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美人谋> 第392章

第392章

  够了!慕容昱不耐烦的打断道,你们将他说得如此传奇,寡人偏不信,他能用十万人马破我数道关隘。
  君上!几个大臣满眼恐慌。
  休要再多言,动摇军心。慕容昱一意孤行道,寡人倒要看看,是燕国先破楚都,还是楚军先入关中。
  ※ ※ ※ ※ ※ --
  太康七年九月,暮秋,燕国十五万大军全力攻楚,楚国边将苏定成以三万北境军苦守半月。
  兵力悬殊下,北境三座边城失守,不得已退守襄阳郡。
  楚燕自立国以来纷争不断,襄阳一直是两国必争的军事重地,因为薛简的出现,襄阳郡最终落到了楚国手中,自此,楚国在与燕的对峙中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而今齐国被灭,襄阳郡便更加成为了楚国防御燕国南下的重要门户。
  楚国朝廷对于襄阳一直十分重视,面对燕国的孤注一掷,平阳公主很快便做出了应对。
  是月中旬,楚国朝廷命大将军郑珩率两万西北边军增援襄阳,又抽调两万中央禁军。
  苏定成丢了城池,退守襄阳,公主竟还让他做主帅?对于平阳公主安排的增援,郑珩并无意见,然而却不满自己出兵后,身为大将军,却要屈居苏定成之下,听其差遣,那苏定成出身卑贱,公主这样安排,我今后还如何带兵。
  什么出身!平阳公主冷下脸,并直言道:在生死存亡前,出身一文不值,我看的是功绩,是能力,你有这个能力吗?
  你想做主帅也不是不可以,两万对十五万。平阳公主又补充道,输了,我必会拿你人头祭天。
  郑珩顿时呆住,这样的风险,显然是他不敢承担的。
  你没有这个魄力。平阳公主看出了他的心思,但是苏定成却向吾立了军令状。她将苏定成用鲜血写的绢书置于桌前。
  因为你的出身,拥有太多,所以你会有所顾虑,国家为何会衰微,就是因为士族的贪念,你们垄断了朝堂,不看能力,不看品性,只看出身。
  你已经位极人臣,却还想要更多,那么你最终想要的,又是什么呢?平阳公主又道,你比我更清楚,也更了解你自己。
  你为何能身居此位,你心里很明白,我虽不是母亲所生,但我自幼是母亲抚养长大的。平阳公主看向郑珩,舅舅,我也是郑家的女儿,我从未忘记郑氏对于我的养育之恩。
  郑氏一族作为外戚,已为当朝最显耀,我以公主的身份执掌朝政,本就引起了不少非议,月满盈亏的道理,我想舅舅不会不懂。
  同时,我能走到今天,倚仗的是什么,我很清楚,这种时候,我怎么可能自折羽翼。平阳公主又道,收起那些心思,从前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
  听到平阳公主的一番话,郑珩有些无地自容的低下了头,臣惭愧。遂接受了平阳公主的安排。
  但对于自己这位舅舅,平阳公主却并没有完全的信任。
  襄阳郡关乎着楚国的生死存亡,绝不能出半点差错。平阳公主倚着凭几,脸色阴沉道。
  公主是想?候在一旁的宦官弓腰小声道。
  让郭鸿麟跟着一并去吧,倘若郑珩不愿听从苏将军的差遣,便除去他。平阳公主的眼神忽然变得凶狠。
  喏。宦官离去前,又小心翼翼的看了平阳公主一眼,公主,若是大将军真的做出了那种事,皇太后殿下哪儿他的眼里充满了顾虑,毕竟大将军是皇太后殿下的嫡亲弟弟。
  平阳公主看着手中展开的竹书,旋即抬眼,他是皇太后的亲弟弟,皇太后不会不管的。
  如平阳公主所说,一向了解自己女儿的郑太后在弟弟郑珩临行前亲自传见了他。
  郑太后与郑珩乃是一母同胞的嫡亲手足,作为姐姐,她并不希望郑家日后走向平阳公主的对立。
  于是便苦口婆心的劝说着弟弟郑珩。
  不是我不愿意相信长公主,而是长公主不信任我,再者,三郎的事。郑珩皱着眉头,看着姐姐道,阿姊让我如何相信。
  三郎为什么会被送到武安侯的麾下,难道不是因为你?
