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美人谋> 第391章

第391章

  田氏作为汉人,辅佐了燕国几代君王,一直推行胡汉融合,重用汉人,才使得燕国有了今日,历代燕君,也都曾下嫁公主到田家,这是燕国拉拢汉民的手段,但是新君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
  田氏被抄家灭族,其朋党一并遭到株连,使得汉人在北燕朝廷的数量急剧减少,这样一来,剩下的汉臣与汉民,就会担忧与恐慌。
  燕君只看到了权力受阻,却不明白国家维持稳定需要什么,他的做法,无异于是自掘坟墓。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百姓的支持,皇室失去人心,那么一定走不长远,天下并非一家一人之天下。平阳公主又道,不过燕国一直是如此,有亲近汉人的君主,便也会有排斥异族的君王,燕君慕容昱的母族便是排斥汉人的鲜卑贵族,他自然也受到了影响,远没有他父亲那般大度。
  我记得高都公主的生母,是汉人吧?萧怀玉问道,而新君与永宁公主是一母同胞。
  永宁公主早在彭城王李康死前,就已被送回燕国。
  高都公主被囚禁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曾为田氏妻,更是因为她身上有一半汉人的血脉,并且触碰到了权力。
  不得不说,我们的气运很好,慕容恒的死,注定了燕国的结局。平阳公主又道。燕国不可能再出一个慕容恒那样的君主了。
  楚国失去了这个最大的阻碍,灭燕,只是时间问题。
  兼并了齐国之后的楚国,已不是现在的燕国可以抗衡的,即便没有臣,公主也依然能够灭燕。萧怀玉看着平阳公主回道,她似在顾虑与担忧什么。
  继灭齐之后,若萧怀玉再灭北燕,完成一统,纵观历代王朝,臣子取得这样的功劳,其结局只有两个,取天子而代之,或受猜忌而亡。
  终有一天,她们也会走到那个位置,那张椅子,一但坐上,便会有无尽的猜疑。
  武安侯,吾知道你在顾虑什么。平阳公主神色凝重的盯着萧怀玉,君与臣之间的和睦,是建立在忠诚与信任之上,作为君主,无可避免的猜忌权臣,可是我不止有一个身份。
  我们之间经历了那么多事,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你,猜忌你呢。平阳公主又道,你可以不怕死,但是我怕。
  殿室之中,灯火摇曳,二人之间隔着一张地图,不知从何时起,平阳公主看向萧怀玉的眼神发生了变化,那是一种,从不曾流露出的情感,我已经失去过你一次了。
  作为平阳公主,这样的身份,让我比所有人都接近权力,也比所有人都要有机会掌握权力,经历过苦难,便想要改变,除了死亡,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我停下来,我逼迫自己,别无选择。
  可我同样也是李瑾,是你的妻,我有我自己的私心。
  萧怀玉对视着平阳公主,随后绕过地图,来到了燕国所在的一方。
  在这张地图上,燕国的兵马剑指楚国北境,而萧怀玉的兵马在燕国的东南。
  北境的兵马,乃巴陵侯萧世隆生前所留,现在统领北境军的苏定成,跟随巴陵侯多年,他知道该如何守住北境的。萧怀玉向平阳公主拱手,帅军北上,绕过秦岭,经渭水支流直逼燕国都城,这是我曾经的策略,但今时不同往日,疲惫之师,难以胜全盛之军,况且燕国占据关中已久,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萧怀玉看着脚下的地图,就像公主说的,北燕政权,毕竟是外族所立,经过田氏之变后,远离燕京的河东,几乎全是汉民,因此臣想帅军,从河东之地经河西入关。
  这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法,但需要时间,以及楚国的北境是否能够坚守住。萧怀玉又道。
  对于军事上,萧怀玉领兵多年,无论是判断力,还是作战经验,都已在平阳公主之上。
  对于行军打仗,我相信你的选择。平阳公主缓缓走向萧怀玉,请你也相信,你的后背。
  萧怀玉转过身,二人相视,北境战事吃紧,我今晚便动身。
  一阵风从殿门外吹入,将青铜灯盏上的十二盏油灯吹灭了几盏。
