是她与你朝夕相处,你们之间的平阳公主微微皱眉,你们之间的情感,早就不同寻常了,人都有私欲,对于所爱之人,都想要占有,所以她一直在离间你我,她知道怀凝在你心中的地位,可却不知道我在你心中,究竟是什么的位置,不知道你我之间的纠葛平阳公主再次侧头,盯着萧怀玉的侧身,远不止这三年。
  你我之间的信任与情愫,远不是她这三年可以插足的。
  听着这些话,萧怀玉陷入了沉默,家中的火,她从未怀疑过顾氏,因为顾氏与怀凝之间的感情,她一直看在眼里。
  我知道你不愿意相信。平阳公主又道,也知道这对你来说很残忍,原本,我也不想如此推测,可是,那天我从楚京赶来,我看到你背后的刀伤时,我便可以确定了。
  她对我的怨恨,可以做出亲手伤害你的事,那么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我想对她来说,你应该已成为了她心中最为重要的人。
  萧怀玉深吸了一口气,此时她的思绪再一次被牵动,心中百感交集。
  如果这是真的,我想她应该不会做出伤害怀凝的事,所以你的妹妹怀凝,还活着。
  然而听到这句话时,萧怀玉再也抑制不住眼角的泪水。
  这些时日若不是心中的信念,与平阳公主在支撑着她,或许早在她赶回家中,看到那几具尸体,便已崩溃。
  平阳公主察觉到枕边人的异样后,主动上前将其揽入怀中,想哭的话,就哭出来吧,像上一次一样。
  大将军的责任太沉重了,现在,你在我这里,只是你自己,只是我的萧怀玉。
  听到平阳公主的话,萧怀玉躲进她的怀中失声痛哭了起来。
  平阳公主伸手轻轻拍着她的背,内疚与自责道:我很抱歉,让你卷进了这些纷争中,让你的亲人无辜受累,是我顾虑不周。
  萧怀玉摇着头,今日所发生之一切的果,都是从她踏入军营那一刻开始种下的果。
  我会找到怀凝的,请你相信我。平阳公主捧着萧怀玉的脸。
  此时天色已经逐渐明亮,光,洒在了平阳公主的脸上。
  萧怀玉抬起泪眼,像个孩子一样点头,平阳公主擦了擦她眼角的泪,而后将她抱入怀中,折腾了一宿,该睡了。
  阿玉。
  ※ ※ ※ ※ ※ ※ ※ ※
  太康六年,六月,蜀中
  定陵之战的捷报传入蜀中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萧怀玉便又夺取了淮南,灭齐,似乎就在咫尺。
  作为楚国的君主,立下这样的功业,他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留守于京师,并且监国指挥战事的,是自己的第四子彭城王。
  而前线统兵的大将军,更是监国彭城王的故友,如今的彭城王,不是储君而胜似储君。
  储君与功高盖主的边将有所勾连,皇帝即便远在蜀中,并调来了南北常备军护卫,仍是坐立难安的。
  先帝晚年的凄凉,他亲眼所见,亲手所逼,皇子与权重的边将相互勾连,将一代雄主逼得在冷宫自缢。
  先帝死前的场景,皇帝每到夜里便会想起,并产生恐惧,人性的贪婪让他享受到了权力之后,再也不愿放弃,恐惧让他产生了邪念,然而继承人的问题,又在困扰着她。
  陛下,妾身的力道如何?入蜀之后,陪在皇帝身侧的,一直是美人张氏。
  心烦意乱的皇帝将张美人按揉的手打开,就在他要开口指责时,陛下,南阳王李隆,入蜀了。贾舟踏入了殿内。
  三郎?皇帝从竹榻上坐了起来,朕都快忘了,三郎
  并不是真的疯了呢。皇帝半眯着老眼,起身穿上朝靴,快,宣召入宫。
  喏。
  第312章 齐楚战(十四)
  蜀中·楚行宫
  宣,南阳王李隆入殿觐见。
  李隆并非是孤身一人入蜀,他的身侧,还带着他的嫡长子李建。
  已满五岁的李建,与其生母一样,生得十分端庄,皇帝对于这个孙儿,一直十分欢喜,然而战争的突然爆发,匆匆出逃的皇帝,并没有带走儿孙。
  李隆带着儿子踏入殿内,此时,他已没有了之前的疯癫模样。
  臣,李隆,叩见陛下,陛下万年。
  孙儿李建,见过皇祖父。年幼的李建跟随父亲一同拜见祖父。
  皇帝看到李建,一改严肃的脸色,起来吧。随后又朝李建慈祥的招手,让翁翁看看,建儿长高了没有。
  李建起身,不慌不忙的走到皇帝跟前,作揖行礼,翁翁。
  皇帝看着李建,虽然年幼,但仪态端庄,面对帝王时,眼里竟毫无怯意,心里越发的欢喜,建儿今年应该五岁了吧?
  父亲,五岁将满。李隆回道,儿臣失踪时,是父亲一直在照看他们母子,国家临危,这孩子,一直挂念父亲,儿臣也担忧父亲一个人在蜀中无法适应。
  蜀中之路不好走,这一路,很艰辛吧?皇帝问道孙儿李建。
  李建却摇头,孙儿见到翁翁身体康泰,便不觉艰辛。
  皇帝听后,十分动容,孩子的话最是真挚,于是便又询问了他一些旁的事,皆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此时皇帝对于孙儿李建的喜欢与满意,已经超过了当年对李隆。
  加上朝中的局势,与他心中的隐忧,李建的到来,让他逐渐下定了决心。
  贾舟,你将大郎带下去,就安排住在朕的旁边吧。皇帝吩咐道。
  喏。
  三郎。皇帝再次看向李隆。
  阿爷。李隆走上前。
  这孩子生得好,像他母亲。皇帝夸赞道,而南阳王妃是他当初所选,官僚集团中最为满意的一个,无论是出身还是样貌,以及性格。
  他将李隆当做接班人培养,所选的南阳王妃,也是按照将来的中宫皇后标准。
  因而这句话,让李隆意识到了皇帝的心思与想法。
  曾作为储君被培养,而后失宠被遗弃,这样的落差,曾让李隆一度崩溃,如今自己的长子又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又怎会不激动呢。
  经历了这些的李隆,内心早已经发生了变化,并逐渐收敛起了自己的张狂。
  都是阿爷疼爱,让他受教于名师。李隆连忙夸赞起了父亲,建儿也有一个好母亲。
  让他留在朕的身边吧,朕喜欢他。皇帝看着李隆道,三郎,你不会怪朕吧。
  儿子不敢,建儿能被阿爷如此喜爱,也是他的福气。李隆连忙拱手道。
  朕看他小小年纪就处变不惊,将来定是治世之才,国家内忧外患,有些事,不得不考虑了。皇帝摸着胡须。
  李隆按耐住心中的狂喜,一切都听从父亲的安排。
  此后一段时间中,皇帝都在观察与考验李建,由于南阳王妃的细心教导,在这段时间中,李建所表现出来的聪慧与机敏,让皇帝越来越满意。
  随着皇帝对孙子的越来越喜欢与看重,李康这个可以危及到皇权的皇子,便让他越来越隐忧与不满。
  ※ ※ ※ ※ ※ ※ ※ ※
  太康六年夏,萧怀玉攻占淮南而不入,齐国新君宋珙携宗室北上,彻底放弃了建康城。
  然而楚军夺取淮南之后,并没有着急渡河夺取齐国都城。
  这让一直在隔岸观火的燕君慕容昱百思不得其解,燕国国丧刚刚结束,高都公主慕容岚便再次请求出兵解齐国之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