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我是她的舅舅,她的所有密谋我都知道,她的野心,绝不只是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其让一个外姓臣子得了便宜,阿姊不如帮帮自己的侄儿,帮帮郑家。郑珩似哀求的看着姐姐,大郎已到了婚配的年纪
够了!郑太后打断道,平阳的事,我向来不干涉。
可是长公主总归是要婚配的,难道就这样和一个外男不清不楚吗?外面的流言都传开了。郑珩又道,阿姊就当帮个忙,替我那不争气的儿子引荐入宫,成与不成,听天由命。
郑太后思考了片刻,朝野对于平阳公主的非议,她是知道的,过几天就是中秋,你让煦儿随你一同入宫赴宴吧。
喏。郑珩顿时大喜,连忙应道。
※ ※ ※ ※ ※ ※ ※ ※ ---
承明殿
文武百官卷班离去,平阳公主也将襁褓中的幼主交给了照看他的傅母。
偌大的承明殿内只剩下了君臣二人,平阳公主以君王之姿端坐朝堂,萧怀玉身穿公卿朝服,腰间配以赤绶,手持赤圭,昂首挺胸立于殿陛之下。
二人相视良久,最终由萧怀玉先行打破了宁静,持笏弓腰道:公主
吾知道你想说什么。平阳公主从御座上起身,缓缓走下殿阶,论治国理政,我的经验,不少这朝堂上的任何一个人。
对于功劳,例行赏赐,而过失,同样也会有惩治,无论是谁。
如果连赏罚分明都做不到,之后还有谁愿意效忠于我呢。
至于他们的言论,你以为他们言论的是你?平阳公主摇了摇头,不,他们实际上非议的是我,是你我。
若此诏出自先帝之手,你觉得群臣,还会有如此言论吗。
萧怀玉好似被点醒,因为与平阳公主过于密切的关系,那些眼红的大臣们便忘记了她的功绩。
你不必在意他人的言论。平阳公主又道,他们也就只敢在背地里窃窃私语罢了。
随后从袖口中拿出了一封密报,燕国密报,燕君慕容昱囚禁了高都公主。
作者有话说:
剑履上殿这个殊荣最早出自<a href=https:///tags_nan/xihan.html target=_blank >西汉的萧何(可以配剑穿鞋上朝)
《史记·萧相国世家》:於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第331章 中秋夜宴
太康七年,八月十五,中秋,平阳公主以庆贺新君登基,大宴群臣。
中秋之夜,又召宗室、外戚于长乐宫设家宴。
长秋宫
皇太后殿下,郑小郎君到了。宫中大宴时,大长秋成良轨便将郑珩之子郑煦带进了内廷长秋宫。
郑煦时年十七,虽为郑珩第三子,然长子与次子相继夭折,遂成为了独子,先帝时为防权重,便一直未让其入仕,也鲜为人知。
如今平阳公主掌权,郑珩便想让郑煦入朝,郑煦体胖,不喜弓马而擅诗文,而楚国的中枢机要,多为文官执掌,遂想让郑煦从文。
姑母。郑煦踏入殿内。
郑太后打量着侄子,心中不胜欢喜,几年不见,煦儿都长这么高了。
姑母,煦儿已经年满十七了。郑煦说道,随后将父亲交代给自己的贺礼奉上,中秋迎寒,神祗赐福,祝姑母且喜且乐,且以永日。
郑煦的一番讨好,让郑太后喜笑颜开,郑家子嗣凋零,好在有了你,宫中乏闷,看到你,就像看到了你父亲少时,不过三郎可比你那父亲懂事,也沉稳许多。
姑母若是不嫌烦,三郎可以常来探望。郑煦看出了郑太后心里的孤寂,于是说道。
好好好。郑太后笑道。
母亲何事如此开心?平阳公主听见殿内的笑声,便走入内问道,与之一起的还有皇太妃张氏。
皇太后。张氏向郑太后行礼道。
平阳公主走到母亲身侧,发现殿内竟还有个陌生男子,母亲。
郑太后遂拉着女儿解释道,这是你舅舅的三子,郑煦,你见过的。