  三郎的事,我这个做姑母的也有过错,我不该帮你生那样的心思,她是我的女儿,我怎能不知道她呢。身为郑氏之女,郑太后亦有为家族的私心,但通过郑煦一事后,她便彻底明白了。
  一但触碰到权力,一切情感,便都可能化作乌有,但又因为情感,所以留有余地。
  我现在才看明白,阿姊将她视为己出,可是她郑珩挑眉。
  如果你不是我的弟弟,你觉得你现在还能站在这里与我说话?郑太后反问道。
  你想获得信任,便要拿出等同的真诚。郑太后又道,亲情,总会有消耗殆尽之时。
  收起你那些贪得无厌的心思,没有人是不可被替代的,尤其是于帝王而言,所有的人,不过都是棋子罢了,郑家的命运现在握在你的手中。
  我希望你能够明白,大郎,阿娘故去之后,你是阿姊在这个世上唯一的至亲。
  郑珩陷入了沉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母女二人的意思几乎相差无几,但不同的是,平阳公主有着君王的威逼与提醒,但是郑太后作为他的嫡亲姐姐,字字句句都透露着真情。
  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郑太后不愿自己的弟弟落得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这才匆忙的召见了他。
  郑珩听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是我一时糊涂,竟动了那念想。
  你不是一时糊涂,你是因为平阳是公主。郑太后在郑珩身侧走动道,其实仔细想来,你与我的做法,与那些对她口诛笔伐的士大夫又有什么差别呢。
  你我,是她在这世上仅剩的亲人,却做着让她伤心之事。郑太后攥着双手,心中充满了愧疚,你在不满她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先帝之所以倚仗你,是因她的缘故呢。
  阿弟,做人不能如此,母亲的话,你忘了吗。
  郑珩泪流满面,连连磕头认错,此去襄阳,珩必收敛脾性,一切以国为重。
  ※ ※ ※ ※ ※ ※ ※ ※
  太康七年冬,燕军强攻襄阳数月,却始终无法攻下,襄阳的战事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楚军经漳水进入河东郡,一路势如破竹,连下长治、晋中等数城,又围晋阳,三日破城,河东沦陷,燕廷震惊。
  第335章 燕楚之战(三)
  河东急报!
  楚军大破晋阳,河东沦陷。
  前线的消息传回燕京,群臣无不惶恐,就连燕君身侧的近侍之臣也开始劝说了起来。
  然而群臣的反对与亲近之人的劝阻,在燕君慕容昱看来,都是对他的否定与不忠。
  河西不比河东,有黄河为天险,定能挡住楚军的对吧。慕容昱似听不见从官的提醒与劝诫,拉着身边的近侍固执己见的说道。
  执政不满一载,作为君主,他不愿承认自己的过错,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决策之失,仍然一意孤行。
  然而这次,河东的战败,让这些平时阿谀奉承的近侍之臣也感受到了危急存亡的害怕,于是不再顺从君主,而说出了直言,河东失守,燕国的士兵们都畏惧与恐慌楚国的统帅,将他比作汉朝的冠军侯,守城的刺史害怕楚军,而城中的汉人百姓更是诛杀了他们的守城官员,将城门打开,迎接楚军入城。
  君上若仍执意襄阳之战,只怕河西也将沦陷,届时,关中腹背受敌,燕国危矣。
  慕容昱听到这些刺耳的劝阻之言,只觉得所有人都在指责与不满他这个君王,加上前线失利的消息,一直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
  他拔出腰间的佩剑,将几个近臣就地斩杀,鲜血喷到了他长满络腮胡子的脸上,血丝瞬间充满双目,他的脸色变得狰狞,像吃人的恶鬼,张牙舞爪,宫中大殿逐渐混乱起来。
  襄阳郡的僵持与河东郡的失守,不但没有让燕君慕容昱清醒过来,反而让他越来越极端与刚愎自用。
  君上。
  君
  他握着沾满了鲜血的宝剑,在大殿内展开了屠杀,鲜血溅到了殿柱与垂帘上,赶来劝阻的侍臣也被他刺死,官员们恐慌的四处逃窜,他用这样的方法,成功制止住了那些刺耳的言论。
  有内臣跑出殿外大喊,君上疯了。
  不知过了多久,宗室、外戚与重臣们闻讯,纷纷踏着皑皑白雪赶到了宫中,此时的燕王宫大殿内充满了血腥,慕容昱踩着脚下臣子的鲜血,一步一步走回了自己的王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