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是好人, 却不一定是好皇帝。
  *
  汉宣帝
  汉宣帝看着天幕中出现的话, 不由心底一沉, 这正是为何他迟迟没有立太子的原因, 刘奭是个好孩子,但……
  刘奭脸色一白, 心几乎要跳出嗓子眼,神迹之言何意?
  【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出于汉宣帝刘病已之口, 咱们还有待考究,暂不提这个,咱们一起来看看汉元帝刘奭帝王生涯。
  首先看看他的政治班底,和汉武帝一样,汉宣帝刘病已为汉元帝留下了辅政大臣,为了避免出现像霍光这般的权臣,辅政的班组一分为二。
  一是以萧望之、周堪二人为代表的儒家大臣,其中萧望之还是汉元帝刘奭的太傅。
  其二是以尚书仆射石显和中书令弘恭二人为首的宦官集团。
  两个掌管尚书台的宦官和三位顾命大臣互相制衡,当然了,还有一个隐形的外戚集团。】
  屏幕上出现了三大集团。
  【汉宣帝的本意是让儒家集团和官宦集团相互制衡,大家也应该都听过这个说法,汉元帝刘奭遵从儒家,但是最后儒家集团却输了,大家是否觉得矛盾?】
  婧然这个问题一提出,正在整理史书的赵光美楞了。
  “对呀,汉元帝不是支持儒家么,他怎么输的??”赵光美从未从这个角度想问题。
  “司马光不说是汉元帝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么。”赵德芳道,虽然资治通鉴有大量的个人观点,但是赵德芳觉的司马光对汉元帝的评价还是挺对的。
  【咱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从汉元帝的视角出发一起来看看儒家集团做了什么,咱们先说说儒家代表的萧望之,了解一个人先了解他的事迹他的理念。
  作为大儒,他治国的思想自然是儒家的“仁”,比如在汉宣帝当政期间,匈奴内乱,多数臣子提议趁此机会攻打匈奴,但是萧望之认为作为君子不可趁火打劫。
  在汉朝攻伐西羌期间,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京兆尹张敝提议让那些罪行轻的人可用粮食给自己赎罪,但是萧望之又否定,他认为法不能变。
  从这两件事看,萧望之的确是仁义,但是仁义中又带着些不得变通。】
  汉宣帝点头,这也是为何他不提倡儒家治国,治国怎可理想话,儒家治国是仁义了,但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又有何用。
  【萧望之上台后,自然是推行儒家治国,提拔儒生,汉元帝开始也是十分支持的,但是随着新政实行,权利的杠杆自然倾倒在儒家一派,如此权利失衡,必然有争斗。
  而且萧望之还提议罢免宦官权利,他认为尚书台中书令应该由贤明之士担任,而不是宦官。
  萧望之的这个提议可谓是直接和宦官集团开战了。】
  天幕中出现了两个集团的动画小人,两个小人站在对立面,随后画面上又出现一个小人,小人的头上写着外戚二字。
  【而宦官集团对付儒家集团的利刃则是外戚,石显他们状告萧望之等人污蔑外戚。作为大儒,自然是瞧不起外戚和宦官,况且外戚的手也不干净。
  三方斗之,作为帝王的汉元帝自然不能置之不理,之前的儒家集团已经占领的高峰,因此这次汉元帝偏向了官宦集团,萧望之被压入大牢。】
  天幕中的动画小人再次出现,萧望之被关进了牢房。
  【史书上记载,弘恭提议把萧望之“招致廷尉”,而汉元帝则称自己不知道招致廷尉是将萧望之入狱的意思。
  但是汉元帝又十分推崇礼法,这个理由显然不成立,不过是汉元帝不想背上对老师不敬的名义罢了。
  汉元帝得知萧望之被压入大牢后,又把他放了出来,虽然免罪但是还是有处罚,汉元帝萧望之的光禄勋印授,于萧望之而言这是第一次打压。
  随后萧望之的儿子为自家父亲上书鸣冤,石显等人则趁热打铁,说萧望之明显不服,于是汉元帝同意再将其关押,这是第二次打压。
  可没想到萧望之受不了如此屈辱,直接自杀了,但是汉元帝只是痛哭,并没有处罚石显等人。】
  【从整个事情的经过来看,汉元帝是在儒家气势较盛之时,由着宦官集团打压,只是没想到萧望之太过脆弱,权利的制衡开始崩塌。】
  第379章
  太子刘奭听神迹所述自己的所作所为, 脸色虽然苍白,但是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还算的上满意,这是他从先祖经验中得出的权衡之术。
  【太子刘奭】:虽不成熟,但乃权衡之术
  天幕中突然出现了太子刘奭的心声, 就从汉宣帝刘病已的面前飘了过去, 汉宣帝刘病已只觉得太阳穴一突突的跳。