郑煦看到多年未见的平阳公主,神色平静,然至皇太妃张氏时,那惊鸿一瞥,连双眼都瞪直了,直到姑母郑太后的提醒,见过皇太妃,长公主。
平阳公主打量了一眼突然出现在内廷的郑煦,三郎吗,记得还在襁褓之时,我就曾抱过,已有六七年不曾见过了吧,都长这么大了,母亲不说,我都要认不出来了。
郑煦摸了摸脑袋,煦倒是一眼便认出了阿姊,多年不见,阿姊瑰姿,更胜从前。
三郎还和从前一样善言。平阳公主笑了笑,母亲,永乐宫的家宴要开始了。
郑太后起身,好。
三郎一同前去吧。平阳公主又向郑煦说道。
喏。郑煦欣喜万分,然眼神的余光却是瞥向了平阳公主身侧的皇太妃张氏。
※ ※ ※ ※ ※ ※ ※ ※ --
长乐宫
武安侯,这边请。外朝的大宴结束后,萧怀玉被平阳公主派人留了下来。
长乐宫的家宴,几乎都是皇室宗亲以及外戚赴宴,因而萧怀玉出现在殿内时,引起了不小的议论,但只是背地里的。
她们虽为宗亲,却只是空有身份而无实权,对于眼前这位叱咤风云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她们更多的,是畏惧。
宦官将萧怀玉引入席座,位置,就在平阳公主之侧。
长乐宫今夜乃是家宴,武安侯既非宗室也非外戚,出现在此,不合时宜吧。郑珩嘲讽道。
合不合时宜,郑将军去问长公主不就知道了。萧怀玉冷眼回道。
你别太得意!郑珩拉下脸色道。
殿中烛火闪烁,几个身影从殿外寒冷的月色中,进入昏黄,一路上有说有笑。
众人纷纷起身相迎,拜见皇太后殿下,皇太妃,长公主。
寻常家宴,大家不用拘谨。郑太后向众人道。
平阳公主身侧的郑煦,也向一众长辈行礼,而后便听得长辈们对这个年轻后生一阵夸赞。
三郎真真是越发的俊爽,像你父亲。
大将军好福气。
由于是与平阳公主一同出现,且又是年轻男子,萧怀玉便多看了郑煦一眼。
是郑大将军的三郎君,郑煦。宦官察觉了她的目光,于是弓腰介绍道。
对于郑珩之子,萧怀玉并没有太多印象,因为整个郑氏一族,在郑珩之后便彻底走向了衰微。
萧怀玉眯着双眼,听得众人对郑煦的夸赞,甚至谈论起了婚嫁,偶尔还会扯上平阳公主,于是便明白了什么。
而后整个家宴之上,郑煦显露出才情,并一直向平阳公主献着殷勤。
三郎这般,莫不是喜欢上了你平阳姐姐。看出郑煦的心思,宴上便有人调侃道。
阿姊身份尊贵,恐怕这世间可相配之人寥寥无几,若非天之骄子,又岂能入得了阿姊的眼,敢与阿姊并肩,煦才疏学浅,不敢有非分之想。郑煦向众人自谦道。
而后他又看向萧怀玉,想必武安侯,也是如此想的,对吧?
郑煦欲逼迫萧怀玉当着一众宗室的面说出与他相同的话,以断她日后与平阳公主之事。
一直沉默不语的萧怀玉,握着手中的酒杯突然抬眼,郑煦被这道目光惊吓住。
你是什么人,怎配替长公主下定论。萧怀玉毫不客气的说道。
紧接着,郑煦便又被呛住,一旁的平阳公主,连忙开口打了圆场。
她并没有批评郑煦,但也没有替萧怀玉说话,反而在家宴结束后,将郑煦留在了宫中,而让萧怀玉回了府邸。
※ ※ ※ ※ ※ ※ ※ ※ --
三郎君留步。宦官叫住了郑煦,武安侯之事,长公主有些过意不去。
平阳公主似有留宿郑煦之意,郑煦遂看了一眼父亲,郑珩听后,心中暗自窃喜,既是长公主的意思,你还犹豫什么。
郑煦皱了皱眉头,宴上的殷勤也是父亲所指使,他不敢忤逆父亲,喏。于是便跟着宦官前往了内廷。
这不是皇太后殿下所在的长秋宫?看着方向,郑煦问道提灯的宦官。
长公主有时也会宿于中宫。宦官解释道。
郑煦便不再持疑,又问道:皇太妃也住在长秋宫吧。
回公子,是的。宦官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