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美人谋> 第380章

第380章

  母亲。平阳公主向郑皇后行礼。
  郑皇后看着自己的女儿,心疼的将她抱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后安抚,你不必伤心,也不必愧疚,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自食恶果罢了。
  母亲。
  好了,去做你想做的事吧。郑皇后道。
  平阳公主微微侧身,带着左右离开了天子寝宫,女儿走后,郑皇后的脸色不再慈祥。
  她看了一眼寝殿,没有了妻子对丈夫的顺从,因为利益,守着一个不爱的人,痛苦的过了半生。
  犹豫了片刻后,郑皇后踏入了殿中,她看到了躺在地上的皇帝,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帝王威严,如风中残烛,生机散尽。
  郑皇后并没有像平阳公主一样冷漠注视,而是走上前将皇帝扶上了床榻。
  作为皇帝的结发妻子,数十年的夫妻,郑皇后对于皇帝便无法漠视与绝情。
  郑氏一族的门庭远不如薛氏,因此才会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
  皇帝躺在榻上,只能看着妻子,无法言语,郑皇后命人打来了热水,亲自替皇帝擦拭着弄脏的手掌。
  她的脸色十分平静,就好像这一切,都变成了习惯,她做着妻子该做的事,眼里再没有多余的情感。
  只见皇帝老皱的眼角流出了泪水,他害怕的事,终究没能逃过,晚年失势的凄凉,让他思考了许多,从前不曾想到的许多事,对妻儿也产生了愧疚。
  替皇帝擦拭完,郑皇后从榻上坐起,刚刚起身,曲裾的衣角不知何时碰到了皇帝的手,被轻轻拽住。
  也是在此时,她在皇帝的眼里看到了忏悔,但一切都晚了,陛下还记得,自己曾说过的话吗?
  陛下讨厌先帝的那样的父亲,可是后来,陛下逐渐成为了先帝,成为了自己口中所讨厌的人。
  郑皇后拨离了皇帝的手,人生不会重来,我们也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作者有话说:
  牝鸡无晨:意思是母鸡不能打鸣,如果打鸣,会使家业萧索,比喻妇女如主持或干预政事,会使国运衰败。
  牝鸡司晨:母鸡报晓,比喻妇人窃权乱政。
  第324章 平阳公主的喜欢
  太康七年六月下旬,御史大夫裴长之迁尚书令,并被推举为大中正,对选拔的官吏进行最终评定。
  除了延续楚国原有的九品中正选官制度,平阳公主在此之上新增加了一项考核,以赋的形式,言论时政。
  通过乡邻察举,由地方大小中正官将自己所知道的才能学子进行九个品级的评定,制表,送往中央朝廷,由吏部根据此表进行官吏任免。
  而对女官的选定,流程则要简便的许多,但平阳公主为女官新颁布的诏令却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议论。
  陛下为何突然如此重视起了女官?
  楚国刚从内忧外患中走出,时局尚未稳定,陛下就对内外朝如此大刀阔斧的整顿,这
  这些政令,真的都是出自陛下之手吗?群臣看着尚书令裴长之问道,回京已有月余,却一直未曾见到陛下,就连朝议都取消了。
  就算陛下御体欠佳,单独召见,总是可以的吧,你们有谁可曾入见成功?