  刘病已努力压制住心里的怒火, 继续听神迹接下来的内容。
  汉宣帝刘病已能忍住, 但是粉丝路人甲却忍不住了,果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也是,像李隆基那种帝王都有粉丝……
  【路人甲】:好一个权衡之术呀,最后权衡的儒家大臣都成了宦官的走狗了,啧啧啧,厉害。
  见神迹所言, 刘奭的脸色变换, 方才他说权衡不过顺势而为, 没想到自己的话会出现在天幕, 并且被神迹反驳。
  *
  秦
  秦始皇嬴政抬眼看了下扶苏,扶苏很有默契的说出自己想法。
  “儿臣觉得汉元帝此举并非权衡之术, 他想要的是中央集权, 而宦官集团便是他手上的利刃。”
  听扶苏说完, 秦始皇嬴政的视线又回到了天幕上。
  经过天幕学习和秦始皇嬴政的教导, 扶苏已经是个合格的太子。
  公子扶苏的心声也出现在天幕上。
  【公子扶苏】:汉元帝中央集权。
  见公子扶苏的发言, 宋朝的赵德昭眼前一亮,找到知己的感觉。
  “哎呀呀, 是和汉朝的朱厚照有点像呀!”赵光美恍然大悟的语气,“不过他有点急了吧, 没到集权的地步,怪不得汉朝从他这开始走下坡路了。”
  赵光美摸着下巴,“无能又独断的君主,唉,可惜了汉宣帝的中兴了。”
  【赵光美】:可惜没能力又没运气。
  面对粉丝们,作为主播的婧然乐见其成,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她继续话题。
  【萧望之死后,儒家官员元气大伤,汉元帝提拔儒臣韦玄成。
  从历史资料查证,这位未来的丞相韦玄成虽为儒臣,但是他并没有参与到萧望之他们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
  儒臣韦玄成以后的丞相就是大名鼎鼎的匡衡,可能提到这个名字大家会感到陌生,但是大家一定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吧。
  匡衡就是凿壁偷光的主角,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的学习,也正是因为他苦读的精神,于是被儒家官员收做了弟子。
  匡衡的成绩其实一般,但是他在研究《诗经》方面却是颇有造诣,而汉元帝也很喜欢诗经。
  并且匡衡也没有参与儒家集团和官宦集团的争斗,如韦玄成一般,独善其身。】
  婧然中间想去喝个水,在屏幕上还播放了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的动画。
  *
  宋
  “这不和司马光砸缸里的司马光一样,成语故事里没有一个好人。”赵光美看着天幕上的动画吐槽。
  也不知后世怎么就把这些人弄成正面人物了,只能说文人的笔是真厉害。
  【在以石显为首的宦官集团胜利后,汉元帝又建立了新的儒家班组,这次是以韦玄成为丞相,以匡衡为御史大夫。
  当然了,匡衡能成为御史大夫,除了汉元帝的喜爱还和宦官集团的支持离不开关系,有了匡衡后,儒家被分立为两派。
  接下来咱们具体看看匡衡干了何事,首先是他联合石显一起弹劾陈汤。
  既然提到大将陈汤,便简要说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还是有关匈奴之事,如今的匈奴因为内斗已经分裂,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建立了南匈奴。
  而郅支单于则带领着北匈奴迁到了康居国,并和康居国达成了同盟,开始兼并西域,并且趋势愈演愈烈,若是放任不管,必定成为一大祸患。
  汉朝派出使臣调节,使臣还被郅支单于所杀,于是汉元帝又派出了甘延寿和陈汤,二人看出郅支单于之隐患,若要将其掐灭在萌芽之中,此时就要出兵。
  于是二人做了个大胆的举措,直接矫诏出兵,这算是假传圣旨了,但是结果是好的,此战大胜。】
  【怎么说呢,虽然陈汤大胜,但的确违法了例法,于是遭到了石显和匡衡的弹劾,二人要求处死陈汤。
  但是陈汤的确是立了大功,功过相抵,也不是不可。
  不过这次汉元帝没站在石显一方,不但免了陈汤之罪,还嘉奖了二人,给两人封候,从这一举动可看出,汉元帝并没有受到宦官集团的蛊惑。】
  *
  汉宣帝
  听着自家儿子的所作所为,汉宣帝沉默不语,目光久久落在了刘奭身上。
  【跑题了,咱们继续说匡衡,得到汉元帝的信任后,匡衡还被封侯,他一面主张清廉反对土地兼并,一面结党营私并贪墨了大量土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