  平阳公主迟疑了片刻,现在的她掌握着权力,可同样也被权力所绊,不得自由身。
  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战场凶险,千万要当心。
  好。萧怀玉点头,臣一定会为公主带回捷报。随后转身离去。
  萧郎。平阳公主看着萧怀玉的背影,突然抬头喊道。
  听到呼唤的萧怀玉,刚回过身,平阳公主便扑到了她的怀中,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因为慌张与害怕,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
  我答应你。萧怀玉回应道。
  ※ ※ ※ ※ ※ ※ ※ ※
  太康七年,燕国举兵南下,楚国朝廷下令坚守北境,同时命武安侯帅军北伐。
  楚燕的战争爆发后,武安侯萧怀玉连夜回到边关整顿兵马。
  在平阳公主执政期间,对于边关士卒的论功行赏极为重视,尤其是对于萧怀玉麾下的东征军,封赏极重。
  在这种重赏之下,士卒们不再畏惧战争与死亡,并对主帅有着极高的信任与忠诚,灭齐之后,齐国军械库中最精良的武器,也有一半赏赐给了东征军,因而这支军队,也成为了楚国当前最强劲的精锐之师。
  桑丘
  萧怀玉屯兵于桑丘,在进军燕国之前,以楚国朝廷的名义,派遣使者入燕劝降边关守将。
  而在此之前,楚国便以诏书的形式,发出布告,楚欲一统天下,恢复中国。
  然燕国边将多为胡人,对于楚国的招降,不但不为所动,还斩杀了来使。
  萧怀玉得知后,勃然大怒,于是下令强攻,不到半日,燕国之东的关城被破,守城的武将遁逃。
  邻近的州郡闻关城失守,纷纷献城投降,田氏之乱,乱的不仅是燕廷,更是燕国的民心。
  第334章 燕楚之战(二)
  消息传回燕廷后,震惊朝野,楚国并没有选择派兵增援北境,而是命武安侯直取燕国东境。
  守城的将领,是都死光了吗!慕容昱拿起桌上的竹简向传信的官员砸去,并将桌案掀翻。
  关城的守将与刺史同楚军血战,一直至兵尽粮绝方才城破,然而城破之后,附近的州县汉人守将全部不战而降,故而东境失守。官员被砸到脑袋,头破血流,却丝毫不敢吭声,他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解释道。
  那些该死的汉人!听到这儿,慕容昱对于背信弃义的汉人越发厌恶,他甚至将东境沦陷的过错,怪到了燕国先君重用汉臣的政策上,田氏早就该根除了,如果没有任用汉人,楚军怎能轻易越过边防。
  官员随后又道:楚军在进攻时,还散布消息说,楚欲一统天下,结束纷争,重建中国。
  笑话!慕容昱却觉得十分可笑,就凭女人坐镇的楚国也想建立一统?
  君上。
  短短两天,楚军便已抵达漳水,大军直逼河东,而我军还苦陷在楚国边境的关城下,寸步难行,若照这个趋势,楚军恐不日即将兵临潼关城下。
  请君上早做决断,派兵增援。
  然而为了南征灭楚,慕容昱几乎动用了全部可调用的精锐,河东郡不是有不少守军吗,况且他们进军河东,便说明北境的守军薄弱,没有增援,如此一来,我们拿下楚国,岂不是更有胜算。
  对于燕君慕容昱执着于燕南的战争,群臣纷纷劝阻。
  我大燕占据了整个中北之地,即便楚军破了东境的关城,然而距京千里之遥,中间重重关隘,寡人不信,他能在短时间内吞下河东与河西两郡。慕容昱依旧固执己见,楚京城在楚之北,一块巴掌大的地方,难道我们还拿不下吗?
  他看着墙上的地图,眼里充满了自信,楚国的都城就位于楚国北境,只要大军破境,拿下襄阳郡,便可直逼楚京。
  楚国北境有险要的关隘,当年楚国的巴陵侯萧世隆,仅用几万人马,就挡住了先君二十万大军,从此放弃了对襄阳的争夺。
  先君尚未能攻破关隘,可见楚国北境军的强悍。
  够了!慕容昱大怒,作为太子时,一直被严厉要求,不被父亲所认可,听到臣子们提到先君,他的心中便充满了怨念,楚国的巴陵侯已经死了,先君做不到的事,寡人可以做。
  河东河西两郡之兵马,难道还不如楚国一个区区北境?慕容昱又道。
  君上,切不可用地域大小来定论强弱,楚国武安侯萧怀玉,仅用十万东征军在两年之内便灭了齐国,此等将才,古往今来,没有几人,他破我朝东境关城,仅用了两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