  尚书令。有官员看向裴长之。
  裴长之作为皇帝的心腹,也是朝中老臣,丞相范离死后,裴长之便成了百官之首。
  老夫不曾见得陛下,皇后殿下说,陛下需要静养,政令一直是由平阳公主代劳。裴长之说道,让平阳公主监国,也是陛下的意思。
  让公主监国,真的是陛下的意思吗?众人开始了质疑。
  一些由平阳公主扶持进入中枢的臣子并没有出声,而是将朝中的议论与疑心如数转告给了平阳公主。
  朝中官员们对于公主许以女官的权利多有不满,并且开始怀疑陛下是否安然无恙。吏部尚书杨素,原为监察御史,平阳公主掌权之后,便将其调入了尚书台,甚至,他们都认为公主与皇后殿下,要开楚国的先例,临朝称制。
  听到这些话,平阳公主脸色很是平静,因为她做的这些,本就是为了临朝所准备的。
  除了这个呢?平阳公主又问。
  吏部对选官新增了考核,群臣对此也颇有微词。杨素又道。
  楚国的选官,一直为门阀世家所把控,虽有九品,却只分上品与下品,而家世,成为了选官最重要的标准,上品为世家所垄断,寒门子弟根本无法进入中枢,世家的占比越来越重,朝廷也越来越腐朽。
  几年前,我曾处理过一桩案子,那时我便在想,倘若我没有宗室这个身份,真相就会永远被掩盖,凶手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底层的百姓永远在泥潭中挣扎,而那些朝廷官员,拿着百姓的供奉,欺压百姓,这样的朝廷平阳公主皱着眉头,眼里充满了悲愤,她想起了袁氏案,即使身为公主,在处理这桩案子上也是困难重重。
  世家盘踞在朝中,势力庞大,寻常人家根本无力抗衡,哪怕是上位者,如平阳公主这般,站在权力顶端的人,也不得不顾虑。
  她想要更改楚国选官的旧制,并不是完全是为了自己,袁氏的死,她一直记得。
  而楚国的动荡,几次内战的损耗,彻底动摇了世家的地位,在绝对的力量前,一切原有的东西,都可以打破。
  由他们说去吧。平阳公主挥了挥手,对于议论声,她早已习惯,而这只是对选官制度进行变革的第一步。
  喏。
  公主,廷尉卿刘汴求见。
  得到传召后,刘汴从书吏手中接过竹简,随后脱去靴子踏入殿内。
  见过公主。刘汴将一份名册呈上,巴陵侯萧承越举兵造反,其萧氏一族与朋党的名册都在此,请公主过目。
  谋反之罪,乃十恶之首,律法该怎么判,便怎么判。平阳公主将竹简打开,粗略的看了一眼。
  对于谋反,乃株连的死罪,凡族中男丁一律问斩,而女眷则入全部充入内廷为婢。
  萧氏一族的名册,足足占了三卷竹书,其家族庞大的势力,几乎占据了半个朝堂,如今因为萧承越的造反,被连根拔起。
  自此,世家的地位,在楚国朝堂有所下降,就在平阳公主准备放下时,却看到了巴陵侯萧世隆的子嗣中,一个十分显眼的名字。
  萧鸢鸢。
  曾与竟陵王李宣有婚约的巴陵侯嫡女,因父死,与其他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出嫁,而今又因为兄长的事受到牵连,从侯府嫡女,即将入奴籍沦为奴隶。
  平阳公主之所以会记得萧鸢鸢,并不是她与竟陵王的婚约,而是在袁氏案上,她并没有选择偏袒与帮扶作为凶手的侄儿。
  以她的聪慧,若要周旋,平阳公主在处理此案上,便又要棘手不少。
  这些世家女子,也都不是平庸之辈,尤其是萧鸢鸢出身将门,以才著称楚京。
  刘汴听到平阳公主喊出的名字,眼前一亮,这位娘子,臣的记忆深刻,与其他妇人哭喊求饶不一样,廷尉拿人时,唯有她不卑不亢,以先祖之功震慑众人,以至于官吏不敢对其刑具加身。
  萧家的门庭,要比薛氏还要更久远,她确实有这个魄力与自信。平阳公主说道,吾喜欢这样的女子。
  平阳公主遂拿起笔,将萧鸢鸢的名字从名册中划去。
  鉴心。
  宦官走上前,公主。
  带这个人来见吾。平阳公主吩咐道。
  喏。
  ※ ※ ※ ※ ※ ※ ※ ※
  太康七年夏,巴陵侯萧承越谋反后,萧氏一族受到株连。
  与当初的薛氏一样,光耀了数十年的巴陵侯府在一夕之间覆灭。
  萧鸢鸢被带出了廷尉狱,并送进了宫中,但并没充入奴籍。
  平阳公主在皇帝处理政务的大殿接见了她,刚开始时,萧鸢鸢很是吃惊。
  如今楚国的实际掌权人,竟是一个女子,但她又不意外,因为那个女子,是平阳公主。
  进入殿内,萧鸢鸢像往常一样对平阳公主行了礼,神色自若,没有哭喊,也没有求饶。
  萧家的下场,你不怨恨我吗?平阳公主开口问道。
  萧家走到今天,不过都是咎由自取罢了。萧鸢鸢回答的很平静。
  说起来,我今日能这般与你说话,也有你们萧家的功劳。平阳公主走下殿阶,女子要想掌权,只能在动荡,与混乱的秩序中。
  当世人将求生放在第一位时,便没有多的心思来想是谁主政。平阳公主又道,可若一但安稳下来,他们就会开始追溯,不满足于只是生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